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相声门祖师爷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春节晚会时,我们发现,相声走到了尽头。而看郭德纲的相声,又让人猛然感觉,最好的相声到了剧场里,好像一个东西又从头开始了,这和侯宝林的方向正好相反(侯宝林那时最好的相声是在电视里)。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整个制度上,郭德纲现在所做的可能是个开创时代的事情。如果德云社办好了,或许就会是个标志,标志着这种门类的艺术离开了一种形式涵盖全国的局面。电视是面向全国的,但是剧场里就是那一部分人,它会形成很多小的雅文化,在一部分人中生香活色。

但是形成这个局面要有条件:1。传统要继承得好;2。进入了当代生活。两者在一起很不容易。任何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都存在如何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问题。我认为,郭德纲在这方面还有潜力,比如有些传统他掌握的极好,但是,他掌握的这些极好的东西和我们现场观众各自不同文化带来的背景不一定能够完全融合起来,在没有完全整合好的前提下,他需要再继续整合,要继续教育观众,还要想办法接近观众。另外,他本人的条件好:训练好,掌握了很多的东西;个人的天赋条件好;有个好的心态。将心态落实到了生活里,融化到了实践中,他在剧场里搞了十年了,量变应该达到质变了。

郭德纲的相声是从市场里出来的

张立宪(出版人、策划人)

计划体制下的相声,一个段子可以说十几年,那些相声演员没有衣食之忧,他们所在乎的是要评几级演员,从而,养成了艺术创作的惰性。而郭德纲的标语是“严禁包袱不响”。因而,他在接受市场检验的同时,不断改正着自己的创作和演出,接受着磨砺。不然,他们没有市场,没有观众。计划相声害死人,市场相声养活人也就在此。郭德纲的成功可以说来源于他的悟性,但更主要的是他的勤奋,他的第一场相声只有一个观众,第二场他就要保证有两个观众,不然,他活不下去。现在很多相声演员都赶不上他了,因为他已经有10年的摸爬滚打经历,时间上已经赶不上了。从一个观众说到二三百观众,从一个月贴补###千到现在能养活自己。

另外,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也是他们生存下来的一个条件。黄纪苏老师也说过郭德纲的相声是从市场里出来的,中国以前是计划体制,计划体制里的人对市场中的人体会大概是不太一样的。郭德纲几进北京,他的成功很不容易,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后成功了。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蔑视到贱卖,很少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是真正的热爱。这种热爱是靠着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转折,对每一个片段的尊重,对它投入的是一种热情。后来,在观念上虽然有所改变,但是,真正在行动上还是没有转变过来,然后突然发现郭德纲在这里已经十年,就一直守着这些东西,在这里打磨,看到他们之后就感觉有种中国文化的尊严在里面。郭德纲这类人是有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在精神上,他不是那种颓废的。

挖掘老段子  添加新包袱

李梦(剧作家)

郭德纲有他的人格魅力,也有他要争口气的原因,但是不管怎样,时间长了,最重要的还是演出质量要好。我认为他的贡献是他挖掘了很多的老段子,但是,挖掘的同时要适应市场,他的优点就是加进了一些新的包袱,适应了市场,吸引了观众。他和侯宝林、马三立当初的思想是暗合的:对很老的段子做了传承之后的改革。而现在一个值得担忧的是,希望郭德纲不只是一个现象,一段时间内很热,过了这段时间就是笑柄了。郭德纲在今后还是有一个固定观众群的,我相信他做出来的相声是一个很特别、不会很大众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他长久的生命力在里面。

突如其来的相声新偶像(2)

追捧郭德纲是希望对相声建设起好作用

秦真(2002年、2004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郭德纲在去年上半年还都没有如今这么火,到了2005年的秋天,突然间火起来了,有点像超女,这和媒体宣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媒体人都是“钢丝”。不过,在我们听惯了电视相声之时,突然发现剧场里,在内容、技巧、环境上都挺不错,因此我们愿意捧一个我们认为值得捧的角,这是一种心态问题。另外,正如黄纪苏老师说的,我们追捧郭德纲,不是因为他本人怎么样,是希望对我们未来的文化建设、艺术建设,或者说是相声建设能起一个很好的作用。

剧场文化打破了一元的”电视帝国主义“文化

往后相声的创作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郭德纲的相声有些不错,但是有些还不是很好,所以,我们捧他可以,但不要把他捧杀。不过,他并不怕捧杀,他是在捧杀的环境里“长大”的。也就是说,郭德纲是在市场里长大的,他所做的事意义在于,他是个剧场文化,他的出现可以带动以后其他的剧场文化,挣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去看,如果是这样,以后就太不一样了。比如,经常去这个剧场的人,在和其他观众的交流中形成一种小文化,他们对于相声的维持有着责任心。其他的艺术样式也可以发展起来。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可以说是多元的文化打破了一元的电视帝国主义文化。第一次是市场的成功,但不是所有的文化只要放到市场就可以。郭德纲是从市场里出来的,而且能够体现市场比较积极的一面。但是在其他的艺术形式上,有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欺蒙观众。

郭德纲的相声本身是一个好的标准出来了:传统继承得好,传统发扬得好,传统变革得好。继承和延续这两个度结合得特别好。他解决了观众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需求,他要赚钱,要养活一些人。目前我们的市场经济处在“打砸抢”的阶段,而对于郭德纲来说,他还是相对成功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可能慢慢会有序起来,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时间长了点,但我们希望,及早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郭德纲的相声出来了,这让我们觉得是一个挺好的迹象。郭德纲的成功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文化不是很多,而是太少,我们可选择的太少了。

相声在剧场较容易形成标准文化

另外,还有一个文化不见得在什么环境下都适应的问题。在电视里,你看到相声演员忘词等现象感觉会很别扭,但是一样的东西在剧场里就会让人笑场,观众会觉得很有意思。观众到剧场里看相声只有一个目的,而不是带着各种心态看相声的,这样,观众的心态比较平和,观众跟台上的表演者在剧场里可以发生共鸣,但是在电视里不存在,所以剧场里特别容易形成这种文化。它能够带动剧场文化的发展,形成多元的空间,这样文化传统里很多东西都会复活。可以说,相声回归剧场至少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情,而电视不一定能够带来多大希望。我们已经搞了这么多年电视了,即使有频道的专业化,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总不如市场,因为不同环境里,艺术的介质不同,在小剧场里表演和在大剧场就完全不一样。电视相声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使观众都知道了包袱是怎么使用的,这样就没有了神秘感,而剧场相声就是那么多人。另外,电视相声有着时间限制,就像是看快进电影。相声在剧场里是比较容易形成标准的文化,培养一些剧场观众,形成一定的美学。文化应该是一个多元的,有些艺术形式适合在电视里表演,并且,电视确实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不同的多元文化彼此又有配合,形成良性互动。另外,他们上电视可以解决他们的一些物质生活,这样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创作,相声继承很重要,但是推陈出新也很重要。

郭德纲让相声复活了

杜丽(散文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我是个“钢丝”,以前,我会进剧场看昆曲或者听地方戏,在电视里听京剧,可以说,我的爱好比较小资,后来每周都去听郭德纲的相声,感觉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在里面。后来我发现去听郭德纲相声的人既有白领也有蓝领,相声本应就是雅俗共赏的,在郭德纲的听众里,蓝领白领皆有,也可以说是相声在这里复活了。另外,听他的相声还能够学习到文章的写法,相声里的幽默,转承启合都可以借鉴到写作中。就像美国历史学家房龙,他的学习方式就是到剧场里,他学到了一些夸张的方式,开玩笑的方式等,写出来的东西也自然的就生动活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