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山那句,稻田鱼儿如此美味,可把陈新泉吓了一跳。
他心道:若待外公把自家稻田里的鱼儿捞上来之后,发现鱼肉并没有如此香脆可口那就露馅了。
“外公,这鱼肉好吃,和鱼儿养在稻田里的时候吃了禾苗中的青蛾虫子的确是有些关系。不过烹饪鱼菜,手艺还是很关键的!”
陈新泉担心娘亲说的话被外公误会,他只得赶紧出来解释。
“泉儿说得对,再好的食材也得有好的手艺烹制,方能做得出上好的吃食。”
陶氏很认同外孙的话。
谢秀儿听儿子说到烹饪鱼肉的手艺,她才醒悟过来,她刚刚解释鱼肉香甜美味的重点,话里的意思全都放在稻田鱼儿中。
只不过,事实到底是不是稻田中养的鱼儿,才有这般好的口味,她并不太清楚。昨天在制作鱼肉的时候,腌制鱼肉时用的盐,是家中比粗盐金贵许多的青盐和那白花花的雪盐。
丈夫陈友河可是说过,用青盐烹饪菜肴,味道更鲜美。
若父亲用家中粗盐烹饪鱼肉,能不能有这么好的口味,她可不敢保证。
陈新泉觉得不能让娘亲继续讲下去,若顺着娘亲的话往下说。整不好,外公真要误会,稻田中养的鱼儿比其他地方的鱼儿更美味。
他急忙转移话题说:“外公,其实稻田中养的鱼儿,在口味上的确会比其他地方养的鱼儿更好吃些。不过,咱们如今那么多的鱼儿等着处置,关键不是鱼肉有多好吃,而是要怎么将这么多鱼肉处理掉?”
听到这话,谢大山很有兴致,他说道:
“泉儿说得对,这事是得仔细琢磨琢磨。说实话,我也正为这事头痛着呢!”
毕竟,面临着一百条鱼儿的损失,谢大山心里是真的很着急。
“今日我弄了这道香脆鱼块出来,就是想问问外公,外婆和大舅母以及二舅,二舅母。我若将鱼肉做成这般口味,日后拿去饭庄、酒馆进行贩卖,可会有销路?”
陈新泉扫视一遍桌前的长辈,把他心中的想法说与大家听。
谢昌平听外甥这么问,内心被这个九岁的娃娃震惊了一下。
这孩子小小年纪竟会有如此心智,实在罕见。
“当然可以,这么好口味的鱼肉,不论是在梅沙圩,还是在永兴县城都找不出第二家。”
谢昌平对香脆鱼块的口味非常赞赏。
他跑过永兴县二十几个乡镇,永兴县境内的美食不少,但是能超过眼前这道香脆鱼块的鱼菜,绝对没有第二家。
听了二舅谢昌平的话,陈新泉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他看向二舅谢昌平说:“二舅,若是过些日子稻田中鱼儿起鱼了,鱼肉便有些多,到时候真有可能需要弄去县城贩卖。”
“哦!这样的鱼肉很多吗?梅沙圩都消耗不完?”
谢昌平听外甥这么说,心中来了兴趣。
陈新泉点头:“二舅有所不知,当初稻田中生了青蛾虫子,我在自家田中养了九十尾鱼儿用来驱灭青蛾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