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闹剧终于收场,章修严牵着袁宁的手沿着田埂往村外走。树木凋黄,山色沉沉,章修严握住袁宁有点冰的手掌,注视袁宁安静的侧脸。这就是袁宁长大的地方吗?村子很小,地不太干净,出了村到处都是山和田。章修严看到一座快要塌掉的校门,顿了顿,问袁宁:“这就是你爸爸妈妈以前呆的学校吗?”
&esp;&esp;袁宁定定地看向里面破破烂烂的教室和自己曾经住过的“宿舍”,红了眼眶,说:“是。”
&esp;&esp;当时还没来得及开始重修村小,爸爸妈妈就出了事了,最后的老师没有了,村小自然也开不起来了。当初弄走大樟树、答应要帮忙重修村小的人消失无踪,这座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破落村小终于撑不住了,哗啦啦地塌了一片。
&esp;&esp;袁宁听人说过,房子是很害怕寂寞的,要是太久没人住它们很快就会坏掉——青苔会爬上它们的窗台,野草会钻进它们的墙体,裂缝会出现在墙上、地板上,屋顶上的瓦片也会被风雨侵蚀。当有人想起它们、回头看它们一眼时,会发现只要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倒下。
&esp;&esp;袁宁紧紧回握章修严的手。
&esp;&esp;老村长提醒:“再不去的话,可能得弄到天黑。”到那时候帮忙的人可能不太愿意动手了。
&esp;&esp;章修严领着袁宁跟老村长走。
&esp;&esp;他们上了山,还没走近,就听到一声尖锐凶狠的猫叫声。章修严顿步,把袁宁护在身后。老村长怔了一下,才说:“这猫儿还在啊!宁宁你还记得吗?你爸爸妈妈下葬那天,这猫儿就跟着来了!这猫儿脑门和耳朵黑黑的,其他地方都挺白,以前总趴在村小那儿听你爸爸妈妈讲课,你小时候很喜欢它的。”
&esp;&esp;袁宁已经从章修严身后钻了出去,不敢置信地喊:“小黑!”
&esp;&esp;一只黑耳朵的猫儿从树上跳下来,浑身的毛依然直直地竖起,一双金色的眼睛警惕地看着他们。有人也记得这猫儿,对袁宁说:“这猫儿以前被石头压住了,右边的前腿有点瘸,当时是你爸爸把它从石头下就出来的。这两年它一直在这附近守着,上会有个人踩到你爸爸的坟头,差点被它咬了一口!”
&esp;&esp;袁宁鼻子一酸。小黑它知道里面躺着的是爸爸吧?袁宁蹲到黑耳朵猫儿面前:“小黑,我回来接爸爸妈妈去北边。那边的公墓很大,也很干净,爸爸妈妈待在那里不会再有人打扰。”
&esp;&esp;黑耳朵猫儿仰头看着袁宁,像是在思考袁宁的话的可信度。
&esp;&esp;“谢谢你一直在这里陪着爸爸妈妈,”袁宁吸了吸鼻子,小心地问,“我可以抱抱你吗?”
&esp;&esp;黑耳朵猫儿定定地看着袁宁半饷,轻轻一跃,跳进袁宁怀里。
&esp;&esp;袁宁把黑耳朵猫儿搂进怀里,眼泪哗啦啦地落了下来。小时候他也很怕寂寞,看见猫儿趴在教室外面时总爱和它说话,但他不敢摸它更不敢抱它,他怕它会不高兴,万一它生气了跑得远远地,他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它了。
&esp;&esp;没想到这两年它一直都守在这儿。
&esp;&esp;虽然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了,但还是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吧?袁宁抬手抹掉眼泪,抱着黑耳朵猫儿退到一边。黑耳朵猫儿笔袁宁更安静,静静地看着那简陋的土坟被挖开,两个挨在一起的骨灰坛被取了出来。
&esp;&esp;黑耳朵猫儿跳下地,跑到骨灰坛旁边站着。
&esp;&esp;章修严看着眼睛红通通的袁宁,缓声说:“我们把它也带回去吧。”
&esp;&esp;袁宁惊喜:“可以吗?”
&esp;&esp;章修严点头:“可以。”
&esp;&esp;章修严走上前,取了毛巾把骨灰坛上的泥土擦干净,抱起其中一个。袁宁也跑了过去,把另一个骨灰坛抱起来。袁波担心袁宁抱不稳,说:“宁宁,我来吧!”
&esp;&esp;章修严说:“是该由儿子来抱的。”
&esp;&esp;袁波想说“你也不是三叔三婶的儿子”,看着章修严冷静的面容,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esp;&esp;袁宁把骨灰坛抱在怀里,一点都不觉得害怕。这是他的爸爸妈妈!袁宁问黑耳朵猫儿:“小黑,你要跟我们一起到北边去吗?现在北边可能正在下雪,会很冷,不过你待在屋里就不怕,屋里会有暖气。到时我去看爸爸妈妈,就带上你一起去。”
&esp;&esp;黑耳朵猫儿闻言往前走了两步,走到了袁宁脚边,意思大概是“我跟你走”。
&esp;&esp;袁宁亦步亦趋地跟在章修严身后。
&esp;&esp;袁宁记得刚见面时,章修严有点儿洁癖,他手心有汗,章修严就不爱牵他。可是现在,有点洁癖的章修严却擦干净刚挖出来的骨灰坛、主动抱起它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袁宁走出一段路,忍不住喊:“大哥……”
&esp;&esp;章修严没有停顿,只转头看了他一眼。
&esp;&esp;袁宁的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小声说:“谢谢大哥。”
&esp;&esp;再见
&esp;&esp;袁宁与章修严回到村长家,韩助理已经把捐赠的事敲定。虽然过来的时间不长,韩助理却把事情都理清了,袁家奶奶素来是偏心的,知道自己以后归老大家养,什么东西都向着老大,当初袁宁爸爸考上大学都不想让袁宁爸爸去上,还是村里人看不过眼,你一块我一块地把学费凑齐。袁宁爸爸念着村里人的好,回家教了七八年书,村里现在出的两个大学生都是他们一手带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