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寻思,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找什么宝藏之类的,有些墓葬里头,有非常丰厚的陪葬品,要是能找出来,那就是惊世骇俗一大比财富,可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国家的,我们的考古工作又以保护性为主,就算探测出来那么一个墓穴,也是能不挖就不挖,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因为大揭盖似的掘墓方式会对墓葬文化造成很恶劣的影响,现在的技术条件,又没有办法将一些很珍贵的东西很好地保存下来,但是,实际来讲,这种政策往往便宜了一些民间散盗,这些人,穷得眼睛都红了,有的时候就在官方人士的眼皮底下作案,还能屡屡得手,除了手法够好这一点之外,还有的,就是看护人员的主观问题,玩忽职守什么的,都太正常不过了。
跟着些民间人士相比,官面儿上的人应该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作为统治阶级,只要有许可,他们想折腾出多大的动静都是可以的,像现在这么上心,一般来说,应该是找到了什么古墓大冢的线索,历史上,是有一些古墓不为人知的,比较典型的一类,是秦皇墓,曹操墓这种,挖出一个说是真的,过一段又说这不是,过一段又说找到一个真的,弄来弄去又不是,到现在看,很多事情还扑朔迷离的,还有一种比较牛,就比如武则天和他老公合葬的那个,说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在选这块风水位的时候,用了奇门遁甲的手段,墓地的位置,有阵法护佑,多少年过来了,惦记那陵墓的人有的是,但是,谁也动不了,用铁锹挖土,一铲子下去就乌云密布暴雨倾盆,那闪电跟蛛网似的啪啪地往地上砸,所以,到现在也没有被挖开,不过,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特别行动组那么搜集资料又到处找奇人,肯定是没有找到他们要找的东西的确定地点,或者说,他们现在,还在“找”。
“找”什么呢?
要真是古墓的话,让那么高端的机构如此上心的,估计不是什么小人物的,一下子可以想到的,便是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在那个时代,蒙古人出于历史上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当时,蒙古的铁蹄横跨亚欧大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抗衡。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也是为世代敬仰的一位杰出领袖,成吉思汗的墓葬里头,据说存留着惊世骇俗的巨大的财富。
遗憾的是,虽然有无数的人觊觎着这些东西,但自始至终,也没有人找到过那个墓葬的准确位置。现在,在某某市的某个区域,是有成吉思汗的陵墓作为旅游景点的,那地方,确实是成吉思汗的墓,但是,那个是衣冠冢,假的,成吉思汗的真身在哪里,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当时墓葬方式,中原的传统,都是开山造陵,墓地都是小山包,很明显。而蒙古人没这习惯,传说中,蒙古人在安葬成吉思汗的时候,先是将成吉思汗入土,随后封上地宫,以浮土覆盖其上,然后万马踏平,马蹄子呱啦呱啦地一阵踩,谁也找不到踪迹,就连皇室子弟都弄不清楚。
第721章 经典
这么一来,这些人要祭祀祖先,就成了一个问题,但是,大家不用担心,他们有他们的办法。
对于大部分蒙古人来说,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满蒙一带比较流行的萨满教,萨满教的世界观跟佛道有所不同,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众生皆为平等,在对待各种妖魔鬼怪的态度上,跟《封神演义》里的虚构出来的“截教”比较相似,不计较出身,有着,极大的包容性。
其实,这种观点在道教里头也是有的,最典型的,就是上清灵宝天尊。
传说中,诸天星宿,大多是灵宝天尊坐下的弟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什么?是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统领的二十八个神祇,心月狐、尾火虎、氐土貉、房日兔。。。。。。二十八个,全是“兽”,在对修真一道最迷恋最专注的全真道教里,对这种东西是比较反感的,所以,一些卫道士就跟上清一脉的人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封神榜那种很奇葩的“截教”和“阐教”的纷争也就出现了,就连,三清道祖的脑袋上,也多出了鸿钧道祖,不吹不黑,这人是没有的。
不过,我也反复提过,《封神演义》也好,《西游记》也好,全都是后人在一定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说白了,大部分是虚构的,不过,这两本书确实可以联系起来看,因为,成书的时间虽然有先后,但是,他们所借鉴的东西却同样来自民间,有人说《西游记》是崇佛抑道,因为,书里头,做为三清道祖之一的太上老君很弱,而且看起来就像是玉皇大帝身边的小跟班,孙悟空咣当一脚就把八卦炉踢翻了,这特么叫什么。。。。。。
跟这个差不多,看了《封神演义》的人也说,这特么把佛教弄成什么样儿了?佛家的四大菩萨怎么都成了元始天尊的徒弟了?那燃灯道人是谁?是燃灯古佛,释迦摩尼的老师,三世佛里位居第一,西游记里最后念诵佛号的时候也得把人放在头一位,按照《金刚经》里的说法,释迦牟尼功业虽大,却不是第一个证道的,在他之前,有六个人已经先他一步成佛,这开天辟地第一位,就是燃灯。
为啥叫燃灯呢?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四周生出万道佛光,一下将附近照如白昼,因此得了燃灯这个名号,在当时,佛教没有创立,也不被本土居民所接受,在类似百家争鸣的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有无上神通的持有者的燃灯古佛走在布道的路上,身前有一滩污水,他想从上面跨过去,这时候,一小孩儿扑过来,咔地一下扑在他面前,用自己的衣服和头发将这摊污水掩盖住了,让燃灯古佛从上面走过去,燃灯看了,特别感动,就对这个小孩儿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结果,一语成谶,n年之后释迦牟尼得道,成了佛祖,他回忆这段事情的时候就很感慨,说,当时,燃灯古佛对他有“授记之恩”,是自己的老师,当为“过去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未来佛”,也就是弥勒佛,弥勒佛是干什么的呢?通常理解是如来的弟子,这个弟子很有本事,悟性也很强,佛陀为了普度众生,就让他去他们那个所谓的“天界”去讲经说法,传播佛教思想,结果,这人讲的太好了,大家百听不厌,就把他留在哪里让他多呆一段时间,于是,弥勒佛就被“扣留”在那里讲经了,佛陀的意思是说,等自己灭世了,传播教义的主要责任就到了弥勒的身上,于是,弥勒就成了“未来佛”,这,就是佛教教义里,所谓的“三世佛”的由来。
如果,说,以宗教人物的表现来判断两本书是在黑谁吹谁的话,刚才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西游记里,道家里头出来的,最牛的人物应该就是老君了,似乎,表现平平。封神里,出现的,佛教里头最牛的人物,资历最高的是燃灯,影响最大的是释迦摩尼,释迦摩尼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是哪个?多宝道人,就是老子“化胡为道”那个,他的表现,在反面人物里算是比较牛逼的,但是,程度也很有限。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释迦牟尼那么牛逼,为啥不是“西方接引道人”呢?道理很简单,那个西方接引道人的原型,是“接引佛”,理由很多,也有很多人论证过了,我就不废话。
从个人的观点来说,客观点看两部小说,其实并不觉得是真的在吹谁黑谁,《西游记》里,对观音菩萨的尊奉是很明显的,这跟唐玄奘的个人经历有关,历史上,是真有三藏法师这个人的,他的个人成就很大,取经的事儿,也有,据说的他在取经的路上,遇到过不少艰难险阻,在沙漠里头要晒死了,念诵观音的法号祈求帮助,结果就下雨了,遇上土匪打劫,念诵观音的法号观音就把他放了,在他的眼里,观世音菩萨就是他的救星,以他为主线写的《西游记》肯定会带一点这样的痕迹的。
从另一个方面说,唐僧取经,取来的都是梵文的经卷,要度化世人,这种外语的经典是不行的,他把经书取来之后,剩下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翻译,翻译出来的经卷里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心经》,《心经》是缩写,它的全名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里面的内容肯定听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有印象了吧,虽然这经文的篇幅相当短,但是,很客观地讲这是佛教最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一。
第722章 闲谈
从这个人的个人经历到整个《西游记》的创作,时时刻刻都透露着一种浓浓的佛教氛围,但是,在对佛家思想的颂扬的同时,作者本身,在情节的安排上来说,还是对本土道家有着一定的敬畏的。
就比如说,太上老君这个问题。老君是臣服于玉皇大帝的么?很多的理解是,但是,其实不是这样,在道教的体系之中,玉皇大帝是神权最大的,但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