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无弹窗 > 第383章(第1页)

第383章(第1页)

第383章

别的村子还是要去说的,想让老百姓老老实实、心甘情愿,没有埋怨的顺着‘政策’来,就得掰扯清楚,让他们都明白其中利弊,见着好,他们才心甘情愿的去做。

文书下达过去,老百姓晓得啥是红薯粉啊?

好不好卖啊?

别是不好卖了砸地里,提心吊胆的。不然人渴望种稻谷几十年了,你一句话,人为啥子听你的?你说好卖就好卖?红薯还能做出个啥玩意。

人上门推销着,谁不是拿着样品去,空口无凭的,即使说得天花乱坠,把东西夸上天,世无仅有,人光听你忽悠就买了?当人傻的吗?

就算是先头帮着引过水,人念着恩,可这恩能让人填饱肚子?能让人赚银子?最多就是空出一两亩地种上红薯卖个面子。

不过因着先头河道一事,各村子对方子晨是信服的,都差点为他马首是瞻了。怕着人想着种庄稼弄了田埂,后头白忙活一场,从老王家出来,赵哥儿又马不停歇的去了兴平村,这会儿酸辣粉一上,赵哥儿刚说两句,铁大还抱着碗,舔着嘴,朗声道:“不种水稻了,继续种红薯。”

旁儿几人也附和:“对,种红薯。”

有什么好犹豫的?

方夫郎说的清清楚楚,稻谷种了,卖不出价也是白瞎。

他们想着种谷子为个啥?

就是谷子比红薯好卖,又比红薯贵,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赚银钱,现在有更好的法子去赚钱了,就不一定非得死磕在谷子上。

各个村子都离得远,一一解释也要废不少时间,赵哥儿这次带了周哥儿一起来,算是让他跟着学。晚上两人在下方村村长家住下了。

村里人没什么威严,但到底是德高望重的人,平日严肃着一张脸,小辈见了都怕,以前还在小河村时,周哥儿跟着村长说话,都不敢太放肆,可赵哥儿同着他们说话,总是侃侃而谈,游刃有余,丝毫不局促和紧张,说啥子都清晰,有条有理,一点也没怕的,总是掌握着话语权。

这跟以前不一样。

赵哥儿变了。

而且一路走来,周遭百姓那发自肺腑的恭敬和热情,周哥儿是看得明明白白,外头官老爷如何他不懂,但他在源州那会儿,知府夫人逛过胭脂铺,大多老百姓们只瞧了两眼就过去了,只几人嘀咕两声穿着真富贵,再多的就没有了。

都是知府夫人,周哥儿觉得做人能做到赵哥儿这地步,真是不枉此生了。

周哥儿想着来涸洲后听的种种,心头久久无法平静。

老百姓们总是怕官的,在跟前总是唯唯诺诺,可在安和村老王头家,大概是把赵哥儿真当后辈,又或者熟悉了一激动,那声儿都大,几人围着赵哥儿七嘴八舌的,像骂人一样,周哥儿当时眼尖,还看见大王氏两人都似乎有些怕。

赵哥儿自是不用怕他们,他身份摆在那,但到底是村里出来的,不是一开始就站在高处。

在京城那会儿,赵哥儿接待过那些官家妇人,先头也不是不紧张,方子晨晓得的,就算赵哥儿本身就是官家哥儿,但村里住了几十年,没接触过什么大人物,难免会紧张害怕。

但胆子都是练出来的。

皇上和‘鬼’他都见过了,还怕个啥?

中午赵哥儿一走,老王头拿着铜锣在村里一敲,到了晒谷场坐了没一会儿,村里人就都过来的。

村里人听到铜锣声,就知道村长有事儿要说了,而且中午还见了方夫郎······

几个族长和谢老头他们都在。

村长把这事儿说了,不过刚起了个头,就有人不太乐意了,蹙着眉头垮着脸。

“不种谷子种啥子?黄豆花生也不好卖啊,这事儿不成。”

“是啊是啊!”

有一老头道:“我年轻还没娶夫郎那会儿,那任知府大人下了令,让我们涸洲种桑,可后头没成。”

相反的,那一年还饿死了更多人。

下阳那边会养蚕,听说拿蚕丝做的被子又轻又暖和,做衣裳也是好,软和、透气轻柔,上色鲜艳,外头人很喜欢,卖得好。

大家都种下去了,结果安和县这边太干旱了,种下去的桑树枯死了大半,后头存活的,没有雨水,那叶子小得紧,不仅如此,那蚕实在是不好养的,总是莫名其妙的就死,大家都不晓得是为啥子,养猪那是喂饱了就行了,要是死了还能整活口吃的,那蚕能不能吃大家不知道,就算能,小小一只,能整饱?上报上去,知府老爷也懵了:“不是摘叶子喂了就行吗?”

那那行啊!这玩意儿难养得很,要讲究技术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