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萱笑着擦去他嘴角的油渍,“瞧你那小样儿!不就是会背三字经了吗?等你学完启蒙书再得意也不迟!”——启蒙书,便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三本书,是初入读孩子首先要学的。这三本书,意思简单,易于理解,更是朗朗上口,最适合小孩子读。
“不过三舅舅真的不喜欢吃木犀糕,五舅舅和二十一叔公喜欢吃!”盛熙呲牙咧嘴笑着。
宜萱看着眼里,不禁莞尔。看样子盛熙的适应能力,似乎超乎她的想象。
盛熙又拉着宜萱的衣袖道:“熙儿碰到三叔了。”
宜萱一怔,只忙微笑着,佯装淡淡:“是吗?”
盛熙低着头道:“三叔不喜欢熙儿,熙儿也不喜欢三叔。”
宜萱轻轻抚摸着盛熙的额头,脸上依然挂着淡淡的微笑,子文不喜欢熙儿是正常的,她终究无法忘记那一年,子文在圆明园的凉亭中对熙儿说过的话。
盛熙目光泠泠,可怜兮兮看着宜萱:“熙儿不喜欢的人,额娘也不会喜欢对吗?”
宜萱的手又轻轻挪道盛熙柔软白胖的脸颊上,点头道:“对,熙儿不喜欢的人,额娘也不喜欢。”——她既然已经为了熙儿,放弃了那段感情,如今的确没有必要在拾起来了。何况,他已经有了妻子。
过去的,已经彻底过去。
熙儿扑在宜萱怀中,高兴地蹭了蹭,他撒娇地道:“熙儿最喜欢额娘了!”
宜萱扬起一个笑容,一个落寞的笑容。
这时候,徐一忠走进来到:“公主,贤贵妃从慈宁宫回来了。”
宜萱问道:“太后……又病了?”——语气里透着几分狐疑,这位老太太该不会又再折腾人了吧?
徐一忠低声道:“这回——是真的病了!已经卧床不起了。这几日主子娘娘和两位贵妃轮流是侍疾,忙得脚不沾地,可皇上却——”后头的话,徐一忠没敢继续说下去。
宜萱明白,上回太后的晕厥,因她的出手,而迅速苏醒了过来,而且看似一派健康的模样。所以这回太后病了,汗阿玛似乎觉得太后是在装病,所以只象征性地去看了几次,便没有太上心。
宜萱忙问:“额娘她没有劝劝汗阿玛吗?”
徐一忠头疼地道:“怎么没有劝?可皇上……咳咳,皇上现在不是忙于政务么!着实分身无暇啊!”
宜萱听得懂,徐一忠是不敢说不敬的话,才如此搪塞的。汗阿玛初等大宝,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可也不至于连尽孝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说话间,贤贵妃已经走了进来,她面有疲惫之色,见宜萱在殿中,不禁露出几分会心的笑容,便携了宜萱的手,坐在罗汉榻上聊着。
说着宫里的事儿,自然不得不提及太后,贤贵妃叹着气道:“你既然来了,就去劝劝你汗阿玛吧。太后的病情,着实不容乐观。原拟定六月里就要行册封中宫的嘉礼,如今看来……”贤贵妃微微摇头,太后若是薨了,最少又要再等百日了。
过了午,宜萱送熙儿去南熏殿读书,才顺路去养心殿。此时,汗阿玛似乎在与隆科多等人商议国事,宜萱没敢叨扰,便在殿外月台的阴凉处略等了一会儿,直到殿中臣工鱼贯走出来,才叫苏培盛进去禀报。
宜萱进去的时候,汗阿玛还在握着朱笔批阅奏折。宜萱捧着一盏香茗,奉上前,语气轻柔得若天边的云朵:“汗阿玛,歇息会儿吧。”
雍正不由心头一舒,略抬眼道:“刚从永寿宫过来?”——顺手接过了香茗,轻轻一嗅,便知是她素日里最爱喝的君山银针。
最上品的君山银针茶只产于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他素喜此茶的香气清鲜、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色、香、味、形俱佳,乃君子之茶。君山贡茶自本朝之初始贡,最上品每岁贡仅十八斤而已,十分罕有。
宜萱轻轻点头,上前拿起搁在百宝架上的香盒,取薄荷香丸数枚,信手置于正燃着龙涎香的鎏金螭龙熏炉中,片刻后,养心殿中尽数弥漫了清新之气。
雍正深吸了一口清气,又低头饮了两口茶水,“前朝事儿多,朕就算想偷懒都不成!这倒也罢了,偏生连后宫里也不安生!”
宜萱明白,汗阿玛这是说太后呢,便道:“汗阿玛,不管怎么说,太后始终是太后。何况,都这么一把年纪了,稍有些病笃,便不能等闲视之。”——宜萱的意思是说,人岁数大了,小病没养好,说不准就能要了命。
雍正神情淡漠冷肃,“朕知道,太后这回是真病了!可朕又不是太医,莫非朕多去几次,她就能好得快些不成?!是她自己拧巴着,看不开,才憋出病来的!朕看呐,除非老十四回来,否则她的病不会好!!”话说到最后,已然是怨气四溢,浓浓的不满情绪皆堆眼底。
“阿玛……”宜萱也有些无奈,其实有今日,何尝不是太后自己当年一手造成的?宜萱只好压声道:“你就当为了自己,为了别让内外非议。”——做皇帝的,要是不去给太后好好侍疾,被有心人利用,只怕会有“不孝”之议流传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