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长剑,背插利刃的各路武林英豪,拥行在古道上,而且都是一样的步代走向昆仑山。
人们在经过那少女时,都不禁用惊奇的眼光,向她偷偷急斜过去,并窃窃私语。
她——丑面少女,对眼前所发生的种种情形,却视若无睹,无论任何人,她都不屑一顾的独行。
丑面少女,公孙郁文,她怀着愁苦,及一腔的希望心情,直奔昆仑山而来。
不知何故?
她对于自己此行的目的,却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
换而言之,她断定此行仍然是毫无收获,失望而归。
她每每思忖至此,芳心深处,就如同利刃猛刺一般,只痛得她热泪盈眶……
她明知是失望,可是她还是要去。
这是为什么呢?
唉!……
三年以前——
“昆仑派”上上下下,数百余人,为了扩卫师门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是全体殉难,是否有人死里逃生?江湖上传说不一。
当“昆仑派”遭难的消息传至江湖上,曾轰动了整个武林,有那与“昆仑派”渊源深厚者,曾跋涉长途,想一探虚实,看看真相是否如江湖所传说的那么严重。
可是,那些人一个个的都颓然而返。
因为,他们不得其门而入。
起初,人们对于“昆仑派”全体殉难的消息,尚疑信参半,不敢信以为真。
渐渐的人们的“疑”念动摇,而“信”念坚实。
这是由于三年来,江湖上未再听到“昆仑派”的任何消息所致。
就在人们对“昆仑派”渐浙淡忘之际,忽于此时,凡是在武林中,稍具声望者,突然均接到了一份“昆仑派”的请柬前住参加,该派十八代掌门就职及重振声威大典的请柬。
事发突然在武林中,又引起了一阵骚动。
传说纷纭,而莫衷一是。
凡是参加此一盛者会。都了然“昆仑派”当代掌门此举是别具用心,想借此机会引来仇家,以雪血海深仇。
换句话说,“昆仑派”当代掌门人,是绝对有把握雪仇的,否则,他断不会再蹈覆辙。
因而,人们的谈话主要内容,也是以“昆仑派”当代掌门人——余生和尚的一切为主。
可是,直到现在,人们对于余生大师的一切,尚是讳莫如深,众口纷纭,而莫衷一是。
本来,这是一场亘古罕见,震撼人心的热闹场面,谁不想一睹真相呢?
因而,应约前来者,不下千人之众。
可是,就在正期将临之际。
“天赐”酒楼发生了那件震慑人心的惨案。
一时,人心惶惶,短短的半月之间,束装而返者,占了总人数的十之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