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地大物博,能打仗的将军也非常多。
可用的兵马精锐,达到两百万之多。
可是由谁来统兵,却是大难题。
朝廷不缺骁勇的将军,但智谋之士极少。
齐国不重用谋士,连官府衙门的师爷都非常少,像韩无生这种稍有谋略的人,就做了大将军。
相反,楚国和夏国非常重用谋士,那些谋士甚至可以训斥皇帝,可谓明君。
面对三国压境,皇帝头疼不已。
朝廷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领兵出征。
打仗不是儿戏,损兵折将过多的话,也是要杀头的。
看到姬衍来了,皇帝也没生气,因为姬衍战绩斐然。
但他因为之前的事,现在不跟姬衍对话。
“韩无生。”
“臣在。”
“女国、夏国、楚国三面出兵,浩浩荡荡,有八十万人,你可有良策?”
韩无生低头说道:“陛下,从东境调兵过来,耗费时日太多,而且东边的百万精锐一扯,南蛮必定也会攻打过来,那我大齐将面临四国军队的压制,首尾难顾。”
“朕要听的是策略。”
“臣现在对玉门关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法做出判断。”
皇帝忧心忡忡的说道:“玉门关附近只有十几万人马,朕已经从其他地方调兵过去,总数相加超过一百三十万,你愿意去统兵么?”
“这……”
堂堂大将军,现在却怯弱了。
“怎么,你是朝廷的第一大将,连你都怕了?”
“陛下,从各地调兵过去,果然人多,却无法统一指挥,而且战斗力远远不足。”
对这,姬衍也是深表认同的。
那些兵马杂乱无章,全是官府的兵丁、河防营的人凑起来的,看似人多,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精锐之所以被称为精锐,是因为这样的队伍就是为战场厮杀而生的,平日都会进行操练。
官府的人和河防营的人,好吃懒做、吃喝嫖赌,身体状况就不行,急行军都办不到,何况是上战场杀人呢。
而诸如女国、夏国、楚国这类小国,倒是励精图治,一天也不敢耽搁,人岁不如齐国的多,但都是以一当十之辈。
“韩无生,朕把你调回来,就是希望你去玉门关御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