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竹跟着笑,她说的属实。这里各种自然灾害都没有,唯一不好的,就是没有什么可以富民的,交通不发达,靠山靠水都靠不住,如果不搞旅游,那就一辈子贫穷。
这里封建迷信严重。宗族意识还很浓厚,民风彪悍,换一个角度来说。算是穷山恶水多刁民。
“以前这里可穷了,连田地都不够耕,天天吃不饱。种草珠子那里是沼泽,这么一大片。自然有人想种稻谷。可是淹了人,再也没有人敢打主意了。”外婆轻声说道。
“所以我们绿竹能干啊,搞个旅游业,现在大家手上都有闲钱了,新房子差不多也都盖起来了。”外公说着,与有荣焉。
曾老爷子点点头,看向文绿竹的目光中带着赞赏,“绿竹的确能干。巾帼不让须眉!”
“舅公谬赞了,我也不过是想了个点子……”文绿竹谦虚。
后头叶思吾撇撇嘴。这么个小地方,他随手投点钱下去,还不是可以做到人人安居乐业?折腾什么旅游业,搞了多久了,也才这么点成绩,哪里值得经常吹嘘。
“大哥、大嫂,绿竹嫁去谢家,少不得被人说闲话,你们可得帮帮她……”外婆扭头看向曾老爷子和曾老太太。
曾老爷子和曾老太太皆点点头,“那是自然,你不要担心。”
文绿竹有些尴尬,因为曾八的事,她其实并不大想和曾家亲近,尤其是她要嫁到谢家。可外婆一片苦心,曾老爷子和曾老太太又应得这么痛快,她哪里好再说什么?
心里这么想着,文绿竹面上却丝毫不显,笑道,“谢谢舅公和舅婆——”
一行人说着话,很快就回到了文绿竹家里。
屋中,自文绿竹走后没多久,李老爷子便提议到园中说话。他们久居高纬度地区,见惯了一年四季分明的景色,这时来到南方,便忍不住也想多看看南方一年四季树木常青的样子。
加上这时桃花寮秋高气爽,秋风徐徐,还挺凉爽,坐在园中就更加惬意了。
人多好办事,大家将椅子搬出来,将果盘搬出来,很快就转移了地方。
这次上门是为了结秦晋之好,所以两方说话都特别注意,彼此谦让,使得气氛一派融洽。
坐了一会儿,文爸爸便悄悄起身,借口有事要跟文奶奶说,和文奶奶进了屋里,小声托她将其他人带走。
文爸爸知道岳母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也知道曾家和叶家的过节,他怕等会儿岳母回来见到叶家的人会心情激荡,所以便托文奶奶将人带走,免得到时在这么多人面前失礼。
按桃花寮这里的习惯,老一辈尤其是比较有身份的人,是要留下陪着客人说话的。文奶奶听了文爸爸的话,并不大愿意。
文爸爸就说叶家和曾家有过节,怕到时两家见到了闹起来,所以让她先带人离开,免得大家看到了要丢人。
“妈,实在是我们脱不开身,志远和绿柳都没回来,这事只能交托给你了。”文爸爸低声说道。
文奶奶一听两家有仇,心里马上就同意了,口中还不忘埋怨,“既然有仇,怎么还请过来——”
“叶家是很有身份的,绿竹生了孩子再进门,阿城怕她到时叫人说闲话,所以专门请有身份的人做媒人——”文爸爸不得不用这事搪塞,末了又叮嘱,
“妈,我只跟你一个人说,这些话你可千万不要说出去。说出去了,绿竹以后不好过,我们家还要被亲家嫌弃。”
怕文奶奶会说得人尽皆知,文爸爸可谓煞费苦心。
他本来不是善于言谈的人,更没有什么说话的艺术,这会儿说得头头是道,是因为这是他接连想了一个多星期才想出来的话。
爱面子的文奶奶听见了,连忙点头,“你放心,我保证将人都带出去,也不会将这事说出去。”
所以文绿竹进园中时,便看到园中只有文爸爸、文妈妈以及一园子的客人,豆豆和菜菜则在角落里玩着什么。
此时李老爷子正在说着园中的风水,谈兴正浓。
叶老爷子对此完全不感兴趣,甚至不爱听这个,便望着园门口出神。
因此文绿竹和外公一起扶着外婆进来,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叶老爷子。
他当时是坐在凳子上的,见到了走进来的文绿竹三人,一下子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