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也被三条棍子直接砍得坐在地上。
他痛苦地用拳头砸着地上的泥土,嘶声道:“前排砍,后排劈;后排劈,前排砍。来来去去都是这一套,你就不能来点新花样?”
可他也知道,就是这样简单的战法居然让自己无能为力。再想象在战场之上,换成沉重而锋利的陌刀,这一通乱砍下来,简直就是一道滚动的刀山。再加上身上坚固的板甲,简直就是一道移动的铁墙。
也许还真如杨华所说,“如墙壁立,当之者,人马俱碎。”
再看看屋檐边上,梁红玉和赵明堂等人都呆若木鸡,手中的橘子落了一地。
“古松服了!”古松垂头丧气地摘下帽子,“将军武神下凡,古松比不上你。这阵很好,有此阵,北奴人再多也不够杀。”
杨华掀开面具,将手中长棍扔到一边:“哪里有这么简单。陌刀队对士卒的纪律、勇气和体力要求极高,也没办法大量训练。只能在必要的时候做突击队使用。就我军现在的情况,还需要长期训练才行。赵明堂身子不好,你这几日多费些心,帮我练兵。”
“古松遵命。”
第三卷 金瓯
第七十章 出发
毕竟是杨华一手带出的老兵,只稍微点播了几句,所有的士兵都很快地适应了这个陌刀阵。五十人一列阵,换上真家伙,威力更是骇人。
不两日,大阵已经练得纯熟。
看着这五十多精悍士卒,杨华心中很是满意。将来龙卫军到地方上去,再招募到足够的兵员,这五十人可都是宝贵的预备军官。有这五十得力骨干在手,未来大有可为。
在园子里呆得烦闷,眼看大年已经过去,伏击王黼的命令还是没有下来。张邦昌那边说,王贼还呆在开封不挪窝,别人拿他也没办法,毕竟是做个政事堂掌印的宰辅,很多人都不想将事情做绝。只能再去求皇帝颁下圣旨,严厉申斥。
张邦昌还说,皇帝已经知道杨华主动请缨去杀王黼之事,连连感慨,说:禁军之中果然都是忠义之人,朕心甚慰!
杨华雀跃之余心中也是腻味,你赵桓要杀奸臣,一道圣旨,两个狱吏就足够了。可你怕引起不必要的政治动荡,居然采取暗杀手段,也太等而下了点吧?一个皇帝,如此没有担待,太不象话了。
不过,这事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腹诽几句,也就罢了。
杨华的心思更多地放在金国一打开封上面,虽然说历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发生巨大的蝴蝶效应,可鬼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现在,他只希望宋金两国尽快和谈,以便找机会从这该死的东京城调离。实在不行,咱这官不做了,走他娘的。
实在是舍不得这五十多百战精兵啊!
靖康一年的春节就这么过去了,这段日子宋金两军也没发生过大的战役,就这样,两军之间开始了无休止的对峙。
当然,各地的勤王兵马正在陆续的开进之中,姚家军和折家军已在半路,不日就可达到开封。时间对北宋朝是有利的。
而李纲所主持的东京防御也起到了定作用,也为北宋将来的反击争取了一点的时间。
期间,陈东也曾经来拜访杨华,二人相谈甚欢。
这一次,陈东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金人的使节已经进城了。现正在崇政殿觐见天子。
陈东说,当时金使的态度还是恭谨的。金使吴孝民,见了大国皇帝,不卑不亢,跪奏曰:“上皇朝与大金结约海上,又违盟誓,此皆已往事。今日少帝陛下可与大金再立誓书,结万世欢好。前些时日我方李邺来议割献三镇事,皇子今天又遣我们来代行朝见之礼,皆出于诚意。愿少帝陛下派遣亲王、宰相到军前送礼。大金喜礼意之重,前日割地之议也许可罢。”
天子对金使的态度很是满意,在接见过之后很快决定派出使节前往金营和谈。
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件事情。
李纲在知道宋金准备和谈之后,知道皇帝和谈之心已不可改变,当即跑当赵桓面前要求担当和谈使节。
钦宗一惊,当即表示不许,说:“卿正在治兵,不可。”他任命李棁作为此次谈判的正使,郑望之、高世则为副使。为表示对大金的诚意,让他们先带去慰劳酒水果品和一万两金,作为见面礼。
下来之后,李纲问钦宗为何不派自己出使。钦宗回答说:“卿性刚,不可以往。”
李纲:“敌士气方锐,吾大兵未集,所以不可以不和。然而议和的办法得当,则中国之势遂安;不然,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之所惧,李棁柔懦而误国事。”
“金人贪婪无厌,又有燕人狡狯以为之谋,所以金人在议和时,必大张声势,过分索求,以窥伺中国虚实。如朝廷不为之动,措置合宜,他自然就知难而退了。如朝廷恐惧,一切都答应,他知中国无人,就越发觊觎,我国之忧,怕是从此不了。臣以为,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愿陛下思之。”
听陈东将事情的始末说完,杨华倒没想许多。其实,李纲的意见非常正确,可皇帝也得能听进去才行。赵桓继位没几天,全副心思都落在巩固权位上,至于金人,能够用钱打发自然最好。反正天子富有四海,也不差这点钱。陈东和李纲政治嗅觉还是差了些,帝王的心思,嘿嘿,你们怎么就琢磨不透呢?
说句实在话,杨华没想到陈东对朝廷局势这么明了,简直就是掌上观纹,这个在野政治家的活动能量也太大了点吧?
“可恶!”陈东狠狠一拳击在花园那棵树上,“这一仗我们可以打赢的,为什么要求和?茂先,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