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拉住杨戬的手臂,颤声道:
“自闻丞相与我儿姬发斩了崇侯虎,吾心时刻难安,合目则见崇侯虎站于一侧。早年呈蒙圣恩,坐镇西北,统领西路二百镇诸侯,皆是商君所给。”
“孤死后,有丞相辅佐我儿姬发,周自安稳。今商君虽暴虐,但祸不及西岐。倘若商军不犯,定要我儿勿听诸侯唆劝,以臣伐君,此乃大逆不道之事!”
杨戬默然,虽不想哄骗文王,却也不想这老人带憾而去。
文王并无伐纣之心,但姬发雄心壮志,却有取帝辛而代之之意。
“大王放心,这都是我应当做的,”杨戬道,“可还有未曾完成之心愿?”
文王问:“我儿伯邑考,可还能还魂?”
杨戬便道:“他将入天庭,来日福源深厚,不必挂念。”
“这便好……”文王不觉老泪纵横,忽而厉声喊道:“姬发!”
“儿子在,”姬发跪在塌前,长哭不止。
文王叹声道:“为臣当有为臣的本分,勿要以下犯上,不然,你这老父泉下难瞑!”
“孩儿谨记!还请丞相为我父延命!”
“命数不可乱,”杨戬沉声说一句,看门外,已有一队鬼差等候,温声劝了姬发几句。
文王闭上双眼,面容祥和,渐渐的出气多、进气少,面上弥漫死气,已是不行了。
外有鬼差恭敬的喊一声:“拜见真君,地府招魂,还请真君勿要阻拦。”
杨戬离开塌前,走到外间,一阵阴风吹过,殿内各处响起哭声。
鬼差拿了文王魂魄,又来杨戬面前行礼;文王是鬼魂模样,自然能见杨戬真身被一股金色气息包裹,又见鬼差对杨戬行礼,更是惊疑不定。
鬼差道:“真君,我等这便回去复命。”
“勿要为难文王。”
“真君放心,自不敢为难,”鬼差答应一声,搀着文王的双臂,朝着殿外飞去。
文王想说什么,却无法开口,只是扭头看着杨戬,嘴边露出些释怀的微笑……
还真是神仙。
纣二十年,西伯侯姬昌瓮,西岐缟素三月,天下诸侯齐恸。
鼎盛力强的武王继位,励精图治,西岐各地气运越发强盛;杨戬替王巡守四方,周国各城储备粮草、训练士卒。
杨戬推建奴兵,许诺只要累积战功则可带家人一同摆脱奴隶身份,令周军越发势大。
文王死前之嘱还在耳旁,武王不敢随意起兵伐纣,更何况他刚刚上位,民心不稳,也不宜动兵戈。
但武王就算不起兵,也总有麻烦找上门。
纣二十一年,有大星居中天西移,杨戬深夜入宫,与武王密谈,而后匆匆离了西岐,直接施展金光纵,到了朝歌城中。
此夜,朝歌城依然是歌舞升平。
杨戬也是艺高人胆大,径直去了鹿台,却见鹿台各处都有甲士跑动,在露台一侧,正有七八个宫女打扫清理。
双眼绽放神光,便见数不清多少怨魂在鹿台之下盘旋。但在这些怨魂之中,有道单薄的身影缩在角落,正痛哭不已。
商君宫中,怨魂厉鬼妖气交叉纵横,蚕食着大商最后的一点国运,地府鬼差也不敢来此地拿魂魄,只得听之任之。故此,这道魂魄刚离了身体,也无处可去,只等被怨气侵蚀,化作怨魂。
杨戬隐了身形,落在鹿台的角落中,看着那道蜷缩的身影。
这是一位美妇人,看起来依然是年轻貌美,鹅黄脸蛋、楚楚可怜,一身华美的长裙染了血污。
杨戬道:“黄夫人,莫怕。”
“你、你是何人……”
“杨戬,黄天化的师兄,”杨戬张手,手中托着一颗法宝珠子,道:“先进来吧,我带你离开此地,来日与天化相聚。”
美妇人的魂魄轻轻点头,或许是杨戬身上的暖意让她卸下提防,化作一缕豪光,没入了这颗宝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