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滨州李小龙案件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殿”,由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把守;第四层“龙殿”,由池汉载亲自把守;第五层无名殿,由NBA巨星、“天勾”贾巴尔坐镇,也是最困难的一关。

从当时的功夫片水准来看,李小龙的构思可谓独具匠心——夺宝行动,高手把关,层层挑战,既能保证大量精彩而又各不相同的打斗场面,又能吊足观众的胃口。而这当中,分量最重、名气最大的当属NBA湖人队的当家中锋、号称“天勾”的篮球巨星贾巴尔。

贾巴尔是美国篮球职业联盟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从高中时代直到NBA时代,他一直都是当时最为出色的中锋球员,至今仍然保持着NBA历史总得分第一的纪录。曾获得1969…1970赛季NBA最佳新秀,前后六次获得NBA最有价值球员MVP,两次总决赛MVP,还位居NBA历史上的50大巨星之列,并且在1995年入选NBA名人堂。在进攻中,贾巴尔最擅长勾手投篮,Skyhook——“天勾”也成了他的象征。退役后,贾巴尔还成为一名出色作家和兼职演员。

戏外,贾巴尔是李小龙的徒弟;戏内,贾巴尔是李小龙的对手——来自美国的NBA巨星与来自东方的功夫巨星的联袂出演,无疑是《死亡的游戏》的最大卖点之一。李小龙之所以选择身高米的贾巴尔来担当终极“Boss”一角,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第一,贾巴尔比李小龙高了足足半米,两人只需往镜头前一站,就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二,李小龙很清楚贾巴尔的“实力”,“天勾”能够纵横NBA,靠的就是敏捷的身手和极佳的弹跳力,此外,贾巴尔还是一位西洋拳高手。第三,向全世界展示他的截拳道如何对抗并击败身材高大的强者也是李小龙设计这一情节的初衷之一,贾巴尔无疑是终极“Boss”的最佳人选。

《死亡的游戏》开拍之际,NBA常规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贾巴尔也在上个赛季的总决赛中率领现在中国球星易建联效力的密尔沃基雄鹿队以4:0横扫巴尔蒂摩子弹队(即今NBA华盛顿奇才队的前身),并荣膺总决赛MVP(最有价值球员)。在美国,人人都知道“天勾”贾巴尔的大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个中国师父,贾巴尔在雄鹿队得到的薪水也比李小龙开出的片酬要高得多。但是在接到李小龙发来的电报后,贾巴尔立刻向球队请假,以错过几场重要比赛的代价前往香港。一周后,贾巴尔赶到香港与李小龙会面,商讨拍摄的细节。很快,李小龙靠着个人魅力从韩国请来了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再加上当时香港著名的武打影星田俊、陈元,组成了空前强大的拍摄阵容。

紧接着,李小龙就带着一众高手开始拍摄影片高潮部分的几场打戏,即勇闯五层高塔中上面三层的打斗场面。李小龙这样安排并不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拍摄习惯,要知道,他邀请来的都是当时影视、体育、武术界一等一的名人,按北京话说,都是“角”。他们每个人都很忙,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起赶到香港,完全是出于对李小龙的友谊,如果按照常规一个分镜一个分镜地拍摄,不但会让拍摄成本急剧增加,“角”们的档期时间也难以照顾周全。因此,先拍重要的打斗场面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在影片中,李小龙、田俊、陈元三人分别扮演受命联手攻塔夺取宝物的三位高手。其中,李小龙扮演的卢比利功夫最高,往往最后出手。田、陈二人对李小龙高超的武功既妒忌又不服气,却又不得不仰仗他来闯关。当三人联手攻到第四层“龙殿”后,田、陈二人竟趁李小龙与池汉载激战时先后开溜,丢下李小龙潜入顶层,企图捷足先登抢先夺得宝物。

闯关三人亦敌亦友的关系可以说是李小龙在《死亡的游戏》一片中另一处独具匠心的安排。在当时,李小龙虽然是中国人,却因耿直的作风和接近于美国化的格斗方式而为传统武术界所排挤。李小龙一边要应付美国、东南亚、日本、韩国高手的“明枪”,也要防范传统武术界的“暗箭”。三位闯关高手互相仰仗、互相算计、互不服气的特殊“合作”关系,正是李小龙影射当时武术界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名望而彼此拆台暗算、睚眦必报之人。李小龙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从不掩盖自己的情绪,闯关这一情节设计,也是在明确地告诉世人:功夫是用来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勾心斗角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自取灭亡!

三、一场死亡的游戏(3)

然而恶有恶报,当李小龙击败池汉载登上顶层时,才发现田、陈二人都已被贾巴尔扮演的终极“Boss”格杀,一场决战就此拉开。最后,英勇顽强的“卢比利”终于凭借高超的截拳道击败了强大的对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卢比利”迫切而激动地打开了存放宝物的匣子,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匣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宝物,唯有一张写有字的纸条:“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这些精彩片断就是四年后嘉禾补拍的《死亡游戏》电影中后半部分的打斗镜头,然而真正让人深思的,却是“卢比利”在纸条上看到的那句箴言:“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当“卢比利”带着满身伤痕步履蹒跚的走下高塔时,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死亡游戏的设计者的跟所有人开的一个玩笑,还是他送给“卢比利”的一份礼物?这句冰冷而富含哲理的箴言,是李小龙想要告诉人们的话,还是他在历经人生起伏坎坷后的心声?

我们不知道李小龙在设计这句过于经典的台词时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从“卢比利”疲惫而复杂的神情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打开匣子的那一刻,“卢比利”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就是“卢比利”,两人的经历、情绪在一瞬间完全重合,“卢比利”历经艰辛闯关而上的过程,不正是李小龙生命不息、奋斗不息的最好写照吗?

也许在那个时候,33岁的李小龙已经看透了人生的真谛,他很清楚二十年来过度练功、过度依赖药物给自己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清楚在美国检查时发现的脑部异常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不能退,甚至连片刻的放松都不能,因为他是李小龙,他是所有中国人的偶像,他必须以一个坚强勇敢的形象来示人。

正如很多名人经常感慨的,一旦站在镜头前,我就不再是我自己,而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这个戏里戏外的角色承担一切,不论所说所做是不是出自本心,都必须把这个角色扮演好。而李小龙扮演的,也不仅仅是属于他自己的李小龙,而是大众需要的,不容玷污的那个英雄李小龙。

对大多数明星来说,真实的自己和镜头前的自己往往是两个人,而对李小龙来说,两者已经合二为一。为了扮演好“那个”角色,李小龙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尤其是潜在的健康),但是这些付出和牺牲,却是他心甘情愿的,甚至已经成了他生活的本能。即便知道最后的结果,他也无怨无悔。

因此,当纸条上的这句话在李小龙身上得到验证时,请不要感到意外,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命运的魔咒,看在李小龙看来,它却是必然的结局。当一个人将生死看透,生,也就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死亡,无非是命运的一场游戏。

拍摄完《死亡的游戏》高潮部分的打斗戏后,李小龙陆续送走了他的朋友们。没过几天,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的副总裁温特杜尔就从大洋彼岸给李小龙打了一个电话:“我们想拍一部中国功夫电影,剧本已经写好,缺一个主角,我们觉得这个主角非你莫属!”

温特杜尔的电话当即就打动了李小龙。李小龙对香港的感情是复杂的,没有香港,没有嘉禾,就没有现在的李小龙;可在他看来,不论香港的事业有多么红火,好莱坞才是真正能够让他大展拳脚的地方。李小龙的性格中不允许失败的存在,当初,正是因为在好莱坞发展不顺,李小龙才会回到香港,一边提升演技,一边积累名气,为重新杀回好莱坞做准备。

李小龙在返回香港前曾许下三个愿望:一是弘扬截拳道,让中国功夫传遍世界;二是让中国电影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观众都认识中国电影;三是在好莱坞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从《唐山大兄》到《精武门》,再到《猛龙过江》,他的前两个愿望已经实现:通过这些影片,李小龙不仅成为美国武术界传奇式的英雄,截拳道也被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所熟知。而且由此带动的中国功夫也由美国西部向东部突进,逐渐成为热潮。继美国的功夫热之后,欧洲、拉美、澳洲也开始掀起功夫热的高潮。这种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又反馈到东南亚的华人世界,使得华人再度对古老的中国功夫热衷起来。中国的功夫片也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

三、一场死亡的游戏(4)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自己不但已是国际知名的功夫巨星,也拥有了不输于任何好莱坞当红明星的实力,决不能放过这个弥补心中最大遗憾的机会。于是,李小龙毅然决定将《死亡的游戏》暂时搁置,立刻飞往好莱坞与温特杜尔会面。

会面进行得十分顺利,会面的产物《龙争虎斗》,也让李小龙的第三个愿望得到了实现,整个好莱坞都开始关注李小龙,关注中国功夫,一股轰轰烈烈的中国功夫热,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欧美。关于李小龙返回美国拍摄《龙争虎斗》的经过,我们将会在之后的章节中讲述。

李小龙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目标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必须回香港,必须把《死亡的游戏》拍完。《死亡的游戏》承载了他太多的思考和感悟,是他三十多年人生经历的集大成者,极有可能成为李小龙电影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一部。

高强度的工作曾让李小龙晕倒在《龙争虎斗》的录音室,出院后,有人劝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但是李小龙没有答应,他不允许自己松懈下来。生命,就是一个战斗的过程,只有不停地拼搏,不断地努力,才能让他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更何况,在遥远的香港,还有一场未完的“死亡的游戏”在等着他。

……

1977年,也就是在李小龙逝世4周年之际,嘉禾电影公司将李小龙未完成的遗作《死亡的游戏》补拍完成,并取名为《死亡游戏》。《死亡游戏》与李小龙的《死亡的游戏》在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内容上却做了较大的改动,甚至被不少龙迷称之为“狗尾续貂”的赝品,完全背离了李小龙原来的构思,只是嘉禾打着李小龙的名气赚取票房的工具。

为了完成《死亡游戏》,嘉禾请来了当时的韩国武打明星唐龙充当李小龙的替身,拍摄队伍则是由港、美双方共同组成。但是嘉禾对《死亡游戏》的情节做了多处改动:由李小龙扮演的功夫巨星卢比利在电影片场屡屡遭遇意外事件,原来,黑帮首领蓝博士对卢比利十分欣赏,一直想拉他入伙,却遭卢比利拒绝。无奈之下,蓝博士只好用要挟、恐吓的手段要求卢比利加入帮会,甚至威胁他的女友,但是卢比利不为所动,誓死不与黑帮同流合污。蓝博士恼羞成怒,于是让杀手装扮成临时演员混进片,欲将卢比利击成重伤。卢比利将计就计,假装身死,然后在治疗期间开始计划向蓝博士报仇。卢比利康复后,乔装打扮潜入蓝博士的寓所,打伤了蓝博士和几名打手,死里逃生的蓝博士开始对卢比利的死亡产生怀疑。不久,蓝博士带着高手参加在澳门举行的世界空手道冠军大赛。比赛过程中,卢比利的女友赶到赛场,想要暗杀蓝博士,却被卢比利阻止。赛后,卢比利潜入选手更衣室,击败了蓝博士的空手道冠军。蓝博士派人到卢比利的墓地调查,才发现卢比利没有死,恼羞成怒之下,派人绑架了卢比利的女友。为了搭救女友,卢比利找到蓝博士的老巢——即五层高塔,然后将把守在高塔每一层的菲律宾魔杖大师、韩国合气道金腰带高手、身高两米多的巨人打手一一打败。

此后,卢比利连夜赶到蓝博士的犯罪机构,决定将其一网打尽,谁知大楼内埋伏了三名高手。卢比利与首层的菲律宾高手展开双节棍对决,这也是影片最精彩的一场打戏。卢比利与依诺山度扮演的菲律宾高手使用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最终艰难胜出。在经过几场苦战后,卢比利过关斩将,一层一层逼近蓝博士的最后据点,终于将其犯罪团伙彻底粉碎。

补拍版的《死亡游戏》于1978年3月23日在香港公映。

李小龙去世时,《死亡的游戏》的前半部分和故事的直线都未拍完,也没有详细的剧本,所以嘉禾在重拍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改动尚在情理之中,但是让广大龙迷难以接受的是,李小龙与伊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总计长达38分钟的精彩打戏片断在补拍版中被大量删节,原本是三人“貌合神离”联手闯关,最后成了卢比利只身犯险,田俊和陈元的镜头完全被删掉,李小龙与伊诺山度、贾巴尔的大量有趣的对话也都被删减。据统计,补拍版《死亡游戏》所保留的李小龙本人出演的打斗场面只有约11分钟,其他的镜头都是由替身完成。每念及此,龙迷们都会扼腕叹息,如果李小龙还活着,如果《死亡的游戏》能够由他继续构思并拍摄,无疑将会给观众带来更加刺激的视觉享受。。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一场死亡的游戏(5)

抛开影片本身的缺憾,《死亡游戏》还是凭借李小龙的巨大号召力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李小龙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广大龙迷、影迷中的影响力依旧无可匹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们或许不是李小龙的粉丝,但李小龙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仍然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呐喊动容。

由此可见,嘉禾打李小龙这张牌打对了,这当中固然有邹文怀追忆故人的情绪在,但是在商业利益高于一切的香港,嘉禾首先考虑的还是市场和票房。邹文怀当即决定,在李小龙《死亡的游戏》尚未使用过的拍摄片断基础上再拍摄一本《死亡塔》(TOWER OF DERTH)。《死亡塔》主要利用了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以及《死亡游戏》中未用的镜头,全长102分钟,于1981年6月20日在香港公映。这部由吴思远导演和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执导的《死亡塔》在拍摄前被广泛看好,播出后反响却一般。

首先,《死亡游戏》的票房大卖让大家看到了“李小龙”的巨大市场潜力,香港的电影公司便一拥而上,拍出了很多以李小龙为题材或原型的影片。这些电影都属于小本制作,一方面降低了“李小龙”题材影片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死亡塔》的票房。

其次,这部由唐龙及黄正利主演的影片,无论是表演还是制作均非上乘,李小龙也只能算是友情客串,影片本身虽然带有悬疑味道,但基本上失掉了李小龙的电影特色,唐龙也没有刻意去模仿李小龙的打斗风格,难以赢得市场青睐也在预料中。

据香港某位资深电影人透露,李小龙去世后,为了将他留下的《死亡的游戏》拍完,嘉禾制片彭长贵四处寻找合适的替身演员,最终找到了一位姓金的合气道高手。这位历史上唯一的“真正李小龙替身”的韩国演员唐龙本名金泰中,他在李小龙死后来到香港,然后改名唐龙,先后拍摄了《死亡游戏》和《死亡塔》,之后便悄然返回韩国,甚至没有在媒体前露面。这是因为在签约时,嘉禾明确要求他拍完电影就必须秘密走人,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