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睡得是火炕,为的就是冬天暖和,所以不用打床,家里的家具也就是柜子和桌椅什么的,当然,还有一口灶头的大铁锅——因为听晚要盘灶头,所以就需要一口锅。
村长和听晚说了,柜子桌椅什么的,可以在村里面换,村里有人会打这个,但铁锅的话,就需要听晚自己去买了,镇上就有,全新的要票,旧的的话,跟人淘换就成了。
听晚的空间里塞了两口大铁锅呢,都是从刘家带过来的,倒不需要买,只需要找个隐蔽的地方将它拿出来就是了。
其实,很多东西听晚都不需要买,抄了刘家上下,空间里啥都有,只是需要一个正大光明的拿出来的契机。
和费宝花一起去镇上,就是一种契机。
费宝花去镇上逛街之余,主要是去给她姑送点东西的,所以是不会一直都跟她在一块儿的,这倒是方便了她行动。
因为距离远的原因,今天上镇上去的人挺多的,只不过,专门放假给新知青上镇上买东西的机会,知青却只来了听晚一个。
一整个牛车上,除了听晚和费宝花,剩下的都是村里的嫂子婶子们。
不过,好在有费宝花在。
这可以说都是费宝花的老姐妹,还没等听晚觉着不好意思很生疏呢,就被费宝花带着差不多的混了个脸熟、嘴熟的。
等到了镇上,费宝花要去姑姑家,听晚还被热心的老姐妹们拉着逛了一会儿街,买了些东西,指了哪个地方可能有不要票的铁锅卖之后,这才分开。
分开之后,听晚并没有马上去买铁锅,而是在街上溜达了一圈,去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饭之后,看时间差不多了,这才往僻静处去的。
听晚背着的是费宝花友情提供的背篓,里面装着刚刚和老姐妹们逛的时候买的东西,走到僻静处之后,听晚先是将一口铁锅取出来,然后借着背篓的便利,往背篓里面放东西。什么棉衣啊、碗筷啊,都往里面放,放满了之后,再把铁锅扣在上面,背着去了集合处。
刘家的两口锅都属于是用了几年的,听晚在里面挑了一个比较新的出来,不过,再怎么着,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旧的。
但没有人会笑话听晚买旧的,看上去是用过的,但还挺新,不用开锅,到时候直接就能用,还便宜,没有人会笑话的。
车上的人帮着听晚将东西放上车,闲聊了一阵子买的东西之后,都说听晚会买东西。
最后,和谐欢喜的回到了柿子湾村。
因为知青院的人来了,然后回去之后说是被听晚给“骂”回去的,之后这段时间,知青院是没有一个人来找过听晚的麻烦。因为距离收苞谷还有一段时间,新来的知青给安排活儿也安排的并不繁重。
听晚被村长安排去打猪草了,工分不多,但胜在轻松一些。
其实主要是因为费宝花干的也是这么个活儿。
村长见女儿好容易有个同龄人的朋友天天一起玩着,而不是和一群老太太凑一起去东家长西家短,那可不得把人给安排住啊!
只是,村长不知道的是,这俩人搁一块儿,也是说八卦。
割猪草用不了多长时间,搁够了就行,干完这活儿之后,听晚便是和费宝花一起上山去摘野果子。
因为到了秋天,山上的野果子、坚果什么的还是很多的,用不了多少功夫就能摘好多。
听晚在她的房子修好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天天重复着这些生活,最后,在搬进自己的房子里之前,攒了不少的山货呢。
听晚的房子不大,用了七天半的时间给修好的,按照听晚的要求,一进门就是厨房,其实也就是个灶头,修了一堵墙隔开,打开门之后进去才是卧室,灶头连着炕,一烧火炕就能暖和。至于茅房,那在房子外面的院子里。
用石头垒起来围起来的院墙,里面还顺手给听晚开了一块菜地出来。
听晚很满意,虽然不大,但是是自己的窝,等房子烧开炕之后晾了一天,听晚便从村长家搬了过来。
当然,在此之前,她在村子里订的柜子桌椅也都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