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颂领解前文分二:壬一、追叙疑悔;壬二、叙今领解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五面,我们看辛二的“颂领解前文”。
这一科是说到“身子领解”,就是舍利弗尊者在前面的〈方便品〉听到佛陀说“开权显实”的妙理,他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前面是一个长行,这以下是一个重颂。
那么舍利弗尊者到底是理解什么道理?我们做一个复习。简单地说就是悟到了一个真理,就是所谓的“权法妙,实法妙”。我们一个人要成佛,一定要两种法门同时修学,一个是权法的修学,一个是实法的修学。
那么什么叫实法呢?它必须要上契诸佛实相的妙理,就是你要成佛之前,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你要契理。真理是不能修证的,因为真理是本来具足的,众生本具,诸佛所证,所以真理不要修。你只要怎么样?只要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可以了。你知道你打妄想的心的深处有一个一念心性,它是即空即假即中的,它是一切生命的根源,就可以了。真理在于观照,所以实法不是让你来修的,是让你观照用的,叫“内观真如”。这是一种真实法。什么叫真实?它不会变来变去的。你今天观它,它也是如;你明天功夫进步了,你观真如,它还是一样,如。它是不变的。不变的东西,就没有所谓的进步退步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于真理只有做一件事情,就是信解,观照,安住,这么一个情况。这个就是我们佛法说的,你要有一种菩提分。虽然我本身没有成就菩提,但是我随顺菩提,成就一种菩提分。你观照真如就是一种菩提分。你跟佛陀是怎么样?同一条线,顺从菩提。
但是,你只有顺从菩提,这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从因缘上来看,我们是一个业障生死凡夫,所以我们必须要怎么样?要有一个权法来做一个调伏对治。一旦讲权法,那就落入了因缘所生法了。落入因缘所生法,就每一个人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因缘跟他的因缘不同,你的烦恼跟他的烦恼不同。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经验不同,无量劫来我们经历过不同的生命经验,有些人贪烦恼重,有些人他脾气大,各式各样。所以,一旦落入权法的修证,那就各各不一样了,你修你的,他修他的。所以权法它不是只有明白而已,它要论修证,那是一种真实的功夫,我们叫做事修。
所以一个人要成佛,一定要两套专修:内观真如,外修三乘。
我们从舍利弗尊者的成长过程来看,他一开始接触的佛法是《阿含经》。《阿含经》是一个权法,它讲四圣谛。它告诉你,一个生死凡夫怎么样能够快速地离开生死轮回,所以它没有成佛之道。舍利弗尊者在阿含会上,他可以说是充满了自信,因为他把整个四圣谛修完了。所以一般声闻人经过《阿含经》以后,他认为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他觉得他是大事已办了。
诸位!每一个人证得阿罗汉以后,他认为他人生只有一件事情,就是等待死亡的到来。我们一般人怕死亡,阿罗汉他对死亡是充满了期待。他认为:“我今何用此色身,荷负众苦不休息。”阿罗汉认为他拖了这个皮囊,对他来说是一个负担了,但是他又不能自杀,因为自杀犯杀戒,所以他就今天去托钵,回来把脚洗洗就入禅定,他就等待死亡的到来,因为他觉得他大事已办。直到方等会上,他这个时候跟诸大菩萨一接触,看到这大菩萨的甚深功德,对他刺激很大。因为他认为“我等同入法性”,就是说阿罗汉认为,我入了涅盘,你们菩萨也入了涅盘,他认为涅盘是一样的。结果,在方等会上发觉,此涅盘非彼涅盘。我的涅盘只有寂静安稳,菩萨的涅盘叫做功德庄严;甚至于到般若会上,佛陀还跟他们授记,说你的涅盘是可以成佛的。但是阿罗汉们在般若会上,从来没有看到佛陀跟阿罗汉授记,所以心中是既疑又悔,充满了悔恨。想当初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这条路呢?因为在方等、般若会上,佛陀讲的是差别法。你修声闻四谛法,你到了阿罗汉就没了,停了;你修十二因缘成就缘觉;你修菩萨乘成就菩萨。所以,在法华会上之前,阿罗汉是认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当初选错了因地,现在已经没法改变。所以他充满了悔恨:我当初为什么就匆匆取证,我应该稍微等一下,想清楚了。所以他认为对他来说是一种重大损失。
直到法华会上,佛陀说所有人都没有损失,任何的不足都可以把它修补过来。为什么?因为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刚开始你是修慈善事业的,那说你是人天种性,没有错,从因缘上你是人天种性;你这个人接触的是一个小乘的教理,修四圣谛的,二乘种性;或者你是修菩萨种性等等,这个都是因缘的修证。如果我们今天愿意做一件事情,就是“回光返照”,会把所有的差别相找到一个共同的平台,所谓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样子,你修什么法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会三归一”,你已经入了佛陀的菩提法性之海。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所以舍利弗尊者从开始的悔恨,到法华会上听到说原来他没有损失,声闻法就是成佛之道,菩萨法也是成佛之道,所以“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所以他前面这一段都在讲他自己成长的修学过程,从最初的自己认为的损失,到最后原来可以弥补,最后生起欢喜。
前面的是长行,这以下舍利弗尊者用重颂的方式把它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做一个复习。这以下有两段。
壬一、追叙疑悔
我们看壬一的“追叙疑悔”,他当初的疑悔。看经文。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这一段说是“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这个初闻是指什么时候?这初闻,这个地方的时间点,是舍利弗尊者听《法华经》的〈方便品〉的前半段。前半段诸位可以稍微复习一下,它是什么?它是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佛陀先略说。佛陀在刚开始〈方便品〉的时候,他讲两件事:
第一个,讲到佛陀的实智不可思议。我们因地观照真如,因地叫做实法,我们在修实法;成功以后变成智慧叫做实智,真如本性所发出的智慧。所以佛陀一开始在〈方便品〉之前说:“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说阿罗汉们,你不要以为我跟你是同样阿罗汉,我的智慧是你们不能了解的,我所安住的一念心性的即空即假即中思想,那不是你们无常无我的智慧、我空的智慧所能理解,那档次差太多了。第一个佛陀赞叹实智的微妙不可思议。
第二个,赞叹权智。“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这个地方对舍利弗尊者打击也很大。多少的岁月,阿罗汉不容易啊。诸位!阿罗汉要放弃他所有的感受、想象、色身,他必须把物质、内心的世界全部放弃。为什么?因为他想追求涅盘。所以,支持阿罗汉不断用功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涅盘寂静乐。现在你告诉我这个涅盘是方便力,那只是一念心性所现的一个影像,一个假名假相假用,没有真正的涅盘,所以这个时候,对舍利弗尊者们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初闻佛所说”,听到佛陀讲到实智的不可思议,讲到权法的方便,这个时候心中产生惊怖、疑惑。
什么样的惊怖、疑惑呢?“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这难道是魔王以神通力化作佛陀的身相,来扰乱我的心思吗?这个一开始就是佛陀的规划,就是先一个略说。干什么呢?动执生疑,先把他的疑惑给逼出来。
基本上,声闻人的思想,他一路走来,他的教法是我空法有。他放弃生命所有的主宰,追求涅盘。但他的问题在哪里?他法执坚固。他认为生死是真实的,“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涅盘也是真实的,所以怎么样?我放弃了生死,追求涅盘。所以《大智度论》上龙树菩萨说,声闻人闻诸法空如刀伤心,就像用刀去割他的心一样。你跟我讲“生死涅盘等空华”,那对阿罗汉的打击是很大。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在整个声闻人心中唯一的目标,在法华会上刚开始,佛陀说是一个方便法,那对阿罗汉们来说,可以说是产生很多的惊怖跟疑惑。
当然,作为一个圣人,阿罗汉,舍利弗尊者不可思议。他这个时候并没有退转,他反而起身殷勤三请,请佛陀讲清楚一点,什么叫做“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的概念。这个时候请佛陀再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就佛陀开始广说。
我们看下一段,请合掌。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
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
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
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