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的风格就是任何时候都在办事,走动时,巡营时,甚至是操练时。唯一不准做事的时候就是吃饭时,吃饭时是绝对静默,不准出声,违纪的代价是五军棍,并不低廉。
当然,入厕时也不会有人找你签字,除非对方是一个白痴。
所以这几个浮山武官,包括张守仁在内,都是不曾想到要先把客人迎到房间里再说话,这倒是无意之举,非有意为之。
张世福此时也是想了起来,他很小心的抱了抱拳,然后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式:“请佥事大人到节堂里坐吧,外头太冷,大人不比俺们这些丘八啊。”
“嘿,本官不被冻死,也要被气死了。”
李佥事的怒气值已经满了,先怪声怪调的回了一句后,他就打算撕破脸皮痛骂一通,然后就转身走人,济南能不能保先不说,这口鸟气实在是忍不下了,要是大佬们一定要浮山营出动,他就丢纱帽不干了!
“李大人稍安勿燥,据老夫所知,张国华将军并不是傲慢的人,此时离去,确实有不得已的原因,所以……”
“你是谁?又算什么东西?”
李大人平时不是这么说话没风度的人,这一次是真被气着了。而且孙承宗虽然体貌高大,仪表不凡,但毕竟穿着十分寻常,看着和老张贵也是差不多。
而张贵是坐实了的仆人,李大人不想到最后被人耻笑,他的浮山之行,是和一群张守仁的仆人打交道。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识见(1)
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识见
“老夫么,寻常人耳。”
孙承宗淡淡一笑,先回了一句。
“寻常人也敢和我家大人搭话,皮痒痒是么?”
“要不是看你已经老不死,现在就拉下去抽一通鞭子再说。”
“这浮山也真是没规矩,什么人都敢和大人们搭话了,这简直不成体统,一点儿道理也是没有不是?”
佥事身后的人们早就愤怒,此时自然是不停的发泄着自己胸膛中的怒火。
他们和自己的佥事大人如果此时稍稍遏制一下自己的怒火,明显就对发现出不对来。因为他们如何狂暴,对面的高大老人只是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而张世福除了皱一皱眉外,根本也没有其它的表示。
这个浮山营的将主副手,此时有更重要的事情在担忧着……浮山营主的夫人病况如何,这才是他更要操心的事情。
“呵呵,你们不要暴燥,且听老夫说完么。老夫说是平凡,毕竟也还是有不凡之处的。”
狂风暴雨之中,孙承宗谈笑自若,一点儿也不曾把眼前的事放在心上。在他的不俗之下,众人的话语也渐渐变的低落下去,所有人都狐疑着,只有几个蠢货还在喋喋不休的继续指责和嘲笑着孙承宗。
“请老丈说吧,”李佥事毕竟不是蠢蛋,在大明这样的选拔机制下,亿万人口的帝国有数以百万计的读书人,每年在这数百万读书人中有几十万人应考秀才,然后只有相当少的人会成为秀才,这个由普通读书人到国家承认文凭的最基本的敲门砖可不是容易拿的。
然后就是从几万秀才中选取几千人的举人。
然后再从赴京赶考的几千举人中选几百名进士。
几百进士中,第一甲三人,二甲数十人,三甲人最多。
授在一甲的,最不济将来也能混个侍郎尚书什么的,入选翰林和庶吉士是必然的,二甲中也有大半会被选入翰林院,或是授给御史或是给事中这样的清要显贵职务。
只有少数二甲会出外为官,但一定也是授给十分要紧的职务,绝不会是下县的知县或是普通的佐杂官职。
这样的制度下,肯定是没有蠢蛋的,记忆力和领悟能力,还有在八股这种霉气十足的体裁下舞动身躯的编排能力,差一点也不成。很多八股大师写的文章流畅而优美,一点不比那些大师留下的文字差,只是在思想性上惨不忍睹,毫无意义罢了。
没人是蠢蛋,只是不少是只知读书的昏蛋,或是在经历了长期的变态般的学习后,剩下的就只是如释重负的放纵和不负责任。
明朝的文官是拘谨和保守中又十分的放纵,象东林党首钱谦益那样的文坛领袖,一样敢公然迎娶柳如是这样的□□,并且给柳如是一样是正妻的待遇,还公然坐船在秦淮河上白昼饮酒行船,这样的风度和放纵的心态,在明末官员中并不少见。
“呵呵,既然大人要听,那么,老夫说说也行。”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识见(2)
“请。”
“老夫四十来岁,才得中举人。”
“哦,还是位前辈,失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