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隋唐五代史吕思勉怎么样 > 第三节 服 饰(第1页)

第三节 服 饰(第1页)

隋、唐之世,为胡化与中国旧俗渐相融合之时。隋文帝尽革胡服,已见第二章第一节。其时高昌慕化,请解辫,已见第二章第五节。服制之定也,开皇三年正月朔旦,大陈文物。时突厥染干朝见,慕之,请袭冠冕。帝不许。明日,复率其下拜表固请。帝大悦,谓牛弘等曰:“昔汉制初成,方知天子之贵;今衣冠大备,足致单于解辫,卿之功也。”赐帛各有差。《隋书·礼仪志》。此特朝廷礼仪,至于民间习俗,则初未能尽改。《旧书·孙伏伽传》:高祖平王世充、窦建德,大赦天下,既而责其党羽,并令配迁。伏伽上表谏曰:“东都城内及建德部下,有与陛下积小故旧,编发友朋,犹尚有人,败后始至。此等岂忘陛下?皆云被壅故也。”编发即辫发。此云编发,意谓少时,犹中国人言结发。足见高祖家中,尚沿北族旧习也。《新书·车服志》云:初妇人施幂以蔽身。永徽中始用帷冒,施裙及颈,坐檐以代乘车。命妇朝谒,则以驼驾车。数下诏禁而不止。武后时,帷冒益盛。中宗后乃无复幂矣。宫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而帷冒亦废。有衣男子衣而靴,如契丹之服。武德间,妇人曳履及线靴。开元中初有线鞋,侍儿则著履,奴婢服襕衫,而士女衣胡服。其后安禄山反,当时以为服妖之应。参看第十六章第一节。《五行志》亦云: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冒。《旧五代史·汉高祖纪》:天福十二年闰七月,禁造契丹样鞍辔、器械、服装。此等多由见异思迁;抑中国衣服宽博,可以备礼容,而不便于作事,西北夷之服,于此或有所长也。外夷入居中国,改从华俗者亦多。《旧书·德宗纪》:大历十四年七月庚辰,诏鸿胪寺:蕃客入京,各服本国之服。《通鉴》云诏回纥诸胡,由其或衣华服,诱取妻妾,已见第十六章第一节。

其原出胡狄,而为中国人所习用者莫如靴。皇甫镈以积年库物给边军,为裴度所奏,引其足奏曰:“此靴乃内库出者,坚韧可久服。”已见第十八章第一节。《旧书·王锷传》:锷善小数。尝听理,有遗匿名书于前者,左右取以授锷,锷内之靴中。靴中先有他书,及吏退,锷探取焚之。人信其以所匿名者焚也。既归,省所告者。异日,以他微事连,固穷按验之以谲众。《酷吏·来子珣传》:永昌元年四月,以上书陈事,除左台监察御史。时朝士有不带靴而朝者。子珣弹之曰:“臣闻束带立于朝。”举朝大噱。《朱泚传》:段秀实与刘海宾谋诛泚,同入见。海宾于靴中取匕首,为所觉,遂不得前。《新书·温造传》:兴元军杀李绛,造往代,悉杀之。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韦安石传》:子斌,天性质厚。每朝会,不敢离立笑言。尝大雪,在廷者皆振裾更立,斌不徙足。雪甚,几至靴,亦不失恭。《李光弼传》:河阳之战,光弼内刀于靴,曰:“战,危事。吾位三公,不可辱于贼。万有一不捷,当自刎以谢天子。”《崔戎传》:为华州刺史,徙兖、海、沂、密观察使。民拥留于道,不得行。乃休传舍。民至抱持取其靴。《裴度传》: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刃三进,断靴、刜背、裂中单,又伤首。度冒毡,得不死。《李训传》:甘露之变,仇士良手搏训而踬。训压之,将引刀靴中。救至,士良免。《文艺·李白传》:白尝侍帝。玄宗。醉,使高力士脱靴。《新五代史·李仁矩传》:董璋置酒召仁矩,仁矩辞醉不往,于传舍与倡妓饮。璋怒,率衙兵露刃之传舍。仁矩皇恐,不袜而靴,走庭中。《王彦章传》: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皆文武官吏著靴之证也。《旧书·元稹传》:稹还京,宿敷水驿。内官刘士元后至,争厅,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李石传》:中使田金操、刘行深巡边回,走马入金光门,从者讹言兵至。百官朝退,仓皇骇散,有不及束带、袜而乘者。《新书·叛臣·李锜传》:裴行立攻衙门。锜拊膺曰:“行立亦叛吾邪?”跣足逃于女楼下。《旧五代史·殷鹏传》:冯玉为枢密使,擢为本院学士。每有庶寮,秉鞹谒玉。故事,宰臣以履见之。鹏多在玉所,见客亦然。此诸事,除冯玉外,其余亦未必履而不靴,观李仁矩事可知也。《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太祖元贞皇后张氏。郴王友裕攻徐州,破朱瑾于石佛山。瑾走,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友裕皇恐,与数骑亡山中。久之,自匿于广王。后阴使人教友裕脱身自归。友裕晨驰入见太祖,拜伏庭中,泣涕请死。太祖怒甚,使左右摔出,将斩之。后闻之,不及履,走庭中,持友裕泣曰:“汝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太祖意解,乃免。则妇人耳。然则靴之通行诚广矣。《旧书·音乐志》:《长寿乐》《天授乐》《万岁乐》《破阵乐》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惟《龙池乐》备用雅乐而无钟磬,舞人蹑履。其高丽乐、扶南乐、高昌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舞人亦皆著靴,而百济乐用皮履,天竺乐着碧麻鞋。南北两派服饰之异,固自分明也。高丽、扶南之乐,盖皆受诸胡狄。《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胡《注》曰:“《实录》曰:靴,胡履也。赵武灵王好胡服,常短靿,以黄皮为之。后渐以长靿,军戎通服。唐马周杀其靿,加以靴毡。开元中,裴叔通以羊为之隐麖,加以带子装束。故事,胡虏之服,不许著入殿省,至马周加饰,乃许之。”则靴入中国,其制亦有变迁也。

袴褶之服,其原疑亦出北夷,而中国效之。说见《两晋南北朝史》第二十一章第三节。《宋书·礼志》谓为车驾亲戎,中外戒严之服。然《隋书·礼仪志》谓隋服制定后,师旅务殷,车驾多行幸,百官行从,惟服袴褶。而军旅间不便,至开皇六年(586年)后,诏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等皆戎衣,则又以为不便矣。《新书·百官志》:九品已上,自十月至二月,袴褶以朝。御史台。《旧书·归崇敬传》:崇敬以百官朔望朝服袴褶非古,上疏云:“按三代典礼,两汉史籍,并无袴褶之制,亦未详所起之由。隋代已来,始有服者。事不师古,伏请停罢。”从之。代宗时。盖宋代惟用诸车驾亲戎,中外戒严,至隋服之始广也?《新书·娄师德传》:检校丰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则唐世军中亦服之。

毡之行用甚广。裴度因冒毡而得不死,即其一证。《旧传》云:度带毡帽,故创不至深。《新书·高宗纪》:显庆二年闰正月,如洛阳官。二月,赐百岁以上毡衾粟帛。四年闰十月,如东都。诏所过供顿,免今岁租赋之半。赐民八十已上毡衾粟帛。五年三月,皇后宴亲族邻里于朝堂,会命妇于内殿。妇人八十已上,版授郡君,赐毡衾粟帛。皆可见其相须之殷。《五行志》谓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近服妖,盖以其制之不衷,而非毡之不可用也。

袍衫之用亦日广。《新书·车服志》: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开骻者名曰骻衫,庶人服之。”《志》又云:军将有从戎骻之服。不在军者服长袍。庶人之服骻衫,盖取其便于动作也。以袍衫代深衣,势本最便,特格于礼文,惯习不易骤变,自有此制,则于礼文无扞格,衣裳愈可不用矣。《通鉴》: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王凝母,崔彦昭之从母,凝、彦昭同举进士。凝先及第,尝衣见彦昭。且戏之曰:“君不若举明经。”彦昭怒,遂为深仇。《注》云:“衣,便服,不具礼也。”衣亦骻之伦。亦取其便于动作,故以为燕居之服耳。

中原衣服,始自古初,制本宽博,而南北皆较短窄,人情多好新奇,遂有互相放效以为美者,然终不易大变也。《旧书·令狐德棻传》:高祖问曰:“比者丈夫冠,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对曰:“在人之身,冠为上饰,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东晋之末,君弱臣强,江左士女,皆衣小而裳大,及宋武正位之后,君德尊严,衣服之制,俄亦变改,此即近事之征。”高祖然之。此可见短窄之制,起自南方。《文宗纪》:大和二年五月,命中使于汉阳公主及诸公主第宣旨:“今后每遇对日,不得广插钗梳,不须著短窄衣服。”短窄衣服,亦必非礼容,故被禁止也。韦坚之通广运潭,篙工柁师,皆大笠、侈袖、芒屦,为吴、楚服,其袖虽侈,其制必短。坚自衣骻衫锦半臂,正取其动作之便,不得篙工柁师,转衣宽博之服。《新书》本传。参看上节。此南方衣服短窄之明征,侈袖盖坚特为之。大和时诸主之服,或亦规模楚制矣。然《旧书·文宗纪》:开成四年正月丁卯夜,于咸泰殿观灯作乐。三宫太后诸公等毕会。上性节俭。延安公主衣裾宽大,即时斥归。驸马窦澣待罪。诏曰:“公主入参,衣服逾制。从夫之义,过有所归。澣宜夺两月俸钱。”距大和曾几何时,又以宽大为戒矣。衣服宜适起居,然其缘起,实非为取暖而为装饰,故易失之宽大。俗尚既成,即难骤变。其亟变者,不过趋时,并无根柢,故时摇荡不定也。《新书·车服志》:文宗即位,以四方车服僭奢,下诏准《仪制令》品秩、勋劳为等级。衣曳地不过二寸,袖不过一尺三寸;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后其制未能行,见第十八章第三节。《旧五代史·唐庄宗纪》:同光二年(924年)圜丘礼毕赦诏云:“近年已来,妇女服饰,异常宽博,倍费缣绫。有力之家,不计卑贱,悉衣锦绣。宜令所在纠察。”《张仁愿传》:兄仁颖,善理家。妇女衣不曳地。可见好尚宽大之风,久而未变矣。《新书·南蛮传》:初裹五姓,妇人衣黑缯,其长曳地。东钦蛮二姓,妇人衣白缯,长不过膝。其所处之境,无以大异也,而被服适相反,亦可见习俗各有所受之,而不易骤变也。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此俗相沿甚久。已见第十六章第一节。夫如是,故伪为妇人甚易。《旧书·丘和传》:汉王谅之反也,以和为蒲州刺史。谅使兵士服妇人服,戴幂,奄至城中。和脱身而免。由是除名。又《李密传》:密入唐后,复起事,简骁勇数千人,著妇人衣,戴幂,藏刀裙下,诈为妻妾,自率之入桃林县舍。须臾,变服突出。因据县城。二事相类。所以不易发觉,皆由幂为之蔽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