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舅虽然七十多岁,但因为经常锻炼,所以体力非常好,在山里走了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一丝倦色。
“你老人家身体够棒的,比我体力还好,我走这么长时间都累了,你还神采奕奕”我由衷的说。
表舅只是淡淡的笑了一下:“其实啊,我身体一直不是太好,年轻时可谓是体弱多病,一直到前两年,身体更是每况愈下,还得过轻度的脑溢血,不过多亏了那个人,使我这两年,身体生病反倒少起来,并且体力竟然有越来越好的感觉”。
我顺着表舅的手指方向看去,竟然是不远处的一个墓碑,墓碑上写着“爱国将领王正魁之墓”王正魁?不就是表舅上次讲瞎子的故事时,提到的那个国民党将领王正魁吗?难道他后来死在抗日战场上了吗?
老头看到我一脸困惑,笑着说:“没错,就是上次我提到的那个王正魁,不过他是去年才去世的,上级为了纪念他在抗战中的功绩,省里**部特批他安葬在这里”。
“那您和王正魁一定有过往来吗?也肯定没少问他、关于那个神秘瞎子的事情吧?”李姐也好奇的问。
表舅默默的点了点头,眼睛看着那个王正魁的那个墓碑,仿佛又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在青山环抱着的、荫凉而僻静的小亭子里,我和李姐又沉浸在表舅讲述的奇妙世界里。
表舅和王正魁认识,还是在四年前。一次抗日胜利的纪念会上,王正魁作为嘉宾,被邀请上台发言,而表舅作为文化界人士,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当主持人报出“王正魁”的名字时,表舅马上浑身一震他研究瞎子的奇闻异事时,对“王正魁”这个名字太熟悉了。
难道这个王正魁,就是书里记载的那个、和瞎子有过直接接触的王正魁?难道是同名同姓吗?但从经历、年龄上,这个王正魁和书中的那个,几乎完全吻合。
表舅在好奇和兴奋中,好不容易挨到会议结束。便有点迫不及待的过去和王正魁打招呼,凑巧的是,王正魁还是表舅的忠实读者,表舅写的好几本书,王正魁都认真读过,并很早就注意这个作家乡党的作品。而表舅则旁敲侧击,探问这个王正魁的家乡和经历。最后证实,这个王正魁,正是书里提到的那个。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表舅毕竟是文化人,心思很细,一开始并没有贸然问关于瞎子的事因为这个神秘瞎子的身上,毕竟笼罩着太多的忌讳和隐秘,他怕一开始就谈这个,王正魁会有抵触情绪,就没办法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了。
令表舅吃惊的是,其实这个王正魁,一直都住在这个小县城里!自己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从那以后,表舅经常去看望王正魁,两个老头只要一见面聊天,就要好几个小时。但表舅却非常慎重,一直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所以从未主动的问过关于瞎子的事。
更多的是谈王正魁在和战场上,和日军的作战经历。王正魁既受过正规的军事院校的教育,又有那么多的实战经验,所以一讲起打仗来,便滔滔不绝。
有一次,俩人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看着王正魁魁梧的身材,我表舅开玩笑的问:“王将军,以您这样的个头,是不是目标比较大,同样是在战场上的话,中弹的几率,是不是比个头小的士兵大很多,所以您能经历枪林弹雨而活下来,确实不容易啊”。
王正魁听后哈哈大笑,但却很认真的回答说:“这是最直观的感觉,有人觉得一个战士的个子越小,好像他中弹的机会就越小。真是这样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日本鬼子打仗时,我有一个勤务兵个子非常瘦小,一次,在行军的途中,遭到日军飞机的狂扫时,他身上棉袄的两边,都被子弹打穿,但因为他身体瘦小,所以子弹只是打穿了肥大的棉袄。假若他的身体再稍微壮硕一点,这两粒子弹就不会仅仅“穿袄而过了”。
个子瘦小的人,也确实中弹几率会小些。比如行动敏捷的四川籍战士,和同时参战的其他省份高大的士兵相比,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但除了个头的大小,战斗时的情绪,更能影响一个人在战场上的生存。
两种极端的情绪过度害怕,和过度“不怕”都极易造成战斗个体,在没有充分发挥出战斗潜力前,就死掉了。
我手下曾经有一个连长,不知为什么,在作战前,脸上有一种呆滞和悲哀的神情。而在作战过程中,他明知一所屋子里有日本兵,但仍旧贸然而麻木的冲进去,结果当场被打死。
如果给这个连长做心理分析的话,他作战时的精神状态是很有问题的:有种莫名其妙的厌倦、和悲哀交织的心理。而这种消极的精神状态,势必会造成反应迟钝,注意力、判断力等严重下降。
我过去在中央陆军学校学习时,美国教官曾经告诉我们说,如果处在非常厌倦和悲伤的状态下,人对周遭事物的反应,就会变得心不在焉、迟钝起来。办事的效率和出错率,都会大大增加。如果在战场上有这种情绪的话,那结果是很致命的。
第56章 人间地狱
但是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人的生命显得那么的脆弱,那么的捉摸不定。在这一秒是一个完整的人,但是在下一秒,就可能被炮弹炸成碎块。这对人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异常巨大的冲击。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直接进入这种残酷的战争场景的话,精神往往会接近崩溃边缘。
人类有种天性:对没能力把握、但是又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上,往往会产生“迷信”。在战场上,连对人类最重要的生命,都处于极不确定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战场迷信”更是层出不穷。说到底,这些所谓的“战场迷信”,就是士兵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极度缺乏安全感,希望借助这些听起来很玄的“迷信”,来提高自己的生存率。
比如在战场上很流行的一种“迷信”就是“换衣服”。
什么意思呢?就是换衣服时,不能一身衣服全换,而是逐件逐件的换今天换一双袜子,明天换一件上衣。因为在只有阵亡的将士,才全身换上新衣服或者干净衣服。所以“活着”的官兵,很忌讳这种一次性、整身衣服全换的做法。据曾在新一军里,担任过少将翻译官的周明道先生回忆,有个排长因为遇到大雨,全身的衣裤都湿了,这位排长可能不太在乎这种“换衣服”的迷信,所以他把全身的衣服一次性、全部换了。
可是连长非常重视这种“迷信”,所以为了不让这种“换衣服”的“诅咒”在这个排长的身上应验,他把原属于这个排长的战斗任务,交给了别的排长。其实连长的良苦用心,大家心里都明白。
但是由于战斗比较激烈,所以这个排长在第二天也参加了战斗,但是在那场战斗中,别的排长都没事,单单是这位“换衣服”的排长,却阵亡了。
事后,连长还连连摇头,痛惜道:“他不该一次性把衣服全换了”。
我们按照所谓的现代科学的理论,当然会觉得换衣服和阵亡之间,并没有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