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天下文化出版社官网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说完,管仲借着酒劲,站起告辞就走。刚走到大门口,就被小白派人叫回来。

管仲回来,只见齐桓公小白满头大汗,嘴唇哆嗦着说;你一定要坚持,我也没办法,那就干吧。……

管仲再拜稽首,说:“齐国幸甚。”

“可是,我哥就留下个烂摊子,怎么办?还请先生多指教。”小白擦着汗问。

管仲说;国君坐好,可能说的时间要长些。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凳子、椅子,国君跟臣子谈心、开会,都是铺块席子坐在地板上。不同之处在于,国君是盘腿坐着,席子也讲究;臣子是跪坐,屁股坐在自己脚上,席子也凑合,就是时间长了有点累,不过大家都习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格的平等,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比以后的尊卑有序不知道要先进多少。盘腿坐着虽然比较轻松,可也架不住时间长。所以管仲提醒齐桓公小白,下面比较关键,要坚持听完。

管仲开始演讲:“首先要赏罚分明,制定考核制度,这个很重要。其次,要国都分为三,鄙野划为五,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举国体制。然后还要严格实行‘六秉’。这样就可以掌握民心,统治百姓了。……”

这些说词比较新颖、深奥,小白听得一头雾水,急忙打断滔滔不绝的管仲,问道:“啥是六秉?”

“杀、生、贵、贱、贫、富,这就是六秉。”管仲解释完,还要继续往下说,又被小白拦住话头。

“等一下,什么叫国都分为三?”

管仲继续解释:就是把国都地区分成二十一个乡,种类是士、农、工、商。工、商六个乡,士、农十五个乡。您统帅十一个乡,高傒统帅五个,国子统帅五个。不过跟您说一下,统归您的工、商六个乡出不了什么人打仗,还得任命官吏,具体是商业立三个乡长,手工业立三个族长,另外还有湖泽立三个虞长,山林立三个衡长。……

“还得烦劳先生再解释一下,这个‘乡’,是个什么东西?”小白一脸茫然的问道。

一个招聘总理的面试(3)

“是这样,以前没有组织,也没人管百姓,现在要管起来。以五个大家庭为一轨,设轨长一名;十轨为一里,设司长一名;四里为一连,设连长一名;十连为一乡,乡长叫良人。管五个乡的,叫做统帅。不仅是百姓,连山河湖泽都要管起来,归国君。”管仲很细致地说明。

“哦,明白了。最后一个问题,确实是最后一个。五鄙是怎么回事?”小白怕管先生觉得自己太无知,心烦;所以特别声明。

管仲没有心烦的感觉,看姜小白这样不耻下问,反倒很欣慰,说明他认真地在听。能人不怕问,就怕人听不进去。所以继续耐心讲解:

“五鄙是国都以外的管理。国都之外的郊野,分成五个属区。以三十家凑成一邑,设邑司一名;十邑凑成一卒,设卒长一名;十卒凑成一乡,乡长还是叫良人;三乡凑成一属,属长由大夫担当。五个属就是五个大夫。大夫抓军事,乡长管文政,各有职责,不准懈怠荒废。这样,农民也管起来了。”

这些事情看上去很枯燥,可姜小白听得却很投入。小白虽然自尊心强,但是面对能人,他就能放下架子。因为他对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是比较欣赏和喜欢的;对意识超前、推陈出新的思想和作法,也非常感兴趣。可惜这个好作风,后来走火入魔,抛弃了思想而只注重个人行为。他的这一性格,成就了他的霸业,后来也害了自己。比如他对把自己儿子蒸熟的厨师易牙,挥刀解决自己生殖问题的竖刁,以及六亲不认的开方;这些同样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的态度。

现在,姜小白相信,面前的管仲就是一个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他的创新思想和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法,会使齐国竞翔于天,称霸于诸侯;更坚定了他自己干点正事的决心。

虽然霸业不是一天就能聊出来的,可是由于姜小白对管仲的改革思路还未领悟透彻,为了对管先生的思想劳动负责,所以还得继续聊,不聊不成。

“那如何使人民安居、乐业呢?”小白为了不伤及自尊,换了提问方式。

管仲话接得很干脆:搬迁!士、农、工、商不能混杂居住,都搬到所属行业固定区域安家。士人的邻居是读书人,农民的隔壁还是农民,手工业者的对门还是手工业者,商人的周围都是贾人。这样各居其所,不相互干扰。像这边士人正在用功苦读,那边铁匠铺子也叮叮当当的忙着赶工;那边农民挥汗如雨地奋力耕田,这边商贩紧招呼有便宜货快抢;这类的事情避免再发生。大家都能安心工作,更好管了。

管仲的话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搞得姜小白很开心,更爱听。

爱听是爱听,可是这么多人住在一起,不选个好地方,说不过去。这个问题搞不好,也容易出乱子。于是,他继续问道:“那这些人的住地要如何安排?”

因为下面回答比较长,管仲深吸一口气,说:“…。。。

鉴于管仲的演说比较长,所以归类成一句话,“人以群分”。

具体办法就是:士人集体安排在清静的地方居住,便于读书习武。手工业者住在官府周围,建造修补,为公家干活方便。商人住在市场附近,农民安居于地头。禁止混杂居住,人户分离。

这么做的好处是,士人们住在一起,都有文化,君子比较多。读书练武之余,搞搞笔会和座谈,探讨礼仪廉耻和做官恪尽职守不贪污。年轻的受教育,孩子也不打架。

一个招聘总理的面试(4)

工匠们生活在一起,除了打老婆孩子以外,无非是互相评比产品质量好坏,交流制作工艺,展示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精益求精。甚至开展劳动竞赛、生产协作,搞搞竞争。

商人们的群居生活,也一样。在一起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熟悉本地货源,掌握市场行情。甚至讨论生财之道,交流赚钱经验,丰富经营手段。

只有农夫们的集体生活略有不同。除了判断农时、准备农具和侍弄庄稼,有些交流和探讨以外;其他没什么可说的。冬修,春耕,播种,秋收。头戴草帽,身穿蓑衣,全身沾满泥土,太阳曝晒皮肤,比得是谁更能埋头苦干加巧干。

这些对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来说,可是个极大的促进。以前都是分散居住,各干各的,同行见个面都不容易,谈何交流?那时,为打铁要抡几锤正好,或讨教一个字的新写法,甚至是庄稼什么时候该浇水等等这一类的问题;而有觉悟跑上几十里路去交流的人很少。不交流又何来促进?闭门造出来的车,只能对付着上路。

另外,管仲还特别强调:这种集体生活,让士、农、工、商的后代们,从小生活在那种自有的氛围,受这种教育,安心过这种生活,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就少,容易继承他们父辈的职业。而农民子弟,因为很少沾染不良习气,很朴实,其中优秀的能被选中做官者,一定给予足够的信赖。有歧视农民而不举荐的官员,要重罚。

管仲话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两个意思:一,什么环境能造就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国民教育问题。二,人民需要管理,这也是国家的管理问题,因为国家的基础就是人民。

第一个意思,确实是这样,拿到现在,也是真理。书香门第之家,出抢匪的概率就小;而一个从不幸家庭成长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也是乱七八糟,没意义。后来有人把这个现象用颜色做了总结比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强盗的儿子不一定是强盗,也有在逆境中成长,从不幸的童年生活中成熟的大好青年。这里说的是概率。子承父业,是从管仲倡导,才开始的,也把人划分了阶层。而阶层的出现,也促使了社会的稳定。

但是,运用管仲的这种教育方法下培养出的人才,会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严重偏科。只能专攻一样,不能造就放下书本就种地、收起工具就能吆喝买卖的全面型人才。而当时的人才市场的特点是,没有人才。别说全面型人才,专项人才都没有。落后啊!管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