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发出迁界令的第一天,方以智安插在广州的头号细作就拿到准确消息,赶在清军封锁珠江口之前将情报送回。
这让明军得以用最快的速度出征,赶在生米煮成熟饭前抵达广州府搅局。
可之后的七、八天,广州方向再也没有传回任何情报,就连约定好的密信藏匿点也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方以智忧心忡忡,对广州府的情报网是否还完整抱着悲观的态度,就连他口中的“师弟”是否已经暴露都是个疑问。
根据灾民描述,各县驻防绿营强征百姓,沿界布下非常严密的封锁线。除了执行任务的军队、巡检、衙役,任何人都不允许出界,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行。
在“闯界立斩”的高压下,向海岸走的细作特别显眼,没办法将消息安全传出。就算勉强偷渡,也会很快被清兵截杀。
如今广州府上空笼罩着一团浓浓的战争迷雾,尚可喜做了哪些兵力调动,是否布下陷阱,朱由榔一无所知。
比如说左翼镇之前的驻地在东莞县,如今却跑到了香江岛,令人大吃一惊。
二十几个分管情报的作战参谋不停询问灾民,终于在他们口中总结出一些有用情报:新安县只有尚可喜直属的左翼镇算是精锐,驻防绿营和乡勇如今都散开在乡野搜捕灾民,暂时无法形成合力。
至于机动性更强的广州水师是否还在黄埔一带休整,是不是做好了出击的准备,谁也说不清。
鉴于广州水师的威胁,朱由榔不得不谨慎用兵,派出近五十艘战船进入深圳湾,掩护王国冲部侧翼,又派出大量快船到珠江口巡逻,侦查广州水师动向。
为了接应更多灾民,他命令直属部队在海峡南、北两岸登陆,竖立营寨保护渡口。
一些身强力壮的灾民也被发动起来,到山上砍伐树木和藤条,在明军营寨旁边围起一条简易的篱笆防线。
一直忙活到黄昏,罗义、彭信古派回使者报告,清军主力已撤至粉岭,暂时没有反攻的迹象。
朱由榔终于放下心来,着手组织二十艘船,将部分灾民运回琼州,返程时再从琼州运物资来香江。
在东征前,琼州囤积了十万担粮食,后来和栗养志做交易,花了一万多担,剩余仍然堆积如山。
按照朱由榔制定的条例,每个士兵每日额定配给一斤半大米,两条咸鱼,半斤茶叶来算,这些粮食足够明军吃上好几个月。
加上从安南、暹罗持续不断买进大米,吃饭完全不是问题。就算有二、三十万灾民流入琼州,只要不是一下涌入,问题都不算大。
粮食进口量是动态的,可以随着灾民数量增加而慢慢扩大,最终达到平衡。
然而,香江岛的灾民数量给朱由榔敲了一记警钟。因为灾民增长比想象中快了十几倍,之前计划好的补给方案出现严重问题。
以朱由榔手中可以动用的舰船数量,做不到把灾民立即运回海南岛。
从香江岛到海南岛直线距离两百五十余海里,顺风要四天半,逆风十几天,一次往返就要整整二十天。
就算出动五、六十艘运兵船连轴转,一个月也只能运万余人而已,对于以万人为单位增长的灾民数量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必须把粮食从琼州府的仓库里搬出来,运到上川岛、香江岛等前线基地,把灾民的命吊住再说。
这就产生另一个问题,留在前线基地的灾民没办法投入生产,除了帮明军修码头,修军营,无法产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