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海龙号看到三艘盖伦船,居然没有调头逃跑,反而义无反顾地迎战,让荷兰人非常吃惊。
在荷兰人看来,起码要五艘戎克船(西洋人对中国船的统称),才能与一艘盖伦船正儿八经地硬拼。
现在对方竟然妄想以一敌三,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双方战舰相向而行,迅速接近,很快距离就缩短到两海里左右。
在这个距离下,双方已能用肉眼看清对方的人影,大战一触即发。
荷兰舰队的总指挥官是雅科布·考乌,原来是巴达维亚裁判所的副所长。
年初,巴达维亚接到大湾城指挥官揆一的求救后,曾为是否派舰队去救援,有过一番激烈争论。
考乌是主战强硬派之一,主张集合一切力量前往大湾救援。
对日贸易利润巨大,不能轻易放弃,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海上霸主的地位更不容挑衅。
他认为在先进的盖伦船面前,中国的戎克船不堪一击,只要指挥得当,没有战败的可能。
后来有人私底下告诉他,进攻大湾的郑成功是大明海盗王郑芝龙的儿子,不是那么好惹的。
三十年前,郑芝龙曾在料罗湾海战击败荷兰-刘香联合舰队,击毁和掳获荷兰船三艘,一举奠定海盗王的地位。
考乌研究后发现,中国人打海战特别喜欢用火攻战术,密密麻麻的纵火小船趁乱抵近,用铁钩将两船固定,再用引火物将两船一起烧毁。
对此,他的评价是中国人和英国人、法国人一样无耻,海军不行,就用这种毫无荣誉感的自杀式战术。
他嘴上说不害怕,支援大湾的呼声却小了很多。
郑柞翻了几倍佣金后,他又主动请缨前来安南当舰队指挥官,迎战中国皇帝。
按他的说法,这正是契合中国的一句老话——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考乌第一次领船出海,就看到落单的大明军舰,心中直呼好运气。
附近没有密密麻麻的中国小船,对方用纵火战术的可能性不存在,岂不是有赢无输?
就在他胜券在握的时候,忽然看到对方船上燃起滚滚浓烟,就好像着了火一样。
同时,敌舰丝毫没有改变航向的意思,而是升满了帆,对着自己座舰直勾勾地冲来。
“上帝啊,他们只有一艘船也要纵火吗?还是要焚船自毁?”
考乌脸色有些难看,虽然明知不可能,却忍不住有些担心。
他看过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纵火船一般都是排水量百吨以下,甚至五十吨以下的微型船。
无论成不成功,纵火船肯定是要烧毁的,用大船成本太高,非常不划算。
考乌根据尺寸估计,眼前这艘戎克船排水量大约四百多吨,应该不会是纵火船。
稍微平复心情后,他指着混海龙号揶揄道:“也许我们俘获他们的船后,还要浪费点力气去救火。”
“船长大人,这是他们的求救信号,叫狼烟。”
“哼,跟突厥人学来的奇怪招数,在上帝的虔诚信徒面前,毫无用处。”
考乌嘴上说着蔑视的话,却下令舰队偏开角度,和敌舰保持安全距离。
“在他的援兵抵达前,用舰炮把这艘船轰沉!”
……
“所有将士听令,就轰最大那艘,给我狠狠地打。”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高启翔已经顾不得什么水师条例,站到船艉高处,亲自指挥战斗。
船舷两侧的炮手齐齐应了一声“遵命”,然后等待两船交错的开炮时刻。
对向而行的舰船速度是两者的叠加,照面只有一瞬间,那是率先重创敌舰的上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