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庞大的货运船只穿梭海洋,将从世界各地采购来的物资大批量运送回国内。
货物大多是工业原材料,对此许多国家选择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因为这能促进商人们获利甚丰,并确保部分财资源源不断输入国内。
如果让这股资金流失国外,将可能导致本国的经济体系崩塌。因此,为确保材料顺畅送达目的地,不少国家还派遣海军护航。
考虑到一旦遭遇海盗劫掠,买家可能会转而采购其他物资,各国更是加紧了护航行动。得益于此,本国的建设进程得到了极大提速。
不过,原料获取需要大量开采活动,同时面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这给发展进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但随着材料持续稳定进口,国家各大城市的发展迎来了加速度,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一切变得触手可及。
公路和铁路网络迅速延伸,四通八达的交通线络正逐步形成。
完成船舶和战舰设计后,何雨柱并未选择休息,而是继续投入到了早先构思的各种设计中。
他知道,在西方医疗体系中哪些环节利润最高——除去药品销售外,诊疗服务特别是检测费用占据很**例。但出于追求更多利润考虑,西方资本主义者倾向于分割诊断器械,使其每项单独使用成本极高。
相比之下,何雨柱的目标是要创造一种综合性生物信息分析仪器,能够同时检测动物、植物乃至人体的信息。
只需放入除指甲外的任何包含生命信息的物质,如皮脂、唾液、血液或毛发等,即可全面解析对象是否患病及其具体情况,甚至给出潜在治疗方案建议。
然而基于当前国家医疗人才充裕的情况,何雨柱并没有将其设计到如此先进的程度。
若自己这样去做,将来国家的医学会因此而完全断送。为此,何雨柱仅仅把信息分析这一部分放入了设计,其他的内容一概未加进去。
他计划独自完成这个项目的开发,并设立生产线专门制造这种仪器。自行设计的成本相对低廉,无需担心设计费用的问题。
如果他的医术不到9级水平,这项设计恐怕也无法完成。
何雨柱开始着手绘制图纸,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机械项目,还涉及到电子、生物、医学、细胞、信息学、遗传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
对这项作品的出炉,何雨柱充满了期望——它可以彻底切断西方医药的路径!
思绪至此,何雨柱便开始了详细的逻辑推理与理论构建,这绝非一项简单的绘图任务。
因为,这一发明涉及的所有技术,在现世任何一门科学中都无法找到,它必须由何雨柱自己通过推理与创新结合而成。
而且,它不仅需综合各种功能性需求,还须确保疾病的精准诊断能力,任何误差都会使这一成果大打折扣。
因此,何雨柱对此异常谨慎,若不能实现这一点,他宁愿不去研究这样的器械,任凭资本家们去研究其它类型的设备。
至少他们不至于因误诊而贻误治疗。
基于此,何雨柱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设计图和计算模型。
在这过程中,他的相关技能也愈发熟练。
随着技能的提升,他对生物分析仪的设计也越来越完善。
何雨柱不断优化设计图稿,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流逝。
某日,当何雨柱专注于作图时,顾知秋走进来,见到他便停下了手中的笔。顾知秋兴奋地道:
“柱子,你知道吗?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舰队和运输船只!”何雨柱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