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被称之为〃铁血皇帝〃的明成祖朱棣,为了推行他们的所谓〃以猛治国〃,设置了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刑罚。这些酷刑名目繁多,不可胜数:像什么〃刷洗〃、〃秤竿〃、〃抽肠〃、〃剥皮〃、〃墨面〃、〃断舌〃、〃阉割〃,以及什么挑膝盖、锡蛇游等;而在死刑方面,则有〃弃市〃(即杀头)、〃枭示〃(也叫枭命)、〃种诛〃(就是族诛,一人犯罪,杀灭整个家族)。但其中,最最野蛮残酷的,还是凌迟。
第85节:己巳之变(14)
所谓凌迟,即是俗称的剐刑。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一刀刀、一点点地削割其肉,最后方割断咽喉。
这是犯有〃大逆〃之罪所遭受的极刑,而对大明王朝赤心耿耿、功高盖世的袁崇焕,却因忠正无私而遭此厄运,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扼腕呢!
但更令人嗟叹扼腕的,还是京都的城民。当一张印着朱红〃圣谕〃二字的露布贴在街头,上面赫赫墨字写着:〃袁崇焕凌迟处决敕〃时,人山人海的北京城民争相观阅。
这些被袁崇焕千里驰援浴血奋战解救出来的百姓,不仅没有一人对袁崇焕有一丝的感激或同情,相反,满城百姓还是一片咒骂声。
一老先生目视布告,愤恨地朗朗诵读:〃……罪臣袁崇焕欺君谋叛,结奸蠹国。明为复辽,暗通敌国。私藏夷使,助贼入关。戎马拒战,坚请入城。生灵涂炭……〃这位看上去颇知书识礼的老先生,读着读着不由啐了一口唾沫,气愤骂道:〃家贼!国贼!猪狗不如的东西!真该千刀万剐!〃
这能怪北京的城民吗?露布上两个朱红的大字〃圣谕〃,说明这是至圣至明的皇上的谕示,普通百姓怎么可能去怀疑,怎么敢去怀疑这〃圣谕〃的对错真假呢?百姓均怀着对圣谕的无比崇信,因之对袁崇焕更加恨之入骨,七嘴八舌地纷纷咒骂:〃凌迟处决,活剐千刀,该!〃
〃辫子兵是他引来的,真该剥他的皮!抽他的筋!〃
〃这狗娘养的畜生!活剐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龙潭湖还立着他狗娘的祠堂哩!〃
有人领头吆喝着:〃走!把它砸了!〃
愤怒的人群随即蜂拥着奔跑离去,接着又是一群人围了上来。
这些愤怒的人群跑到龙潭湖畔,他们操起石头、铁块、锹镐,便向袁崇焕母亲的墓碑砸去,袁母的塑像被〃当〃的一锤砸了个粉碎。这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叫好声。随之〃袁崇焕先妣灵位〃也被一脚踢倒;连崇祯题写的〃岳母风范〃的横匾,也被众人摔碎砸裂。
此时人们只图发泄,根本没有一个人去思索,这墓碑可是当今皇帝亲手竖立、亲笔题词的啊!当然更没有人去深思,当初皇上为什么要为袁母立碑、袁母又是缘何而死?袁崇焕已被认定为卖国贼,便没有人再去冷静地思索。事实上被调唆起来、几近疯狂的人们,已经无法冷静、无法思索了!他们的心头只有仇恨和发泄!
就在袁母墓碑被砸的同时,牢狱内,铁门〃咣当〃一声打开,一双脚沉重地迈过门槛。
狱卒惊愣了一下,语气明显与往日不同:〃茅大人怎么还来探监?〃
茅元仪没有答言,而是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塞了过去。
狱卒接过银子掂了掂:〃茅大人,这可是最后一次。〃
茅元仪穿过暗暗的牢廊,走向袁崇焕囚室。
袁崇焕正伏在桌前,挥笔疾书。
茅元仪静静坐在一边,面容呆滞,眼露悲哀。
袁崇焕放下毛笔,掉转身来,满怀希望地问道:〃我的事定了?〃
茅元仪避开袁崇焕的热烈目光:〃定了。〃
〃好!〃袁崇焕高兴地站起身来,边收拾文稿边兴致勃勃地说,〃我知道,皇上一旦知我蒙冤无罪,就会放我出狱,再镇辽东!〃
茅元仪本来不知如何开口,今见袁崇焕起身欲走,不得不苦楚地摇头叹道:〃皇上态度有变。〃
袁崇焕因一直沉浸在兴奋之中,根本没有注意茅元仪进来时的神情。直到此刻,他方惊愕地道:〃态度有变?皇上何以能变呢?〃
〃崇焕兄,不要再问了!〃
〃元仪兄弟,该把实情告诉我啊!〃
茅元仪见此,只好痛苦地说:〃崇焕兄,有人出卖了你。〃
袁崇焕又是一惊:〃谁?又是皇太极派人离间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