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人流放的事情,彻底让朱玉筝放下心来。
她翻着账本,乐滋滋偷瞄长姐一眼,被本人逮到,板着张脸问:“你笑什么?”
“没什么。”朱玉筝没敢说自己心中忧虑长姐安危,生怕她被吴家一案牵连,对那位高峻难近的卫大人也并无什么好感,总觉得他身上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贵气,与平民百姓家的女儿之间天然有道屏障,让人无法全然信任。
朱玉笙瞪她:“往后家中之事,还要你多用心,别想着偷懒。”等到家中事情安排妥当,她必然要入京为父申冤,更不能兼顾家中。
朱玉筝笑嘻嘻扯她的袖子撒娇:“不是还有长姐嘛。”
朱玉笙轻敲一记她光洁的额头:“能指望我一辈子?”转而问道:“咱们家布庄的掌柜……我记得好像还是祖父在世的老人吧?”
陶掌柜从十三四岁就进了朱家门,后来一路从小伙计爬到掌柜之位,算得上忠心耿耿。
朱玉筝目视她凝重的目光:“难道……陶掌柜也不可靠?”
前有朱富背主,后面再出个陶掌柜,也不是什么出奇之事。
“这倒不是。”朱玉笙吩咐新雁:“去把陶掌柜请来。”
陶顺年近五十,两鬓染霜,生了一张白胖圆脸,十分讨喜,进门便双手抱拳躬着背行礼:“小的见过两位姑娘。”
朱维昌案发,他心中亦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从此以后要跟抠门又难伺候的朱维昌解绑了;忧的是朱记布庄的未来,也不知会落到谁手中。
倘若贾氏掌权,与朱维昌又有何分别?
万不曾料到最后竟然是朱家两位姑娘来接管布庄,让陶掌柜心中多了一丝安慰,账本交得心甘情愿,此刻也愿意为两人答疑解惑:“两位姑娘可是有什么不清楚的?”
朱玉笙奇道:“陶掌柜,我有一事不明。咱家店里的江州锦跟本地产的各种布匹进价为何居高不下?按照出货价,每年布庄发完管事伙计的月钱之后,也赚不了多少。难道……进货渠道有问题?”
“大姑娘慧眼!”陶掌柜大赞,紧跟着愁眉苦脸道:“姑娘有所不知,咱们江州府无论粗布细布夏布麻布,还有最出名的江州锦,全都由何家布行说了算。想要进货都只能去何家布行,价格自然也由何家说了算。”
江州锦因江州辖下大田村农家选用的蚕种,再饲以肥润之湖桑,所出之丝色泽洁白,丝身柔韧而富于拉力,再加之独特的染织之法,织出的江州锦轻软如云,绮丽异常而出名。
“何家?”
朱玉笙仔细回想:“吉庆街上的何家?”
“正是他家。”陶掌柜为朱家经营布庄也非一日,上有抠门东家,下有嗷嗷待哺的伙计,两鬓霜色便因此而来。
朱玉笙在刺史府后院也听过丫环婆子碎嘴,对江州姓何的丝织大户有所耳闻。
听说何家当家何有方早已退隐,如今掌家的乃是少东家何复春,精明能干,与前刺史吴延关系非常好,以“世叔世侄”互称。
陶掌柜知道的要远比朱玉笙更详细,:“……那位何少东极为钻营,自接手何家之后,极尽所能的压榨成本,倚仗吴刺史之威,低价收取大田生丝,给织娘以极少的工钱,赚取极高的利润。”
他慢吞吞说到一半,偷瞄吴家曾经的儿媳朱玉笙,发现自家大姑娘神色平静,对“吴刺史”三个字毫无波澜,总算将一颗心放回了肚里,继续讲道:“江州府内但凡做布庄生意的,无人敢与何家争锋。早前还有两家数代做布庄生意的,一家姓季,另外一家姓杨,与何家做生意竞争,最后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朱玉笙没想到在吴家后院女眷口中大方豪爽的何家少东何复春,做生意竟是另外一副面孔。
“如今吴家已倒,何复春还是一样跋扈?”
朱玉笙料想以这位何少东的精明能干,绝不会与吴家这艘沉船一起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