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诸位,本宫有一个想法。
如今,情报传递确实有些迟缓,这样很容易贻误战机。
本宫寻思着,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情报共享群’,这样就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了。”
“情报共享群?”众人面面相觑,显然都不明白李亨所言何意。
李亨见状,便详细解释起来:“我们现在并不缺乏情报收集与传递的手段,各防线、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情报收集与传递方式。
比如说,城东的情报可以到达城南,也可以达到防御使衙门,并通过防御使衙门到达中书省和本宫这里。这就说明,我们的情报是可以自由传递的。
但是,这些情报无法准确、快速传递到需要情报的部门手中。
举个例子,高侍御认为某个情报很重要,所以及时传递给了颜侍郎。但是,王副帅并不知道颜侍郎已经从高侍御那里得到了情报,这样就会造成信息差,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反过来,如果高侍御认为这个情报不重要,就不会传递给颜侍郎。而对于颜侍郎来说,这个情报恰恰非常重要,如果早点获知,就可以及时制定应对的战术,从而打败叛军。
什么情报重要,什么情报不重要,全凭将领们自我判断,这样不合适。
并非本宫信不过大家,而是觉得,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本宫想建立一个情报共享机构。各部门、各防线得到情报之后,除了十万火急需要点对点传送的情报之外,都传递给这个情报共享机构。
情报共享机构收集到情报之后,一条一条全部罗列出来,定期或不定期分发给关键的部门和战线。比如,一个时辰分发一次情报。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颜侍郎和高侍御拿到的都是同样的情报,上面的这些情报,有些对颜侍郎有用,有些对高侍御有用。
他们两人拿到情报之后,只要各取所需就行了。
如果建宁郡王看到一条情报,与城西无关,但与城北有关,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传递给情报机构。情报机构将其列出来,下一次分发时,就可以到达狄侍郎和广平郡王手中。
信息越多,各部门、各防线做出准确判断的概率就越高。
这样一来,情报就能够在各个关键节点之间高效流通,就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王思礼听后,眼中一亮,抱拳说道:“殿下此计甚妙!如此可使我军如臂使指,应对自如。”
裴冕点了点头,说道:“殿下,老臣再补充一下,这情报机构的人员选拔与运作机制还需精心谋划,要确保其既高效,又不会泄密失密。”
李俶接着说道:“父王,儿臣以为,这情报机构的人员,当选取忠诚可靠、心思缜密且擅长分析整合信息之人。
儿臣觉得,还可设立一套情报分级制度。
将情报按照紧急程度、重要性分为不同等级,情报机构依据等级优先处理和传递那些最为关键的信息。
这样就能让各部门、各防线在第一时间对重大军情做出反应,避免因繁琐的信息筛选而延误战机。
还有,还可以根据情报分级,决定哪些情报送达哪个层级。
举个例子。非常机密的情报,就不要让普通部门的长官看到,以免人多嘴杂,造成泄密。”
李亨对众人的积极建言深感欣慰,他微微颔首道:“诸位所言很有道理。此事由中书省牵头,兵部和长安防御使衙门一起参与。
你们要尽快搭建起情报共享机构的框架,制定详细的运作规则,选拔合适的人员,确保其能在最短时间内投入运行,发挥作用。”
他顿了顿,说道:“本宫觉得,这个新机构……就叫军机处吧,比情报共享群更好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