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悠悠故乡情淡淡思乡愁出自哪儿 > 第二章 童年趣事(第1页)

第二章 童年趣事(第1页)

童年是金色的、

梦幻般的。

童年里,

有我的呱呱坠地,

有我的牙牙学语,

有我的蹒跚学步,

有我的天真烂漫,

有我的顽皮淘气,

有教室里传来的朗朗的念书声,

有田野里、河沟边飘来荡去的

嬉笑打闹的身影,

更有我从少不更事,

走向懵懂成熟的成长标记。

还有我告别故乡,

参军入伍的青涩印记。

腊八娃

1950年农历腊八前后。

陕西关中西部平原天气非常寒冷,呼啸刺骨的西北风顺着西观山自北向南先是陡峭后又平缓的山势一路向南刮,卷起阵阵黄土,裹挟着枯枝、干叶,抽打着山川、农田和房屋,肆意施虐,村民们大都躲在家里“猫冬”,很少出门。

此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一年多,中国西部农村依然贫穷落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们依旧过得十分拮据与艰辛。

我家是个老屋,在村子的中心街道北头靠东边第四家,院子十分狭窄,家里的偏厦房的房檐几乎要挨着了隔壁七叔家的屋脊,院子狭窄到只能推进一辆手推车,连辆稍微宽点的架子车都拉不进去。

就在这一年“腊八”前一天的晚上,天先是下起了鹅毛大雪,接着又下起了雪碴子,雪碴子里面水分很大,冻得剔透晶莹,打在人脸上生疼,掉在地上迅速冰冻凝结。

此时已是“腊八”凌晨,天依然很黑。在靠头门的第一间屋子里,微弱、昏暗的煤油灯下,炕上躺着我身体笨重的娘,婆和请来帮忙接生的中年妇女在后半夜就早早爬起来,生起了火,在忙碌着接生前的准备工作,她们正在等待一个新生命的降生。

清晨6点左右,“嗯——啊——!嗯——啊——!”一声声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天赐婆,天赐娘,恭喜你们家又添了个男娃,是个带把的!”接生婆一边喜不自禁地对婆和娘说道,一边十分麻利地用刚刚拿热水烫过的剪子,剪断娃娃身上的脐带,把娃娃身上擦拭干净,用小棉被包起来,抱给婆和娘看。

天赐是我大哥的名字,在陕西关中西府一带农村,大人之间相互称呼,很少直呼其名,大多是以孩子的名字代作称谓。

“多喜庆的一个男娃娃啊!你们好好看看。”接生婆高兴地说。

“这是我们家生的第三个男娃,名字我和天赐爹说好了,就叫三生吧!”娘用喜悦而又微弱的声音对接生婆说道。婆高兴得合不拢嘴,对“三生”这个名字连连点头称是,同时又说:“这娃娃有福,是个‘腊八’娃,小名就叫“三娃”吧!”对婆起的小名,娘也点头称是。

刚刚呱呱坠地的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在我的记忆中,自我生下来,无论是家里的长辈和哥哥姐姐,还是村子里的大人,都是“三娃”“三娃”地称呼我,一直到我上了小学,才正式启用了我的大名:刘三生。

上初中后的一天下午,教语文的赵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沉思良久后说:“给你改个名吧,别叫三生了,没啥文化含义。叫三省吧,寓意深刻点。回家征求一下你家大人意见!”

周末回到家里,我把赵老师的话告诉了爹和娘,爹想了想说:“赵老师是个文化人,就听你老师的吧!”就这样,我正式改名刘三省,一直叫到今天。

当兵以后,有的部队老兵问我:“怎么叫三省?省吃、省穿、省用?”

有的则说:“你父母一定是个文化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来我想,中学语文老师有知识、有文化,又深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广大农民的困苦,赵老师改名时的两种寓意可能都有吧!

名字的事到此打住,回过头再说说“腊八”。

在陕西关中一带,农村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据说,自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后,就兴起了这一习俗。古时候的“腊”是腊月和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并把这种祭祀称为“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善良的心理,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农民能够丰衣足食,应该感谢上苍、感谢神灵。于是就选择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上苍神灵,庆祝粮食丰收,期盼来年有更好的收成。

“吃了腊八粥,来年定丰收。”这就在陕西关中一带形成了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了一个新的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也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平添了一道宗教色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