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他对侄子的了解,应当会参加这一次的恩科,毕竟当年担心的事儿,如今差不多都已经解决了,既然如此,早一年入仕途总比晚一年好。
至于自家儿子,他当然是希望定哥儿可以去参加,都已经二十五岁的人了,就算是身体不好,那也不该再这么拖下去了,大不了等考中举人之后,就直接入仕途,也不再往上考了,省得多受那几年的罪。
魏家已经有能够顶起担子的人了,魏成不自觉的对儿子的要求也就放松了些,毕竟这身体情况也得要考虑的,比起功成名就,当然更希望自己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多活几年。
&ldo;这事儿我也不逼你,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觉得有把握就去,觉得没有把握再等上一年也行。&rdo;魏成也是不得不说这个话。
儿子参加过恩科之后,真要是中不了,那一年后,正常三年一届的乡试怕是也很难再参加了。
整整九天的乡试,待在里边吃喝拉撒,按照儿子的身体情况,一年半载的怕是养不回来。
就算是能撑着去参加,也未必能把实力发挥出来。
总之这两次的乡试,也就是能参加一次。
魏定跟父亲的想法是一样的,比起再多等上一年,他还是更想参加今年的乡试。
依着堂弟的水平,今年是肯定能中进士科的,眼看着比他小九岁的堂弟都要入仕了,他也不想在科举上再蹉跎下去,就是为了备考,他连给儿子亲自开蒙的时间都没有。
作为父亲,魏定心里头很难不感到遗憾。
&ldo;堂弟虽然去了京城,但是也没少给我寄资料回来,尤其是算学方面的,儿子觉得这一次起码有八成的把握,还是去试试吧。&rdo;
真要是成了,那他就干脆利落的入仕途,不会再考下去了,这要是没成,那就不是一年的事情了,起码还要四年。
本朝这才是第二次开恩科,能碰上一次就算是幸运的了,很难再有第二次。
&ldo;那行,这一个月我也抽出些时间来,亲自抓你的策问,咱们争取这一次就过。&rdo;魏成也是为儿子操碎了心。
儿子也就是能在家里再呆上一个多月,之后就得去赶考了,他作为本地的父母官,是不能擅自离开的。
燕县离京城还要更远一些,更何况知县和知州收到邸报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魏仁在邸报上看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几号,都快进入到七月份了。
朝廷立太子,跟他一个小小的知县没什么关系,朝廷开恩科,跟他也没什么关系,毕竟他已经为官了,不再是苦兮兮参加考试的学子。
至于儿子和侄子,说句实在话,早一年半载参加和晚一年半载参加,真的没多少区别,反正肚子里的墨水就那么多,有就考得上,没有就考不上,时间或早或晚,那都是无所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