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门的春天来了
清晨,天空透明。窗外的树木昨天还是遍身的霾尘,此时却露出了鹅黄娇嫩的容颜。
春天来了吗?
我推开窗,像推开了春天的门。
扑进眼帘的,是广安门南滨河公园的风景。
我要扑进春天里去,我要呼吸这春天的第一缕空气,这清新洁净的空气。
果然,滨河路边的草地就和昨天不一样了。昨天形容枯槁的草地冒出了柔柔的青绿,尚有几分羞怯的样子,似乎触碰一下就会消弭隐去。
草地深处,有几朵硬币大小的花朵,花开几瓣,钻石般地落在青绿之中,鲜艳夺目。
一叶能知秋,一花更能知春。春天来了!
青草,碎花,然后是树丛。鹅黄的叶芽一片连着一片,晕染似的在阳光下闪着光泽,散发出流金岁月般的温情。我真想坐在阳光里,坐在这青青草地上,坐在这明艳的树叶旁边,静静地看青草生长,看鲜花盛开,看春天完全醒来,看我心沉醉。
我心沉醉。万物复荣,春天就这样苏醒了。
很快,南滨河两岸,就是一派春的景色了。草地是去年的,树是去年的。花从去年凋谢的地方再开出来。大自然就是这样生生不息,让人感悟生命的真谛。
或高或低的树木,淡紫的、茶青的、粉白的、嫣红的树叶温暖地铺排开去,浅红色的是樱花开了,更艳丽的是迎春花,黄灿灿的耀眼极了,奔放、自由,使整个两岸风景都灵动了起来。
最撩拨人的是海棠花。
海棠花一开就是一树,亲密,繁茂,紧致,惊艳。花与树叶贴梗生长,交错向上,叶若翠玉,花如胭脂。这有着“国艳”美誉的海棠花呀,原来就开在市声之中,开在民众的公园之中,因此更加绚烂。
微醺的风拂过,南滨河两岸,杨柳随风摇摆,与苏醒的河渠嬉戏着。渠水映着天光,如蜜一样温柔湉湉。明亮的天空下,暗香浮动,鱼影悠悠。不知道是哪一年,春寒料峭的时节,水面上阴霾笼罩,久久不尽,我悲观地写下了微诗歌《春天的河流》:“那寻找春天的鱼,竟溺水而亡。”今年的春天,看这阳光普照,大地清明,潜鱼再深,也能呼吸到春天的温暖了。
春天,是开花的季节。
花儿继续盛开,一天比一天热烈。那玉兰、桃花、梨花、芍药含苞吐蕊,争奇斗艳,昭告人们,春天真的来了!玉兰,冰清冷媚;桃花,娇红欲滴;梨花,洁白无瑕;芍药,锦绣华丽……
春天如画,吸引着我往滨河公园风景的深处走去。
就在滨河公园的繁花盛处,突然有了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中央,一座青铜制的纪念碑兀自耸立。奔跑嬉戏的儿童,蹓鸟的老人,低语的情侣,跳舞的大姐,欣欣放歌的学生,为广场平添了一幅市俗风景图,与冷峻巍峨的纪念碑相映成趣。
这座纪念碑叫“北京建都纪念阙”。
一个“阙”字,把我从春天带进广安门的历史宫殿里去。
广安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
那时候周朝实行分封制,北京古城不叫北京,叫蓟国。春秋时期,燕国灭了蓟,定蓟为都城。此后,燕城渐渐湮废,蓟城却一直沿用。到了辽代,扩蓟为南京,作陪都,也称燕京。
金朝建立后,1153年,在辽陪都的基础上扩建其城,改称“中都”。自此,北京城开始了作为王朝都城的历史。金中都城址之中心,就在今天的广安门南。
后来,蒙古军队放火焚城,金王朝一夜倾圮。中都饱受战乱,损毁严重,元朝另择良地兴建元大都,广安门南地渐被边缘化。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以广安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仿永定门城楼改建广安门,广安门城阙巍然,地位陡高,繁华盛极。
这是广安门旧时的历史,也是北京古城历史的一方缩影。
20世纪80年代,滨河公园开始建设,因紧靠旧朝外城的西护城河而得名,其西侧,自北而南,正是金中都中轴线所在地。旧时的皇宫,化身人民的公园。世章盛世,遗址大安——金宫殿的主殿大安殿遗址正在此地。由此,滨河公园有了与众不同的旧都记忆。2003年,在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之际,宣武区(后并入西城区)人民政府在滨河公园内这片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上筑起了这座“北京建都纪念阙”。
纪念阙整体造型独特,由一个青铜斗拱和四条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仿金代青铜座龙构成。基座上镌刻有《北京建都记》一文,概述了北京建都历史。
阙在这里,代表宫阙,城阙的意思。
纪念阙向东、滨河西岸的坡堤之上,建有五个神兽喷水,斜面上刻绘着云纹、山脉、河流,象征润泽祖国大地,周围花坛环绕,喷泉欢涌,与滨河公园“以史为魂、以人为本、以绿为主”的主题相呼应,营造出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共依共融的精神氛围。
历史、现在和未来,宛如一条河流,有源头、流域、方向,虽千曲百折,却不可断裂。以史为鉴,珍惜今天,昭示后人,设立北京建都纪念阙的用意也许正在于此。这美丽的公园,曾经战火纷飞,今天的安宁祥和,是历史的洗礼与馈赠,任何人没有权力摧毁之。
原来,风景的深处,就是千百年来的民族文化沉积。我们走在滨河公园,是走在金宫殿的遗迹里;我们漫步在春天的风景里,也是漫步在历史的纵深处。空间未变,时光远逝。860多年过去,辉煌显赫的宫殿光耀无存,那时的春天却还在往复更迭。王朝会废去,宫殿主会消亡,而春天周而复始,永不枯萎,文化脉络经受住历史的淬火延绵不朽。朝朝代代,无出其右,车轮滚滚,只为不断向前。前方,是梦想开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