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时,沈家有几样琉璃器皿,很小巧,杂质多,透明度也低。
沈清棠其实不太喜欢这项技艺。
她曾经直播时从零做过玻璃。
直播前也是查了无数资料。
包括不限于参考其他网红博主的视频、笔记,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比如《颜山杂技·琉璃》、《广州行记》等。
以现代技艺制玻璃确实小菜一碟,但是以明清之前的技艺,做玻璃确实难度很高。
而且很难做到透明度高、且杂质少的玻璃。
还费时费力。
沈清棠想做玻璃,只因为想盖一个温室大棚。
总不能盖温室大棚也全糊窗户纸。
其实大乾的窗户纸质量已经不错,是掺了皮革的油纸,透光性和韧性都可以。
小范围用用没问题,若大张大张用来贴大棚,肯定不行,一阵风过来就全撕破。
做出来的玻璃再粗糙总归比木板和草苫子透明透光。
想烧玻璃,第一步就是挖沙。
山谷里没有沙,但是城外的河边儿有。
沈清棠拖着板车到河边挖了一些回来。
离开山谷就是天寒地冻,
河边寒风呼啸,河上是厚厚的冰,想挖沙很难。
沈清棠是在河边儿堆了些柴火,烧了一会儿,把火堆下面烤化冻,才艰难的挖回来一碗沙子。
做实验足够用。
可想而知,这样挖来的河沙并不纯净。
所以还需要提纯处理。
淘洗干净不需要的泥土,沙子再点火灼烧。
尽量去除沙子中的杂质,留下石英砂。
和碳酸钾一起放进泥碗。
泥碗是坩埚的平替。
泥碗用的不是普通的泥,是买青瓦时问商家要得一点儿耐火泥,还掺了一点儿石墨。
碳酸钾是沈清棠自己做的。
挑了点碱性的软草烧成草木灰,用冷水浸泡过后,再用麻布当滤网反复过滤。
像煮盐一样把溶液熬干,得到较为纯净的碳酸钾。
最难的是烧石英砂的温度要过千。
别说在山谷,就是放眼整个大乾,恐怕窑里的炉火都达不到需要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