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千江不渡七六二 > 第113章(第2页)

第113章(第2页)

但大周的土地政策与历朝历代皆有不同。自开国之初,太宗就明说了“田制不立、不禁兼并”,土地是他用来换兵权的那杯“酒”,老臣们交权之后大都广置田宅,成为新的大地主阶层。

这倒不能说是破罐破摔,毕竟古有兼并、后有房地产,人类从来都没能真正解决土地问题,既管不了,索性就放开了,想办法缓和矛盾、转移风险。

大周的办法有二。一是大力推行科举,让门阀也只能通过考试做官来巩固地位。二则是完善税收、租佃和社会福利等制度,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农业增产,让失地的农民能够平稳转化为佃农、手工业者和商人,有饭吃就不至于造反。

杨悉檀似是有些误解:“农税在税收里占大头,宗亲、官员的俸禄之中,粮食、布帛最多,铜钱、铁钱、金银都在次要。师兄劝你甭打歪主意,否则,脱几层皮都是轻的。”

周不渡澄明立场:“我不是想从这里面挣钱。”

“怎么说?”杨悉檀饶有兴致。

周不渡:“我从前看过一些书,知道不少增产兴农的办法,想试试,没准就成了呢?但得等到有钱之后,可能还得贴钱进去。”

“哎呀呀……”杨悉檀眼珠子一骨碌,看了看越千江,似笑非笑,好像在想要些说什么怪话。

但师父一瞪眼,他瞬间变得乖巧,老实说:“哎,师弟,你就把心搁在肚子里吧!这些年风调雨顺,闽浙等地稻麦轮种或种两季稻,亩产怎么着也有四五百斤了。”

现在的一市斤相当于后世的一斤三两多,粗略换算,农田亩产可以达到五六百斤。

周不渡看着眼前这碗稀得跟白开水似的杂粮粥,不敢置信:“你没说错?”

杨悉檀:“这破道观太穷了,待会儿出门看看呗。真没骗你,种得好,亩产八百斤也不是天方夜谭。”

“怎么可能?”周不渡眉头一皱,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你师兄惯爱夸大,但……事在人为么。”越千江也没有多作解释。

周不渡对农业没有多少了解,只记得,宋代北方种麦、南方种稻,综合起来的粮食亩产最多三百斤,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因此,他之前就想过要推广占城稻、稻麦轮作、革新农具、改良灌溉技术以及研制化肥。

但他对粮食产量提升的预期,也不过是从三百斤提到四百斤,现在看来,似乎没自己什么事了?

·

笔记又翻一页。

周不渡简直好奇死了,我这到底“穿越”到了一个什么神仙世界啊?只想快些问完,出门看个究竟,再记下两个关键词——

“征商,禁榷。”

大周的商业空前繁荣。

征收商税、禁榷制度,是两项最基本的商业国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