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劝导门。劝导门就是佛陀“方宜救济,令无烧害”。佛陀看到三界起火以后,他就要提出灭火之道。他一开始用最圆满的方法,用大乘的圆顿止观。也就是说,灭除三界的火、调伏我执,很简单!直接发菩提心、修学六度。你心中有道法,你就没有火。有些菩萨是这样,他不用直接灭火,直接发菩提心,他那个我执就自然淡了。当然这有个前提,这个人的大乘善根要非常强。其实有些人他不直接跟烦恼对治,他修善,就直接可以灭恶,当然这是利根人。就是说,佛陀本来是想用大乘的圆顿止观,直接发菩提心、修六度来灭火。这第一个,用六度的功德来劝谏。
第二个,告诫,“说众患难”。就是说你在修六度功德的时候,你要怎么样呢?你不要贪爱这个六度的果报,你要有无所得心。告诉诸子,这三界,虽然说你修布施、持戒会让你成就富贵身、尊贵身,但是这个果报你别贪爱,因为这个果报有过失。为什么呢?“恶鬼毒虫”,它有烦恼的过失。你贪爱三界的尊贵身,你变成大富长者、大国王的时候,你贪爱它,它让你起烦恼。“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你落入得失的贪瞋烦恼。这个烦恼不断地活动就变成业障,“灾火蔓延”,你就容易造生死业,最后就变成报障,就是“众苦次第”。
最后,更可怕的是“相续不绝”。就是烦恼引生业力,业力引生果报,面对果报的时候你又起新的烦恼,就形成一种轮回的力量。而且“毒蛇蚖蝮”——你的贪瞋烦恼,跟心中的夜叉“鸠盘荼鬼”——邪知邪见,还有“野干狐狗”——贪爱的烦恼,跟各式各样的“雕鹫鸱枭”这种慢心,还有这种“百足之属”,各种的烦恼,它们怎么样呢?互相作用。就是说,你本来是起贪烦恼,结果引生瞋烦恼,瞋烦恼引生高慢心,烦恼之间跟邪见之间还会交互作用。在烦恼跟邪见活动当中,你本身又没有大乘的法食,所以“饥渴热恼”,就“甚可怖畏”。
而且,这还是一种个人的火,个人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况复大火?”这个“况复大火”,古德解释说,前面是讲个人的业报,这以下大火是众生的共业。比如说,一个家庭里面哪一个人做事放逸、没有章法,大家都要承受这个共业。社会也是这样子。你看有些人,他对环境保护不在乎的,但是你环境保护不在乎,整个三界的灾难起来的时候大家必须共同承当。就是共业所产生的叫大火,个人的叫小火。佛陀就是用这个方式来劝谏我们修习种种的功德,不要贪求果报。
这样来灭火,看看有没有效果。看经文。
诸子无知虽闻父诲
犹故乐着嬉戏不已
作为佛陀,当然会把他最好的东西送给儿子,由儿子来继承,所以,佛陀把他自己所经历的这种大乘圆顿的功德,直接把这个法传给他的儿子。但是,“诸子无知”,三乘的弟子过去在两万亿佛所的时候,曾经跟佛陀学过这些大乘法门,但是当佛陀离开以后,他们在三界不断地打滚,我们知道,五浊障大不障小。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面,对大乘的善根伤害是很大的,所以他们的大乘善根已经慢慢地退失,已经到了一种无知、薄弱的情况。所以,如果佛陀用这么高深的,直接用无所得心来修六度,他怎么样呢?“犹故乐着,嬉戏不已。”他对三界的火没有产生一种觉知的功能,还是一样执着快乐的假相,对火还是没有产生灭除的效果。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就是说,圆顿止观的修法,简单就四个字,就是“无住生心”,在无住的情况生起菩提心。这个无住是理观,就是你一念安住真如本性,莫向外求,在无住的情况,内观真如,外修六度。无住是没有错了,因为一旦向外求,你就落入了业力的陷阱。
在《楞严经》上这样说,你向外追求,因果会报答你;但是因果报答你,你要付出代价。就是说,你要诉诸因果的报答,那你就要受因果的折磨。这很公平。就是我修了布施、我念佛,我应该有个回报。好,你想要回报,因果就回报你。但是,你让因果来回报你,你就要付出代价,“有诸烦恼故,有诸业力故,有老病死故”,这个三界之火就会烧你。如果说,我在修的时候我是无所求,我只是“托彼依正,显我自性”,我透过念佛、透过六度开显自性的功德。就是我不求因果回报。恭喜你!真如就要回报你了。总之,你一定要有回报,就一定会有回报,要么就因果回报你,要么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回报你。但是真如本性回报你的时候没有过失,那叫做功德的显现。
但是,这种思想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因为违背我们一般轮回的习性。我们轮回,为什么?我们就有所得嘛。所以首先这个理观就很难建立了,更不要说事修了。就是说,你努力地去修习一切的善法,但是请你不要求因果回报,真如会回报你。这种观念要接受就很难,更何况事修!这个事修还要有因缘的抉择,“应无所住”,还要“而生其心”。
好,我们讲生心。按照华严的思想,这个生心是生菩提心。但是这个地方有问题,就是,你如果是根利遮轻、烦恼淡薄的人,直接发菩提心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善根薄弱,烦恼又重,你不能直接发菩提心,不可以的,你要先发出离心。就是说,当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平和、安定的环境,可以直接在无所得的心中“应无所住”而发菩提心。但是经过五浊恶世的时候,你就要先生出离心。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既然我们观一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如梦如幻,那三界果报也是如梦如幻,极乐世界也如梦如幻,那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呢?你应该是平等地面对娑婆跟极乐吧?蕅益大师说,不对!他说,无住生心这个“生心”要抉择。无住虽然无所得,但是无所得中要有智慧判断。他说这个三界之梦是恶梦者也、添梦者也。你这个是一个恶梦,而且你越轮回越糊涂,障道。极乐世界是好梦者也、醒梦者也。
蕅益大师说,我们不能忽略了因缘的抉择。他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找一个好的枕头,否则你一个晚上就睡不安稳。就是说,我们睡觉虽然无所得,但是你起码要求安稳。他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找一个适合的枕头,对来生的规划你怎么能够不取不舍呢?你怎么会把你的生命丢到三界火宅而放弃净土的功德呢?
这个地方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诉诸大乘的圆顿止观,不用改变环境、在三界历练,对我们根钝遮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对我们来说,我们的成佛之道不能一次到位,我们必须两阶段的修学,就是要先离开三界,再谈成佛之道。这个就是为什么当时不契机,就是因为三乘的诸子轮回已久,大乘的善根已经退转了,而且烦恼已经粗重了。在根钝遮重的情况之下,法大机小。就是修学已经不是一次到位的成佛之道,而是两阶段式的成佛之道,一定要先权后实。
寅二、用车分三:卯一、颂拟宜三车;卯二、颂三车希有;卯三、颂适子所愿
“用车”当中有三段。
卯一、颂拟宜三车
看经文。
是时长者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将为火害
即便思惟设诸方便
这个长者透过这种圆顿的教法,他发觉没有效果。因为诸子还是一样耽着快乐游戏,没有出离心,虽然修六度,但是也容易被火所烧。所以佛陀就觉得说,这个应该两阶段,所以,“是时长者,而作是念:诸子如此”,就是如此的愚痴、大乘善根如此的薄弱,“益我愁恼”,实在是令我感到忧愁苦恼。如今这个三界之宅已经是怎么样?“无一可乐”,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外有大火,内有烦恼邪见。“而诸子等”对这件事情却不觉不知,“耽湎嬉戏”。就是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火。外道还不错,他们还看到火,还修禅定,想要逃离,我们凡夫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火。我们看到的就是财色名三个,三种的贪爱,所以没办法接受这种大乘的圆顿的引导,“将为火害”,来生终将因此而堕落。
所以佛陀怎么样呢?开始设诸方便,佛陀要把破妄跟显真切开来,你不能同时显真又破妄,没那个本事。就是先专心地免除灾难,然后再开显自性的功德。就是先给三车,然后再给他大白牛车,就是用对接的方式。
卯二、颂三车希有
看经文。
告诸子等我有种种
珍玩之具妙宝好车
羊车鹿车大牛之车
今在门外汝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