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十一月五日说明要使用武装力量对付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即使德国因此而卷入对英法的战争也在所不顾,这项决定使他的外交部长冯·牛赖特男爵感到极大的震惊。牛赖特虽然是个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和道义观念薄弱的人,也因此而发作了几次心脏病。
他后来告诉纽伦堡法庭说,「希特勒的话,使我极度心慌意乱,因为它使我一贯所推行的整个外交政策变成一场空」。在这种心情下,他不顾心脏病发作,在两天后去找冯·弗立契将军和参谋总长贝克将军,跟他们商量能想些什么办法来「使希特勒改变主意」。据事后把希特勒的谈话告诉贝克的霍斯巴赫上校说,希特勒的这番话也使贝克「大为震惊」。于是他们三人商定,由弗立契在下一次会见元首时再向他规谏,向他指出他的计划所以是不得策的军事上原因,牛赖特则接着再度向希特勒着重指出政治上的危险性。至于贝克,他立即用书面写下了一份把希特勒的计划指责得体无完肤的批评,但是,显然没有把这篇批评给任何人看。这是这位可敬的将军的意志和性格上的一个致命缺陷的第一个迹象。他起先曾欢迎纳粹主义的得势,而到未了终于在一次要想摧毁它而没有成功的努力中牺牲掉性命。
冯·弗立契将军在十一月九日会见了希特勒。他们这次谈话没有记录,不过可以设想这位陆军总司令重新申述了他反对希特勒计划的军事上的理由,但是毫不生效。不论是将军们还是外交部长的反对意见,元首都是不能容忍的。他拒绝接见牛赖特而径自前往伯希特斯加登的山庄去作长时间的休息了。直到一月中旬,发过心脏病的牛赖特才设法见到了希特勒。
(牛赖特后来在纽伦堡作证说)那一次我力图向他表明,他的政策会引起世界大战,我不愿同它发生关系——我促请他注意引起战争的危险和将军们的严重警告——我表明了我的一切理由而他却仍然坚持他的意见,于是我告诉他,他只能另找一个外交部长了——
牛赖特当时不知道,这却正是希特勒已决定要做的。再过两星期就是希特勒执政五周年纪念日了,他打算不仅在外交部,还要在军队中间进行一番清理来纪念这个日子。外交部和陆军是他暗地里所不信任的上层阶级的两个「反动」堡垒,他觉得它们从来没有完全服从过他,也不真正懂得他的目标,而且,如像勃洛姆堡、弗立契和牛赖特在十一月五日晚上所表现的,它们还妨碍他实现他的野心。特别是后面这两个人,或许甚至还有随和的勃洛姆堡(希特勒靠他帮忙不小),以后也将不得不继举世无双的沙赫特博士而退隐。因为这个颇有花招的金融家,早期对纳粹主义很热心的人和希特勒的支持者,这时已经倒霉了。
我们上面已经谈到过,沙赫特曾为希特勒的迅速重整军备殚精竭虑地发挥了他的奇才。作为战争经济全权代表和经济部长,他曾创造出许多异想天开的花招,包括使用印钞机,来为新的陆海空军筹措经费和支付军备费用。但是这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国家就难免要破产。到一九三六年,他认为德国已接近这个限度了。他向希特勒、戈林和勃洛姆堡提出了警告,但是没有效果,虽然后面这位战争部长一度附和过他。随着戈林在一九三六年九月被任命为四年计划全权代表,这个德国空军首脑事实上已成为德国的经济独裁者了。四年计划是一个勉强要使德国在四年后自给自足的计划,沙赫特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像沙赫特这样一个虚荣而野心勃勃的人,又那么瞧不起戈林在经济学上的无知,这就使得他自己的地位无法维持下去。在这两个刚愎自用的人发生了几个月的猛烈争论后,沙赫特要求元首干脆把经济政策的指导权完全部交给他的对手,让他辞去内阁中的职务。另外使他感到格外沮丧的是德国许多重要工商业家的态度,如他后来所说,他们当时都「争先恐后拥向戈林的接待室,以期获得定单,而我却仍旧在竭力使人能听从理智的声音」。
在一九三七年纳粹德国的疯狂气氛中,要使人听从理智的声音是不可能做到的,沙赫特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夏天,他又同戈林发生了争论,他指斥戈林「你的外汇政策,你的生产政策和你的财政政策」是靠不住的,之后就在八月间到了上萨尔斯堡向希特勒正式提出辞职。鉴于沙赫特离职几乎肯定会在国内外部引起不利的反应,所以元首不愿接受他的辞呈。但是这位意气沮丧的部长态度非常坚决,希特勒终于只好同意在两个月后让他辞职。九月五日沙赫特请假离任,十二月八日他的辞呈正式被接受。
在希特勒的坚持下,沙赫特仍旧留在内阁里,担任不管部长,并且保留国家银行总裁的职位,从而保持了表面上的一致,使德国和世界的舆论不致怎么惊愕。但是,他已不再起着制止希特勒为战争疯狂地重整军备的作用了。虽然,由于他仍然留在内阁里和仍然担任国家银行总裁,他继续以他的名气和声誉在为希特勒的目的效劳。而且,他不久以后还公开和热烈地赞成这位领袖的第一次赤裸裸侵略的强盗行为,因为,像将军们和把德国交给纳粹党人方面起着主要作用的其他保守分子一样,他觉醒过来正视现实的过程是缓慢的。
戈林暂时兼任了经济部长,但是,在一九三八年一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希特勒在柏林听歌剧时遇见了瓦尔特·丰克,信口通知他说,他将成为沙赫特的继任者。我们记得,这个善于逢迎、卑躬屈膝、个子矮小的一无可取的人曾在三十年代初期起过一定作用而使企业界领袖们对希特勒发生兴趣。但是,对他的正式任命却迟迟没有发表。因为这时在陆军中爆发了一个双重危机,在促成这个危机的各种原因中,牵涉了某些常态的和变态的性问题。这个危机直接被希特勒所利用,使他得以趁此把陆军的传统贵族集团打击得一蹶不振,不仅给陆军而且最后还给德国和全世界带来了可怕的后果。德国陆军就此丧失了它在霍亨佐伦帝国和共和国时期异常狂热地加以保卫的最后一点点独立的痕迹。?
一冯·勃洛姆堡陆军元帅的倒霉
「一个女人,即使本人并不意识到,对一个国家的历史,从而也是对全世界,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啊!」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校在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的日记里感叹他说,「你好像觉得是生活在一个对德国人民来说是决定命运的时刻里。」
这位卓越的青年参谋军官所指的女人,是埃娜·格鲁恩小姐。在一九三七年即将结束之际,她一定万万没有想到她竟是一个像约德尔所说的那样能够把德国人民推入一个决定命运的危机和对他们的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的德国人。或许只有在第三帝国内层人物这时所处的怪诞的、精神病态的世界里,这种情况才有可能产生。他们在这个世界里的行动,已带有了一种不由自主的疯狂性。
格鲁恩小姐是勃洛姆堡的秘书,到一九三七年的年底,勃洛姆堡对她实在倾心,因此提出要跟她结婚。他的发妻是一个退休的陆军军官的女儿,他俩是在一九○四年结婚的,她已在一九三二年去世了。他的五个孩子都已成人(他的最小的女儿在一九三七年跟受他提拔的凯特尔将军的长子结了婚)。他对多少有点孤寂的鳏夫生活也感到乏味,所以认为续弦再娶的时机已经来到。他知道德国陆军的一个高级军官跟一个平民出身的人结婚是不会得到骄傲的、贵族气很重的军官团的赞许的,所以他就去跟戈林商量。戈林认为这个婚姻无可非议——他自己不也是在前妻去世后同一个离了婚的女演员结婚的吗?第三帝国是不容军官团有浓厚的社会偏见的。戈林不仅赞成勃洛姆堡的打算,而且他还说,如果有必要的话,他愿意去跟希特勒疏通这件事,并且在任何别的方面予以帮助。恰巧,有一个方面他是可以出力帮助的。这位元帅吐露说,中间还有一个情敌。对戈林来说,这是不成问题的。要是别人的事情,这类讨厌鬼都是往集中营一送了事。然而,大概是由于考虑到这位元帅的老派道德,戈林表示愿意把这个讨厌的情敌送到南美洲去,而且他确实这样做了。不过,勃洛姆堡仍然感到不安。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五日,约德尔在他的日记中记下了一段令人奇怪的话:「元帅(勃洛姆堡)情绪极为激动。原因不详。显然是由于私事。他已前往一个去处不明的地方去休息八天。」
十二月二十二日勃洛姆堡再度出现,在慕尼黑的英烈祠为鲁登道夫将军举行的葬礼上致词。希特勒也在那里,但是不愿讲话。因为自从希特勒在啤酒馆政变时在英烈词前面遇到一排子弹而逃之夭夭以后,这位世界大战的英雄一直不愿跟希特勒发生任何关系。在葬礼举行以后,勃洛姆堡向希特勒说出了他想结婚的意思。使他放心的是,元首祝他婚姻美满。
婚礼在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二日举行,希特勒和戈林都出席了,并当了主要征婚人。这对新婚夫妻才离开德国到意大利去度蜜月,风暴就发生了。他们的元帅跟他的速记员结婚,对于这个打击,古板的军官团也许还能吃得消,但是他跟一个过去经历颇可怀疑的女人结婚,他们却是不准备同意的。这个女人的过去经历的骇人听闻的情况如今开始慢慢泄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