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倒计时北京时间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但是,清廷批准宪政编查馆所拟《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说得很明确:“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其议案须经该省督抚认可方能生效,如果“所决事件有轻蔑朝廷情形者”,督抚有权奏请解散咨议局。再看1908年秋,清廷对资政院、宪政编查馆有关选举法、议院法的批复:“现值国势积弱,事变纷呈,非朝野同心不足以图存之。”也承认他们所拟条理详密,权限分明。但这是前提。然而重点在,“无违中国礼教”,将来编纂宪法等,要以此为准,“所有权限,悉应固守,勿得稍有侵越”。

这一年的立宪改良运动有点怪异。革命者早就不信这一套。1908年3月,孙中山命黄兴、黎仲实率队进攻钦州,军事进展顺利,黄兴声威大震。打到四月底,又进攻河口,毙杀警察管带蔡正钧,毙杀清廷边防督办王玉蕃。

到了盛夏时节,政闻社社员、法部主事陈景仁奏请三年内开国会,将侍郎于式枚革职以谢天下。此前,于式枚作为考察宪政大臣奏请缓行立宪。“宪法自在中国,不须求之外洋,定于一则无非分之想,散于众则有竞进之心”。清廷赫然震怒,诏命将陈景仁即行其革职看管。

康、梁推动立宪,但他们只能写些文章,要予以践行,还须借重当局有力人物,于是暗中则拉拢肃亲王善耆,以及政治新星良弼等人,中立张之洞、奕劻,以孤立袁世凯,图谋控制清中央大权。

袁世凯奏政闻社多系悖逆要犯,敛财结党,托名研究时政,其实阴谋不轨。于式枚任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这些话清廷听来入耳。袁世凯并非跟顽固派一样完全吻合的口吻,他也要立宪,但这中间潜伏了极其精密的算盘,前一年的夏天,袁世凯就以事机危迫,请尽快预备立宪。

自仿行立宪以来,满汉大臣纷纷上折献策。袁世凯奏陈十条。属于换汤不换药。其中第七条是建政府,即内阁会议制度。第八条是设立资政院。

在专制条件下,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三权分立,故资政院徒有其名。随后诏设资政院,溥伦为总裁,年仅二十余岁,系年少亲贵。

八月二十七日颁布宪法大纲、议院法、选举法要领,宣布九年预备立宪。

清廷命资政院大臣奕劻、溥伦进行筹备,定期汇报一次,说是要在第九个年头将各项筹备事宜一律办齐,到时候颁布宪法、召开议会。

宪法大纲*,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此前,有政闻社,江浙一带的预备立宪公会,湖北的宪政筹备会,湖南的宪政公会,广东的自治会,都在开展立宪活动。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张謇、汤寿潜电请速开国会,其他各省代表先后到京递交请愿书。

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病亡,年仅三十八岁。次日慈禧亡故,年七十三。十一月底,美国对中国示好,首先将庚子赔款退回博取好感。唐绍仪到美国道谢。

就上一年来看,各省官制次第编订。1908年,资政院王大臣拟定资政院院章。宪政编查馆订立各省咨议局并各议员选举章程。预备立宪限定九年,大肆铺张,实为涂饰民间耳目之举,阻塞视听,迁延岁月。当时满人的领袖为亲王奕劻,以贪婪庸鄙闻名于天下。阳则示人消除满汉界限,阴则以满人把持要津。所定宪法,借皇帝钦定名义,不许人民议论干预,有钦赐宪法之称。

自宣布预备立宪以来,筹备之事,大率有名无实。慈禧辈忙碌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外国之欢心。改良的目的,至少要将专制政府的权力做一定程度的转移,从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转变成专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有限政府。不幸慈禧玩弄手腕,竟以改制打开开倒车的路径。官场蜂拥,大大抑制着专业人士的成就感和进取欲望。

政府因掌握的钱多,干预经济的能力很强,也便出现较为严重的*现象和权力寻租,其结果是不仅出现了“*窝案”、“卖官买官”等新品种,而且提高了经济成本。

谭嗣同被杀头,往刑场的路上,还有不少愚昧的民众向他投掷臭鸡蛋、烂菜皮,英雄受尽侮辱。过了十余年,清廷以预备立宪做最后挣扎,但民众已没有耐心。当时汪精卫、黄复生之所以没有被杀头,乃因部分清朝大臣认为在预备立宪期间,杀几个革命党人,无济于事,反而会招致更多的革命党人铤而走险,力主从轻发落。这时候再大开杀戒,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改判终身监禁。迨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发布《罪己诏》,10月30日,开放党禁,同日,内阁奏请释放汪精卫等人,说:“窃见汪兆铭(即汪精卫)等一案,情罪事出有因……在汪兆铭等,以改良急进之心,致蹈逾越范围之咎……而当日朝廷不忍加诛……合亟仰悬天恩俯准,将此案监禁人犯汪兆铭及黄复生等,悉予释放。”于是在这年的11月6日,汪氏被开释,重获自由身,获释当日,不少民众围在刑部门前,如观明星驾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立宪之忸怩:国事亡于拖(1)

到了1909年,各省的咨议局召开*,选举资政。1910年,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典礼。1911年,开第二次*,中国有国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个也是清廷到那个时候,倡行立宪政治的最大的改革了。但是这个时候,武昌起义已经爆发,一切都晚了。

1910年,资政院举行开院礼,但载沣徒具文饰,了无立宪诚意,他实在对不起他的亲哥哥,他还是和慈禧差不多。资政院开会了,议员大半由朝廷指派,即有钦赐议员之称。中枢要员,仍多用满臣。

1911年颁布内阁官制,改立责任内阁,罢除旧内阁军机处,设立十个部,仍以奕劻为总理大臣,军咨大臣(参谋总长)仍由载涛担任。各省咨议局议员也多为满人,十个部的国务大臣,满人居七,舆论称为皇族内阁,于是就有省议员要求改组。载沣却严厉申斥,他说,英人为君主大权,议员不得干涉。清廷的家法,到这时,和两百多年前的多尔衮、福临以下毫无区分。

其致命之处在于,一则议员不是民选,一则议员无权限。

咸丰帝临死前,对孝贞皇后说,(慈禧)此人非若所能制,不可则早图之。

慈禧在屏风后面听到此话,从此既怕慈安,又恨之入骨。

在讨论谁人继承大统的时候,她就说:“溥字辈无当立者。载湉今四岁矣,且至亲,予欲使之继统。”目的是利用幼君可自行专政,参与讨论的各位亲王惊愕而无从,也不敢反抗。

所以她立光绪帝目的是专权在手,始终不放,始终将其当傀儡。但这个偶然的选择却令她头痛不已,因为光绪帝长大后非常明白事理。

甲午之役,慈禧垂帘听政,光绪帝已亲政,想要以一战雪国耻,也可借此不再受制于慈禧。这个战略布置本来是不错的。可惜练兵等同儿戏,慈禧又大肆挪用经费。无备必有患,结局是割地赔款。举国惶惶不安,而有维新之要求。可是接下来的戊戌变法却毁于一旦。这是甲午为因,戊戌为果。

慈禧以帝王首魁亡命在外,想要将光绪帝彻底打掉,以杜绝海外那些人的念头。于是思谋废立,却以外国反对未果。适义和团起来,慈禧及顽固派欲利用之对抗西方列强,不料结果招致八国联军的进犯,一败涂地,备遭侮辱。慈禧仓皇逃到西安,受尽惊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