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丽丝》这首钢琴曲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形式的,这种结构使得乐曲在主题与插部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了极其丰富的节奏变化。
这首经典钢琴曲早已经被研究烂了,毕竟它的流传度太高了,不仅仅是在钢琴领域,甚至是对钢琴一窍不通的普通听众对这首歌也并不陌生。
有些人把曲子拆分成一个个部分,细致板牙的研究这首曲子究竟是怎样调动听众的情绪的,才会如此厉害。
就比如曲子的主题部分是以八分之三拍为主,旋律流畅、动听,给人一种愉悦和宁静的感觉,而之后的中间部分,关系大调c大调一闪而逝,给曲子增添一抹明亮的色彩,之后再度绕回a小调,这些调性的变化也伴随着节奏的微妙调整,使得曲子更加生动有趣。
再比如第一插部整体建立在F大调上,相较于前一部分显得更加明朗、欢快,而通过附点节奏及倚音、回音的运用,使曲子更加绚丽流畅。
第二插部则建立在低声部的A音持续音上,色彩暗淡,节奏强烈,这一部分的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仿佛弹奏者陷入了冥想,持续不断的低音让听众陷入了一丝幻觉,但是似乎又在不断提醒听众不要继续沉沦。
而尾声部分则是借着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十分自然的回归到曲子的主题,既保留了曲子整体的温柔与亲切感,又加入了新的元素,使得乐曲在结尾处生生往上拔高了一个高度,却又最终回归于平静。
当然以上都是专业人士对于这首曲子的专业分析,似乎从逻辑上让人清楚的认识到这首《致爱丽丝》有多厉害,又是为什么会深受听众们的喜爱。
可这些冰冷的专业解读却根本描述不出这首曲子的美好,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主观的艺术形式,应该说艺术本身亦是如此。
总而言之,这首曲子是那种明明没有多高的技巧,没有多复杂的旋律排列,没有多厉害的节奏变化,可却让人一听就不由得深陷其中,心底对这首曲子只有一个最朴实的印象,那就是好听,好听到听完后只让人感到心情舒畅,岁月静好。
不知不觉中叶萧已经演奏完了这首不朽的神作,他缓缓睁开眼,不由自主的呼出一口气,不得不承认他刚刚也沉浸在这首钢琴曲的美好之中无法自拔,可能这就是所谓音乐的魅力吧!
他回过头,看了眼在场的几人,嘴角瞬间泛起一抹苦笑,自己之前都已经打好“提前量”了,可现在看这几位的表情他就知道,看来自己打的还不够啊!
只见面前三人如他所料一般纷纷露出一抹十分惊讶的表情,明显是被叶萧的演奏震撼到了。
叶萧见状也有些无奈,不过他也明白这就是这首钢琴曲的分量,应该说越了解钢琴的人越能体会到这首曲子的“厚重”。
赵昊此刻犹如见鬼般看着面前的叶萧,他根本无法形容自己内心的震撼,明明自己已经被面前这个小师弟震惊过无数次了,甚至一次比一次来的强烈,可这一次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被震撼的说不出半句话来!
这小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妖孽?他的才华到底有多恐怖?就算真如他所说的这首曲子是他一早就有了灵感,慢慢写出来的,而不是最近一拍脑袋就创作出来的,可是这有区别吗?还不是夸张到自己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他下意识的瞥了一眼自己老师,看得出老师同样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不知为何赵昊见状竟然微微定了定神,看来自己的感觉没错,这首曲子也完全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李易刚强行压下心底的震惊,沉默半晌后才开口说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他扪心自问自己是否能写出这样一首钢琴曲,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可却也不是必须的,而他作为夏国钢琴界的第一人其实更擅长的还是钢琴演奏,而非创作。
但是不擅长不代表不会,只是相较于他的演奏能力,创作能力会稍微弱一些,但也仅仅是一些,比之一般的钢琴家还是要强上不少的,可此刻的他却清楚的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创作上他连当这孩子老师的资格都没有。
一旁的曹沫目光来回在赵昊和李易刚的脸上扫过,也大致看出叶萧的演奏有多惊人,他自己当然也听得出这首曲子有多好,只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他更愿意相信更专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