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杂烩中药方子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秋凉白露话蛐蛐

蕞尔小虫却有不少丽雅的芳名

我在四五岁没到读书年龄,每天清早也就是嚎咙亮,就起床磨着

家里护院的武师马文良学拳脚,学不了三招两式,又嬲着他带我到晓

市抓草虫,好拿回来喂鸟。据说像颃颏、八哥一类能言会哨的鸟类,要

给它活食吃,羽毛才能光滑,哨声才能清脆。

抓回来的虫儿,自然蚱蜢、螳蠖什么都有,有一次在盛草虫的口袋

里,倒出来两只迷你型的小蛐蛐来,叫的音调悠扬清越,我舍不得拿来

喂鸟,于是装在一只火柴盒里,送给祖母去看。她老人家对鸣虫种类

认识得最清楚,说那不是小蛐蛐叫金铃子,是蟋蟀别种,江南一带很

多,京津各地可极少见。当年住在苏州,每年初秋,墙阴幽革里都有金

铃子鸣声断续,音波柔美,列为兰闺雅玩。北方人不认识它是金铃子,

愣叫它金钟,称之为小蛐蛐则可,叫它金钟可就错了。说完顺手从抽

屉里拿出一只精致细巧牛角雕花嵌有玻璃的小盒来,让我把那对金铃

子挪到牛角盒里饲养,此后才引起我养蛐蛐的兴趣。

开始读线装书的时候见到一个“蓥”字,老师说音“巩”,只知道是

一种昆虫,后来读《尔雅》才知道“莶”就是蛐蛐最古的名字。别看蛐蛐

是蕞尔小虫,可是特别受人的青睐,给它起了若干芳名,文人雅士呼之

为“秋虫”“秋蛩”,闺中巧妇唤它“促织”“趋织”,南方人称之为“蟋蟀”,

北方人叫它“蛐蛐”,本省朋友又叫它“乌龙仔”。“蟋蟀”二字名称虽

雅,可是音促而仄,所以大家就都叫它蛐蛐也比较顺口而且通俗些。

掏蛐蛐要懂门道,绝不许空手而回

北方捉蛐蛐叫掏,南方叫灌,行家一听你叫捉蛐蛐,就知道您是新

出道的雏儿了。每年一过中秋庄稼收割之后,青青草原就可以下乡动

手掏蛐蛐了。在北平掏蛐蛐很少单人独骑,都是约上三五同好,赶在

关城门之前出城,事先准备好干粮、水壶、电筒、药物,带着掏蛐蚰一应

工具,长短铁扦子,铁头手锸子,蛐蛐罩子,冷布做的晾子口袋,此外水

囊、小喷水壶、火柴、闷灯都是必不可少的物件。掏蛐蛐专家要手脚轻

耳音好,一听见虫鸣,就能断定这条蛐蛐的强壮老幼,是上将之选,还

是下驷之材,值不值得捉捕。蛐蛐虽然躯体很小,可是听觉锐敏,而且

异常油滑,它一听到脚步声,把翅膀一压,就能让原来的声音韵律变得

忽远忽近,让掏蛐蛐的扑朔迷离,摸不清方向,它好从容逃遁。

蛐蛐都是穴居的,不管是土堆、石缝还是树根附近公蛐蛐(俗名二

尾)的巢穴洞口,总有一小块地方,收拾得平滑干净,以便引诱母蛐蛐

(俗名三尾)来媾合。掏蛐蛐的认准方位,找到洞穴,在距离洞穴半尺

左近,把扦子插了进去,用火折子或手电筒照向洞口,把扦子一摇撼,

蛐蛐受了震动,惊慌失措,必定是三尾先蹦出洞来,立刻用罩子把它扣

上,等不了一会儿,二尾也跟着蹦出来了,也用罩子扣住。蛐蛐都喜欢

往罩子顶上爬,这时候把晾子口袋松开袋口,把罩子对准袋口一吹,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