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民之饥:人民之所以饥寒贫穷。
统治者穷奢极欲愈甚,苛捐杂税就愈多,人民所剩财物就愈少。人民的饥寒,就是因统治者的贪婪不道所造成。尔俸尔禄,民脂民膏。政在得人,不在员多。一国三公,政出多门, 机构臃肿,十羊九牧,以一奉百,历来是为政大忌。去冗官,用良吏,以抚疲民,是经济起飞的必要前提。
【漫谈】解放初期,一个乡里干部只有几名,而现在竟达百多名,他们的工资哪里来?从七十年代中央就说要精简,可为什么越简越多?为什么工人下岗那么易,而干部下岗却这么难?为什么工人下岗后立刻就没了工资,而干部下岗(美其名为:〃轮岗〃)后却仍吃俸禄?
【漫谈】我们国家在谈到税收时,常洋洋得意的宣布,今年又超额完成税收任务。似乎收的这税款是天外飞财,岂不知这过高的税收和乱收费、乱罚款将会抑制人们的营业热情。
有关研究说明:在税率上升到达某一临界点之前,财政收入将随著税率上升而增长,但增长率递减;到达某一临界点之后,税率上升将导致财政收入递减。因此,严格控制国家支出,进行适当减税反而却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当年哀公曾问於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注释】民之难治: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有为:指执政者主观妄为。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所以,圣人治政,只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已。辅万物之自然,万物则自生自成,皆自生自成,故能无不为。上尚为好施,民则竭求妄作;上澹泊寡欲,民将淳朴自化。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下,而是上行下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范应元说:〃库藏之物,民之膏血也,何况酷吏非法诛求,视天之民反不如猪狗!吏余珍馔,民乏糟糠,以致怒气冲天,祸乱斯作,是以难治也。〃
【漫谈】李光耀说,我有机会略窥中国政府运作的方式……叠床架屋,权力机关共有四层:中央、省级、市或县级、区。在理论上,中央颁布的书面指示,全国各地一律推行。然而实际上各级政府常常为了抢地盘,势如水火,你争我夺。每个部门都死保各自的权益,想方设法扩大权力范围。部门内部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现象屡见不鲜。公共服务和政治任命之间没有区别。职务权威至高无上,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自己的权力。要飞黄腾达,或者下海从商,权力是或明或暗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注释】轻死:看轻死亡,意谓为了贪欲而不惧怕死亡。求生之厚:贪求生活的奢侈、丰厚。
国家之败,缘由官邪;贪鄙在帅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官吏清廉,为善者皆劝;官邪吏鄙,不善者竞进。故上多事则下多态,上多求则下交争。下之事上,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上好之者,下必甚矣。既然有权有势者的生活这么丰厚,活得这么有滋有味,人民在其诱惑之下,也就不惧怕法律,无论如何也要同在上者一样,〃潇洒走一回〃,若为此而死亡,也在所不惜。
苏辙说:〃上以有为导民,民以有为应之,故多事而难治。上以利欲先民,民亦争厚其生,故轻死而求利不厌。〃范应元说:〃秦皇汉武,焚书坑儒,反道德恣情纵欲,苦万民以自贵,故民适以轻死。〃
【漫谈】电视转播我们政府的开会现场,桌上还满摆着水果饮料,让老百姓看了,对我们的政府是什么看法?早在解放前,国民党开会时,冯玉祥就曾气愤的写过一幅对联: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我们现在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三个代表,岂能是这样代表法?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注释】官侈则用费,用费则税重,税重则民贫,民贫则奸诈生,奸诈生则邪恶作。民有余则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
孔子说:〃夫民为不善,则是上失其道。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所以,只有不以厚生丰养为追求者,才比厚生丰养者贤明。
【漫谈】老子写《道德经》,根本不是什么为个人逃避现实的退隐避世之作,相反,它发泄了对充满弊病的现实社会的不满,是要对有种种弊端的现实社会进行改造,是要对处于朦胧不觉、蒙昧不醒的世人进行挽救,他提出的统治者应当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劳役,应当节制自己的贪欲,这才是真正的行仁义,这是不提仁义之名的行仁义之实。老子著书立说的根本动机就是为了〃救世〃。
意译
人民之所以贫饥,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的赋税太多,所以才贫饥。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主观妄为,所以才难治理。
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由于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太丰厚,所以才不怕死。
只有不以厚生丰养为追求者,才比厚生丰养者贤明。
原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