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文全文 > 第38章 第38集(第2页)

第38章 第38集(第2页)

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

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当然,教化不但是只有佛陀,他必须有眷属,有大菩萨作眷属。这个菩萨眷属他有三种功德:第一个,“志念常坚固”。这个代表一切了。这个菩萨是心中没有疲厌的大菩萨,就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神通波罗蜜”,这是指菩萨的善巧方便。第二个,“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他亲近诸佛以后广修六度,得到诸佛的称叹,善能修学六度。“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大菩萨!

我们前面说过,不管你是实报庄严土的菩萨,不管你是方便有余土的这些声闻人回小向大以后往生到净土,或者是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的凡夫往生到一个净土,正常情况有两个条件:同愿、同行,你必须跟这尊佛因地的愿力相同。他很重视持戒,你就必须重视持戒;他很重视智慧,你就必须重视智慧。他在六度里面偏重哪一个修行,你必须要随顺他的愿力,随顺他的修行,然后你才可以去招感,临命终的时候往生到这个国土去的。这个是《维摩诘经·佛国品》这么说的,一个净土是因为愿力跟修行的招感。当然要有一个带头的,就是因地有一个带头的,有一个号召的。就是,这件事情在做的时候,一定有一个领头的,那个人就最后作佛,其他人做他的眷属。

当然有例外。阿弥陀佛有点例外。你看阿弥陀佛国土。阿弥陀佛国土,善导大师叫顺从本愿。念佛的时候怎么念呢?顺从本愿。蕅益大师强调说,极乐世界的特殊之处在于,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中,他不强调共同的修持这一块,这是特别的地方,因为阿弥陀佛用十八愿来补足共同的修持。他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用持名来取代共同的修持。那么这样子就代表了,你即便造了五逆十恶,你的修持跟我修持不一样……一般要到净土去,佛陀修十善业,他要创造一个宫殿楼阁,他要广修布施,你就必须广修布施。而这个人造五逆十恶,他怎么往生呢?他跟佛陀没有共同的修持,哪一个人造业往生到净土去的?

阿弥陀佛例外,他强调持名,这是他“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蕅益大师说,什么叫净土宗共同的修持?“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这就是净土的共同修行,就是念佛。所以,他略过了整个六度的修学,这个是阿弥陀佛净土微妙的地方。他为什么能够把摄受的根机拉得这么广?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但是你不能谤法。谤法是全世界最严重的过失,你起邪见颠倒了。

就是说,诸位!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颠倒。这是整个净土宗的底限,这是最低、最底限。烦恼是虚妄的,罪业也是虚妄的,但你起颠倒了,那谁都救不了你了。所以他的指标就是临终的时候保持正念。就是我不管你罪业有多大,我也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但是请你临命终的时候保持正念,然后提起佛号,然后忆念佛陀,然后以佛陀的愿力当你的愿力,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然后顺从本愿往生。

其实,你如果把各式各样的净土研究过以后(我们后面会谈到四大弟子的授记),阿弥陀佛净土真的是很特别,因为他只有共同的愿力,他不强调共同的修持,他只要求你持名。所以他这样子的话就变成怎么样?修净土宗永远不嫌太晚。因为你如果要求共同的修持,那就不是一生一世的了。所以净土宗为什么叫果地教,其他的往生叫因地教?就是佛陀在做什么,你要跟着做。你要往生到其他净土,佛陀在修布施,广修布施,你要跟着做。共同的愿力、共同的修持招感共同的国土。净土宗例外,他没有共同的修持,阿弥陀佛在做六度的时候我们在造业。但是你要起惭愧心。所以净土宗它为什么临终要忏悔?就是你的思想要纯正。就是说它可以不管你的烦恼,它也不管你过去的业力,但是你要怎么样?从今以后你要顺从本愿,然后执持名号。

这个地方我们看,这些菩萨“志念常坚固,神通波罗蜜,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这一点来说,他就强调这些往生的菩萨必须跟华光如来一样做。华光如来做什么事呢?他做了三件事:“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这些菩萨必须要随顺他的愿力跟修行。

所以净土宗是方便中第一方便的,例外。

壬四、颂寿量长短

我们看壬四的“颂寿量长短”。看经文。

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

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

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

其国人民众,寿命八小劫。

这是说明华光如来的寿命跟众生的寿命。华光佛为王子,“弃国舍世荣,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这段经文,窥基大师的意思是说,“于最末后身”这段经文要放在“弃国舍世荣”的前面,意思解释就清楚了。就是说华光佛为王子的时候,他在成就应化身佛前的最后一生的生命,他作为一个王子,他做什么事呢?他做两件事:第一个,放弃了国家跟世间的荣耀;然后第二件事情,出家成佛道。因为他是在净土,所以他应该没有八相成道那么多,至少他没有纳妻跟生子这个相状,因为清净的国土没有这种凡夫的染污的因缘。华光佛成佛以后,他住世的时间多久呢?十二小劫。人民是八小劫。当然这个寿命也是一个关键点。我们前面说过,判定国土的庄严,这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寿命。

壬五、颂法住久近

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于世,

三十二小劫,广度诸众生。

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

舍利广流布,天人普供养。

华光佛灭度以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用正法,就是教观跟果证,来度化众生。正法灭尽以后到了像法,也是三十二小劫。有教有观,但是果证者少。为什么果证少呢?就是旁骛多了。供养佛塔舍利,就是一些旁骛。就是他没有一心行道,他可能做其他事去了,用这个供养舍利跟流布来作为一个佛事。

正法时代基本上跟佛在世的时候差别不大,这个还是一个纯正的“牛奶”。其实差别最大就是像法跟末法,这两个问题比较严重。那么像法跟末法怎么判断?就是教观。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对教理的学习、对止观的修学不重视了,就整天喜欢事修,持戒修福了,这标准的进入末法时代了。就是他的心地法门薄弱了,他只能够靠外在的福德力来支撑他的善根。就是他的内心没办法启动他内在的一种观照力了,他完全靠事修来支持他的善根不退。所以,他的内在不能创造一种强大的能量来支持他的善根力,他要靠持戒修福,靠外缘力,那么这个就正式进入末法时代了。

辛二、结示称叹

我们看辛二的“结示称叹”。

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

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华光佛这一期的应化因缘,他种种的依正庄严、寿命,种种的事迹,就是前面的情况所说。“其两足圣尊”,这个作为佛陀所成就的应化身的教化因缘,“最胜无伦匹”,他在十方佛土中,不管是依报正报的确有他的特色。那么这尊佛是谁呢?就是舍利弗你未来成佛的一个因缘,你应该感到欢喜庆幸。

一尊应身佛的出现,的确值得我们欢喜赞叹。因为你一个人在山中打坐,证得无生法忍,成就了法身佛,但是你对整个佛教的教化帮助不大,因为法身不能跟众生互动,他是离相。对佛教的帮助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应身佛出世,他才能够建立所谓的住持三宝。他号召所有人来往生他的国土,或者是他来到凡夫的世界,来建立住持三宝。因为他住持三宝的影响力,不但是他在世的时候,他往生以后还有法宝的正法、像法、末法。

我们举释迦牟尼佛做例子。其实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对我们的帮助也不大,但是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的示现八相成道,陪着我们成长,临走之前留下了教法,使令我们现在还可以学得到《法华经》,这一点就很重要。

一个凡夫,从最初的修学四谛法门,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成就阿罗汉果,到回小向大,到成就应身佛,到此可以说是功德圆满。所以到这个地方就是“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这个地方就是说,当然舍利弗值得欢喜庆幸,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也值得随喜赞叹,因为应身佛的出世的确是非常重要。

己五、四众欢喜分二:庚一、长行;庚二、重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