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沉默了,不吭一声。
他心想:是我做错了吗?
秦人难道就没有错?
这话,他不敢再说,他担心阿姊听了,会再给他一巴掌。
只能藏匿在心中。
蒙彰返回尉舍途中,都在想着男童之事。
这才是郏县,若是整个颍川郡,恐怕如男童那般的必然不在少数。
他们怀着对大秦的仇恨长大,对大秦来说,这是极为不利的。
可是,有什么法子能解决这样的事情呢?
难道是发现一个杀一个,可是以杀止杀,只会打破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颍川郡。
若是这样放任不管,蒙彰总觉不妥。
他一路上,反复在思索。
他思索的答案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对大秦有仇视言论之人,今后为吏不允,并计入政审,三代以内不能为吏。
而且,一旦有不法之事,当重惩,以儆效尤。
再以普及大秦思想政治为辅。
如此过去三代又三代,则此种情况必然趋近于无。
想到这里,蒙彰返回尉舍,连忙将这种想法写成文书:
致大王:
大王万年!郏县县尉、百将蒙彰,呈书以报于大王。
十月廿日,吾偶出魏舍,至郏县外汝水旁,遇一男童。
……
郏县之男童,推及颍川郡,必然不少。
其皆怀仇视之心以背秦,待其成人,必有隐患,危大秦之社稷,动摇大秦之国本。
吾私以为,此情不可不察。近有颍川郡,远有上党郡、河东郡云云。
一旦大王灭尽六国,此情必然丞待解决。
为秦之万年计,吾有几策献于大王,以供御览。
一,分而治之。
未有仇视秦之言论或施为者,可安抚,其家中有品佳才尚可者,可为大秦吏,以示大秦恩泽万民。
反之,三代以内不得为吏,旦有不法者,重惩之,以儆效尤。
二,强向秦之心。
向秦之心愈固,则大秦基业安稳如泰山而不能撼。
私以为可从……
三、施惠民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