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到这一层,这家伙厉害!’心中暗赞一声,董大人款款作答,毫不含糊:“京都乃京都,地方乃地方,自然……不同!”
正使一时哑然。
这他是知道的,即便同为贵族,仍有中央和地方之分。这点,各国都一样——匈奴王庭和分支部落间,也会相互别苗头。
而京都贵族,从来自成一体,优越感超强!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这句一直在反复,一直在反复。
重复的歌声似乎化成一把利斧,一下下砍打着两个匈奴使节的神经。
副使偷偷拽一拽上司的袍角,左手指指前面的汉贵女又直直北方,右手做刀状在脖子上一抹,一脸苦相。
正使倒抽口冷气,矮壮的身子微微晃动。原来红黑的脸膛,顿时变成黑灰。
。
次日太子宫中,匈奴和汉国的又一次和亲——议定!
对原来叫嚣要的‘帝女’,匈奴使者这回是提都没提。当然,匈奴人要求了巨额的陪嫁,几乎是以前和亲公主嫁妆的两倍——这点汉庭虽肉痛,但还在可承受范围以内。
当载着和亲公主的车队于朦胧的晨光中离开长安,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时,到城门口送亲的刘荣和太子宫属官都大大松了口气。
总体而言,皇太子刘荣向朝廷和父皇交出的第一份答卷,相当完美。
19…05 惊变
和亲公主走了!
在某些人哀伤的眼光和另一些人热切的期盼中,上路了……
汉室——尤其是后宫里那些膝下有女的嫔御们——于感慨惋惜之余,都大大的松了口气。公主的母亲们在彼此相遇时,又回到从前和和气气有说有笑的状态。皇宫到此时此刻,终于结束了前段时间暗流涌动的诡异局面,恢复了风平浪静的河蟹表象。
虽然是冬季;虽然仅在一个时辰前,天公很不作美地下了一阵冰碴子;虽然御花园里草木凋零,毫无景色可言……几位后宫贵妇却依然兴致不减地在长长的游廊上——散步。
“夫人!”郑良人向贾夫人行了个全礼。贾夫人微微点头,算是回礼。
郑良人靠近半步,先赞美了一番贾夫人的好气色,随后,又关切地询问起平度公主的起居:“夫人,平度公主犹居长信宫否?”
“然。”贾夫人微笑着点头,很自豪地说:“吾女……与馆陶翁主相厚!”
郑良人眨眨眼,接着问:“今和亲事了。夫人何时迎平度公主归金华殿?”
贾夫人悠悠瞟了郑良人一眼,不紧不慢说道:“妾身待皇太后之命。”这女人啰里啰唆的,唠这些干吗?女儿平度住在哪里,与她又有什么相干?
对接女儿回金华殿一事,贾夫人不急,一点也不急。如今两个儿子都出宫住了,女儿呆在金华殿无人陪伴,怪寂寞的。住长乐宫,吃好喝好有人一起玩,又能获得和祖母姑母接近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郑良人是因为她的两个女儿没能捞到同等机会,嫉妒了吧?’贾夫人不无恶意地联想,同时对自己当初的英明果断好不得意:当初塞女儿进长乐宫,真是做对了。完完全全有利无害!
果然,贾夫人随后听见了出自郑良人之口的夸奖:“平度公主率真纯挚,实乃人见人爱矣……”那语音语调,活象不小心误食了没熟的果子。
见在这个话题上占不到便宜,郑美人话锋一转,与两位后宫前辈聊起了新人——皇帝陛下的新宠。
“卓?蜀中……蜀中?蜀中卓氏?”贾夫人重复着,迟疑地望向边上一直没开口的石美人:你们家是世宦,对朝中名门熟,知道这个姓氏吗?
石美人想了想,摇摇头:“大汉官场,从无蜀中卓氏。”
三个人中,地位最低的郑良人连忙解释:“卓氏,蜀中人氏,旧年入宫。工音律,尤擅箫。”
贾夫人和石美人的反应是——没有反应。
见眼前两位似乎无动于衷,郑良人不由有些沉不住气,顿一顿加重语气道:“前日,卓氏自‘少使’跃升‘七子’!”
“少使?七子?”听到这里,贾夫人才起了点异色,询问的目光再次往石美人探去。后者郑重地点头,表明确有其事。
“卓氏重身?”贾夫人迟疑地问。如果是怀孕,就不算稀奇。梁七子也是因为怀了孕,才被直接封为‘七子’的。
“无,无……”郑良人忙不迭否认:“卓氏并无身孕。”
贾夫人沉默。从‘少使’直接到‘七子’,中间跳过了‘长使’。又没有怀孕,这只说明一件事:这个蜀中来的卓氏,圣眷优隆!
郑良人紧紧盯着贾夫人的面部表情,唯恐错失了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