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造船业起步问题不大,且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郑成功派来的一批造船工匠已经抵达安南,正在挑选合适的年轻人做为学徒。而最有经验的师傅则马不停蹄赶赴下龙湾、防城港、龙门港一带,挑选合适的海湾开船坞,准备大干一场。
福建沿海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三国时期,孙吴把福建作为当时的造船基地,能建造巨大的战舰。据传最大的楼船飞云、盖海等,竟有五层楼之高,可容纳三千名士兵,俨然是浮在水面的城堡。
南朝时期,福建已经能制造可以远洋木帆船,能开往印度和南洋;唐代,福州和泉州成为全国造船中心。
福建建造的远洋帆船连接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更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通商大港。据说如果进出泉州港的海船首尾相连,能一直连到马六甲。
马可波罗曾经感叹,泉州港比威尼斯还要繁忙,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港。
福海一带所制造的木帆船统称为“福船”,是中国三大船型之一,因为其优良的性能,使之成为远洋航行的重要船型。
福船上所应用的水密隔仓技术,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有“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的说法。
郑和下西洋时,舰队中大多数的船舶,特别是大型宝船,多为福船。
朱元璋立国后,水师也将福船列为战船的主要船型。戚继光在平倭时,曾亲自督造大批福船,在剿倭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郑成功手下的造船匠经验丰富,技术高超,为厦门打造出大量优秀的战舰。厦门海战役能大获全胜,战舰的优秀性能功不可没。
可惜千百年来不断砍伐木头,现在福建沿海已经很难找到适合做龙骨的大树,想要建造大型船舶只能往内陆的深山寻找木料,成本越来越高。
而安南北部都是山区和原始森林,一直延绵到两广,号称十万大山。
这些山区没经过开发,参天巨木遍地都是,非常适合造船。出了山区就是大海,到处都是深水良港,因此木料运输很方便、成本很低,发展造船业很有优势。
郑柞之前一直被阮濒福的广南海军压着打,早就做了规划,在安南北部沿海一带囤积木料,数量不少。
这些木料撤退时来不及带走,正好便宜了明军。其中不少已经阴干了五六年,可以立即使用。
有木料、有造船师傅,造几艘一百零九尺的三桅福船不在话下。
只要经费充足,能够配备足够的舰炮,训练足够多合格水手,一样暴打已经羸弱不堪的清军水师。
关键在于造船厂不能仅限于军用,还要能自我造血,通过造船赚钱。否则造大量建造军舰就会挤占军费预算,抢夺陆师军费,最后把财政拖垮。
把各国商人招来,靠外贸赚钱是一条路;靠造船业赚钱,以造养军,又是另外一条路。
航海条例马上完全照搬不现实,不过可以继续改良。比如给予大明治下造船厂出产的船舶,靠港享受更低税率,更高贸易份额之类的优惠。
强硬一点的方案也有,比如强制经过中国外海的船舶购买“保险”,大明制造的船舶“保费”更低等等。
用各种律法和政策,把南洋一带海商引导到安南购买远洋船只。
造船厂有了订单,就能继续扩大山林道路,养活更多的造船工匠,升级造船工艺,降低造价。这样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不过现在只能从优惠的角度想办法,强硬政策要等到打败葡、西、荷之后才能实施,现在还为时甚早。没有绝对武力做背书,那样的法律没有人会遵守。
“既然不能卖船,那就多带硝石、火药和新式枪炮过来吧。记得注意防火……南边的常务副国王,有过惨痛的教训。”
“常务副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