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论领导干部的自我修养 > 第1部分(第4页)

第1部分(第4页)

第四节  褒奖激励动力

第五节  批评鞭策动力

第六节  体制机制动力

第十六章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勤奋刻苦努力学习

第二节  在实践中锻炼磨砺

第三节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第四节  到群众中充实提高

第五节  真诚对待批评监督

第六节  自觉严格遵纪守法

第七节  性格心理调控训练

第十七章  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

第一节  真理的力量是实现崇高理想的根本动力

第二节  真理的力量离不开人格的力量

第三节  必须把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

第十八章  领导干部人格魅力修养与干部培训、选拔机制

第一节领导干部人格魅力修养缺位的客观因素

第二节  把人格魅力修养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

第二节从干部选拔机制上激励领导干部注重人格修养

后记

第一章  人格魅力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章  人格魅力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节  人格与魅力的概念

要知道何为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原意为舞台上用的假面具;后转化演绎为更深广的文化概念。

在心理学上;人格指每个人特有的心理和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用心理学家的话说,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特征,是“健康的人”。在法律意义上;人格指作为享有法律地位的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在伦理意义上;人格指人的品格。伦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人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是“道德主体品格的总和”,就是做人的资格、做人的尊严和为人的品格之总和。在社会学意义上;人格指决定人在社会中角色和地位的一切特性之综合。社会学家说,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在《汉语词典》中,“人格”有三个义项: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②个人的道德品质。③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总之,一般意义上的“人格”,表现为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统一体,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等各方面的特性。既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能够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广义的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所具有的品质、特征和行为等个体差异的总和。它包括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智力、兴趣、气质、思维和情感及其他行为差异的混合体。狭义的人格是指人的兴趣态度、价值观、情绪、气质、性格等内容。人格是一个人稳定恒久的整体心理与精神世界的综合反映,是先天的遗传特征与后天的生活环境相结合的结果。

在古代,格的原始意义指方形的框子,引申意义为法式和标准。因而合乎做人的标准就称有人格,不合乎做人的标准就是无人格。合乎起码的格才是正常的人,合乎更高更严的格,便是好人、高人、伟人。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种社会产品,是经社会共教共育,磨砺冲刷,阴差阳错,锻打铸造而成的,如礁石在海边,被浪花咬凿,冲刷侵蚀,塑造成各类形状,也就有了不同的质、形、格。马克思指出:“主观性是主体的规定,人格是人的规定。”人格不是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以社会性为主的多种属性的综合表现。人格是在人生理和心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交往而产生的。人格是一个人的志趣、能力、心理、气质的集中表现。

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恪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一定的规矩做事,昂首阔步,按既定的方向走路。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对人格文化的探求。如孟子强调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认为人格尊严是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超过了生命本身的价值。墨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