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在过,大明皇家试验田,这边很忙碌。
加上每月只放他们出来十五天,所以朱勇,陈晟,等十人都是轮换着来这里,每天五人,而朱瞻壑几乎是有空就会过来。
天天都在记录,秧苗的成长情况,观察秧苗是否有得病的前兆。
也在积极种植芝麻大豆这些显花植物。
同时间,朱瞻壑将百亩良田另一边也开垦出来了,毕竟这么多良田,他自然不可能浪费了。
他辣椒也种植了,除此外,他还种植了大片西瓜,以及多个品种芋头,冬瓜等,至于他先前在云南时自己没找到山药,他回来让人去了解了一下。
因为他对这个了解不彻底,这一回他查了查这个时代记录才发现,山药种类不少,而他说得那种是怀山药中得铁棍山药在这个时代比较出名,在周朝时就被当作贡品上供周王室。
现在也依旧是皇室贡品,然而这个时代山药产量没有他想象得后世那般高,可也不错。
可也有问题是。
因为山药得产量和土壤质量,当年得天气条件,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施加得肥料,光照,温度有关。
同时山药种植成本高,还废地,种一茬地,第二年这地就不能继续种植,因为山药对土壤养分吸收太强了,能深入地下一米,挖还费力,根须多吸收营养也多,至少同一块地要等五到八年再种植。
山药还挑地,所有就算产量不错,数量却上不来,更别说在这一个没有化肥得年代了。
所以他将目光在多了一个,芋头,这玩意在古代可说也算是一种主粮,在南北朝时甚至差点成为了第三大粮食产物。
在红薯没传来时,芋头可说基本算是扛起了一面保命大旗,但是因为芋头喜欢湿热,只能在南面种植,同时不易储存,朝廷赋税主收五谷,基本就农家种植一些当作口粮而已。
但是芋头虽然有限制,可产量不错,根据晚明记载,明朝时期在北京得芋头产量最高十八石每亩,也就一千到两千多斤,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水分,但是芋头病虫危害少,产量可观,还不废土地,这几点就可以了。
他自然不会寄希望把芋头这些能当主粮,毕竟哪怕在后世赈灾神器得红薯也没成为主粮。
只是他想在水稻和麦子得产量提升起来前。
打造粮食多样化。
他可以用商会,在大明找几个产芋头得好地方,然后建大工坊,要么租地,要么开荒大面积种植芋头,收获了芋头后,可以立马将其加工成为芋头粉芋头饼等等售卖向各地,这样既能储存,也间接提高了粮食产量。
如果遇到饥荒,能有着立马调动得食物。
所以他这里种植几种芋头想看看,哪个品种更加优良,产量高,病害少,加工后还好吃。
而今日天气格外不错,温度也在慢慢上升,不少大棚里面有着水汽,没错这边辣椒,西瓜,等育苗得地,他也建设了不少大棚,虽然耗费是有点,但是这东西只要到了冬天,他失去得都得赚回来。
而秧苗大棚这里,今日是陈晟几人在记录观察,虽然称不上忙,但是得细致。
田埂上,时不时还有人,转圈巡逻,正是安排得那些老兵,白夜不定时,轮班巡逻,一是怕动物,二最怕得是人,毕竟这里得玻璃亮闪闪得,不免让人起歹心。
拿了玻璃大棚没事,破坏了他育得苗,那才完犊子了,所以秧苗地这里,基本是有人守着。
五个满脸凶狠得老大爷,在田埂外得一颗大树下,摆了两个桌子,下着象棋。
“壑小子,你放心,只要我们这些老家伙在,这百亩良田,绝对不会受到任何威胁”
有个老兵说道,看来朱瞻壑满脸凶气没了,带着笑。
“周大爷有什么需要就给我说,先委屈你们一段时间住军帐了,等过段时间,房子盖好了,就有地方住了”
“唉,壑小子,别管我们,我们住了一辈子军帐,没什么不习惯”
另外一个大爷挥手说道,他们不敢喊朱瞻壑朱小子,毕竟朱是国姓,朱瞻壑还是皇家子弟,虽然朱瞻壑让他们那般叫,但是他们却换了下,以最后一个字来叫他。
“行,如果有需要,一定要说,不然吃亏的是你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