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内科常见病临床实践手册内容 >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第1页)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第1页)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的、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多在24h以内完全恢复,但可有反复的发作。

【临床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点是起病突然,历时短暂。大多无意识障碍而能主诉其症状,常为某种神经功能的突然缺失,历时数分钟或数小时,无后遗症。常呈反复发作。并在24h以内完全恢复而发作次数多则1日多次,少则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才发作1次。各个患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常按一定的血管支配区而反复刻板地出现。

(一)颈动脉系统的缺血发作

1.特点。较多见持续时间较短、发作频率少,易进展为完全性卒中。

2.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对侧面部轻瘫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动脉—前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表现。

3.特征性症状。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为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缺血表现,Broca失语或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

4.可能出现的症状。①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后动脉皮质分水岭区缺血。②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为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支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分水岭区缺血而使顶、枕、颞交界区受累所致。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1.特点。较少见、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进展至脑梗死机会少。有时仅表现为头昏、眼花、走路不稳等含糊症状而难以诊断。

2.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大多不伴耳鸣(脑干前庭系统缺血)、少数伴耳鸣(内听动脉缺血)。

3.特征性症状。①跌倒发作(dropattack),为脑干网状结构缺血。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为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而累及颞叶内侧、海马引起。③双眼视力障碍为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累及枕叶所致。

4.可能出现的症状。①急性发生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为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缺血而引起短暂的真性延髓性麻痹。②小脑共济失调。为椎基底动脉小脑分支缺血或小脑—脑干联系纤维受损所致。③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是高位脑干网状结构缺血而累及网状激活系统及交感神经下行纤维造成。

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交叉性感觉障碍,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缺血造成病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受损而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⑤眼外肌麻痹及复视。是脑干旁中线动脉缺血而累及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核所致。⑥交叉性瘫痪。为一侧脑干缺血典型表现,如Weber(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征或大脑脚综合征,病变位于中脑的基底部大脑脚的髓内,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Fovlle综合征(脑桥旁正中征群:表现为病侧面神经麻痹和向病侧之水平性凝视麻痹以及对侧偏瘫)等。

【辅助检查】

1.CT或MRI、EEG检查。大多正常,部分可见小的梗死灶或缺血灶。CT为10%~20%,MRI可达20%可见腔隙性梗死。

2.弥散加权MRI。可见片状缺血区。

3.SPECT。可有局部血流下降。

4.PET。可见局限性氧与糖代谢障碍。

5.DSA/MRA或彩色经颅多普勒。显示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症、微栓子(TCD)。

6.心脏B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动脉硬化,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肌病变。

7.血常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血液成分及流变学的关系。

8.颈椎X线检查。颈椎病变对椎动脉的影响。

【诊断常规】

(一)诊断要点

1.多数在50岁以上发病。

2.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脏病史及吸烟史等。

3.突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持续数分钟,或可达数小时,24h内完全恢复。

4.不同患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常按一定的血管支配区刻板地反复出现。

5.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二)鉴别诊断

1.局限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局限性癫痫大多为症状性,并可能查到脑部器质性病灶。如过去有全身性癫痫发作史或有舌咬伤、尿失禁、意识障碍等症状,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可助鉴别。

2.心脏病。脑动脉硬化患者常同时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伴血压过低、心力衰竭等既可诱发短暂脑缺血发作,同时也需要明确诊断和适当处理。

3.昏厥。亦为短暂性发作,但多有意识丧失而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时血压过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