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元年,庄有恭在科举里科考落榜后,心中满是失落和迷茫。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跟随邬姓同学一同前往惠州邬家学堂。据说,这个学堂的创办者曾经在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在清远县考中过第一名。因此,庄有恭希望能够来到这里沾一沾这位前辈的喜气,或许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好运气。
当庄有恭走进学堂时,他立刻注意到了挂在显眼位置的邬氏家训。他好奇地走近前,仔细地阅读起来。这些家训的内容让他感到十分惊喜,因为它们不仅写得非常出色,而且与他自己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庄有恭不禁感叹:“如果我能成为这样的家族中的一员该多好啊!”
就在庄有恭全神贯注地看着邬氏家训时,一股神秘的力量悄然降临。原来,被封存在邬氏家训里的邬思道的一部分灵魂感受到了庄有恭的到来,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庄有恭流露出对邬氏家训的欣赏之情时,封印自动解开,邬思道的分灵魂从邬氏家训中飞出,直接没入了庄有恭的头颅之中。
此时的庄有恭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等他恢复过来时,他觉得自己好像变得聪明了许多,脑海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想法和见解。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邬思道的分灵魂融入了他的身体。
邬思道的分灵魂和庄有恭的灵魂融合后,得到了对方的一切信息。
庄有恭自幼便有神童之称,这并非浪得虚名。庄有恭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聪颖才智。年仅十三岁的他已经能够通读五经,这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成就。
庄有恭的家族背景也颇为有趣。他的爷爷原本是福建晋江人,但后来迁徙到了粤西山区居住。而庄有恭的父亲庄存斋则有着一段独特的经历——他原来是个屠夫,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然而,这个家庭却孕育出了庄有恭这样的天才少年。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转眼间便来到了乾隆三年。这一年,庄有恭(实际上是邬思道)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并成功上榜,一举考中了举人。
紧接着,乾隆四年,拥有邬思道记忆的庄有恭又踏上了会试之路。由于乾隆皇帝正是邬思道所教导出来的,因此对于皇帝的喜好和文风,邬思道可谓了如指掌。在考试时,庄有恭答题和撰写文章时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果不其然,庄有恭在此次会试中表现出色,最终高中状元。
庄有恭身上融合了邬思道与薛克俊两个人的灵魂记忆,而其中的薛克俊曾经在珠江流域的江河之中藏匿过宝物,但也因此遭遇不幸。所以庄有恭不禁想到,当大清入侵大明并南下的时候,必定会有许多像薛克俊这样的官员将黄金隐藏在江河之中。可以想象,在江河流域之中,肯定埋藏着大量的宝箱。尽管在和平时期可能已经有不少人发现并取出了一些宝箱,但大清当时频繁屠城,导致许多宝箱成为无主之物,仍然静静地躺在江河之中。
这些财宝原本应当发挥其货币的价值,如果一直深埋于江河之下实在是太可惜了。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财宝挖掘出来呢?庄有恭突然灵机一动,或许可以通过挖湖储水等水利工程来改变江河的流向,一旦江河改道,旧的河道必将短暂断流,那些宝箱也将重见天日。
然而,这个工程的规模极其庞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如此,还必须要有足够高的官位才能够有资格向皇帝提出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建议,以解决水患问题,并通过修建灌溉渠来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但也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人们的智慧与勇气将被充分激发出来,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社会。
目前刚刚高中状元的庄有恭深知,此时不必过多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应该全力以赴地提升自己的官位。只有不断向上攀升,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于是,庄有恭决定先放下这个念头,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努力争取更高的职位。
不久之后,庄有恭就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并进入南书房任职,还得到了“南书房行走”的赏赐。南书房最初是由康熙帝设立的,其目的在于选拔那些品行端正且学识渊博的翰林学士进入其中工作。在清代前期,南书房行走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而更像是一种特殊的职务,主要负责与皇帝一同探讨和研究古代典籍以及学术文化,同时还要教导皇子们儒家经典等知识。康熙帝当初设立南书房,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汉族文化,但实际上这也是他为了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措施之一,通过挑选出优秀的汉族知识分子来为自己服务。因此,能够进入南书房工作,不仅意味着皇帝对庄有恭个人品德和学识的高度认可,同时也让他拥有了比其他普通朝臣更多接触皇帝并参与政务的机会,从而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臣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乾隆七年,庄有恭的弟弟庄有信在庄有恭(邬思道)指点下,高中壬戌科二甲进士,被授予翰林庶吉士。兄弟二人一同请假返粤省亲,一时间,庄家一门二进士,衣锦还乡,荣耀非常。
庄有恭(邬思道)从自己家人那里得知,乾隆皇帝已经派专人前来调查他们家的情况。这让庄有恭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安。乾隆皇帝对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想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乾隆原本以为,像广东这样偏远的山区里能够出现状元之才,庄家必定是世代书香门第,可调查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庄有恭的父亲庄存斋竟然只是一个屠夫!如今,庄有恭成为了状元,而现在家里又出了一个举人。庄有恭(邬思道)担心乾隆会联想到曾在惠州隐居过的邬思道,毕竟邬思道曾经是乾隆皇帝的老师。于是,庄有恭(邬思道)开始编造一些故事,并让家里人四处传播。这些故事的主题是他家祖上心地善良,曾经救助过一位老神仙,因此得到了回报,使得庄有恭得以高中状元。这个故事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对此津津乐道,都相信庄有恭一家确实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与此同时,乾隆皇帝也听到了这个传闻,但他并没有轻易相信,而是继续暗中调查庄有恭的背景。
庄有恭为了让故事更完美,更是请风水师去看飞鹅岭的一处风水宝地,这个风水宝地就是老神仙为了报答庄有恭爷爷而点的状元山,风水大师看过后,就说只要先人葬在此地,后代必能出九个状元。
由粤返京后不久,庄有恭便被传召入宫面圣。而负责调查庄有恭家庭情况的人早已将其家世背景呈报给乾隆。庄有恭的父亲确实是一名屠夫,但却曾有一段传奇经历——救过一位老神仙。乾隆对此自然是难以置信,但还是把庄有恭叫来当面询问。庄有恭恭敬地说道:“皇上,祖上的确救过一位邬姓老爷爷,他并非神仙,只是一位普通老人罢了。但我有幸看过老爷爷家的家训,从中领悟到为官之道,即不贪图私利。恰巧皇上正在寻觅为民请命的官员,因此我才得以获得皇上的青睐。”
乾隆皇帝听完之后,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知道,这邬氏家训已经传承了很多代人,而他的老师邬思道也是邬家的一员,对于邬氏家训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此时此刻,乾隆皇帝心里已经非常清楚,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故事告诉所有的官员们,让他们都能够以庄有恭为榜样,廉洁奉公,为民服务。
于是,乾隆皇帝决定给予庄有恭一个重要的职务——翰林院侍讲学士,并将其擢升为光禄寺卿,位列九卿之一。这样一来,庄有恭不仅得到了更高的地位和权力,更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楷模。从此以后,庄有恭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对于风水先生的话庄存斋是深信不疑,庄存斋原本只是个屠夫,每天都吃着猪油,生活艰苦。然而,自从他的儿子庄有恭考上状元之后,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饮食也变得更加丰盛。庄存斋不再从事屠夫的工作,转而享受起了美食。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有一天,庄存斋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无法起身。医生诊断后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平日里吃得太好,导致血管堵塞而引发的疾病。面对这样的病情,庄存斋感到十分绝望和无助。
不久后,庄存斋想起了飞鹅岭状元地的传说。他坚信只要将自己葬在此处,就能保佑子孙后代最少能考上九个状元。于是,在一个夜晚,庄存斋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并留下遗书要求家人将他安葬在飞鹅岭。这个决定让他的家人痛心不已,但他们还是按照庄存斋的遗愿行事。
乾隆九年,庄有恭正在朝中忙碌地处理政务,突然得知父亲庄存斋去世的消息。他悲痛欲绝,与弟弟庄有信一同告假归家,守孝丁忧。
庄有恭深知父亲一生乐善好施,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而如今,他要以最高规格的葬礼来送别父亲。在守灵期间,庄有恭想起了当年风水师在状元山上的说法——那座神奇的状元山据说能够孕育出九位状元之才。
庄有恭担心这个传说会越传越神乎其神,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决定亲自登上状元山,换上九套状元服,向庄存斋的墓穴祭拜九次。他这样做并非迷信,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世人,这座状元山已经出过九位状元了,他的父亲虽然并非状元,但他的墓地却按照状元墓的规格建造。如此一来,既能让父亲安息,又不会给后人带来困扰。
丁忧期满后,庄有恭(邬思道)回到朝廷,他想官位更进一步,就想到给皇太后送礼,送礼要送到心坎里才有用。他知道皇太后想长寿,邬思道曾给皇太后讲过赵佗长寿,是因为他在龙川当县令时,经常喝三四月出产的龙川新田的高山绿茶。于是,庄有恭给皇太后进贡了龙川新田的长寿茶,皇太后知道这茶叶的珍贵,得知他对父亲的一片孝心,在乾隆皇帝面前大力夸赞庄有恭的孝顺。乾隆皇帝也对庄有恭的行为表示赞赏,很是顺理成章就把他他提拔为兵部右侍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广州府城一间装修得极为奢华的包间内,摆放着一张比普通床铺更为豪华的大床。床上正躺着一名身着锦衣华服、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男子,他悠然自得地享受着一种特殊的乐趣——吞云吐雾。他手中拿着一根精致的烟具,嘴里吐出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而他正在吸食的正是被称为“鸦片”的毒品。
然而,这名男子对自己所吸之物的本质一无所知。在当时,贩卖鸦片属于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甚至连雍正皇帝也亲自下令,大力宣扬鸦片的危害,并严禁其流入大清境内。由于数量稀少,价格昂贵,普通人根本无力购买和尝试。那么,为什么富人们明知道鸦片有害却依然选择吸食呢?原因在于他们并不了解其中的真相。在那个时代,鸦片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福寿膏”,这个名字给人一种错觉,让人误以为吸食它可以延年益寿,带来好运。许多人被这种虚假的宣传所迷惑,认为只要吸食了福寿膏,就能实现长寿的愿望,同时还能获得无尽的财富和快乐。
因此,这些富人在追求所谓的“福寿膏”时,完全忽视了它的危害性。他们沉迷于短暂的快感和幻觉中,无法自拔。当他们沉浸在虚幻的满足感中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轻易得到。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吸食鸦片不仅摧毁了人的身体健康,更导致家庭破裂,社会秩序混乱。
甚至在一些书院里,也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庄有恭能够考上状元,完全是因为他吸食福寿膏。这个传闻让许多文人雅士对福寿膏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们认为福寿膏可以激发人的灵感,让人写出更好的文章。而这些高档场所因为保密性极好,外界根本无法得知里面正在发生什么。
书院里面其实就只有两种人而已,要么是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要么则是家境富裕、靠家中财力和人脉来打通关节、走捷径以求更上一层楼的富家公子哥。所以说,书院里染上吸食福寿膏陋习的人,基本都是那些富家子弟。
而那位神秘人呢,他曾经也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去打点关系,导致无法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他甚至为此大闹贡院,结果却遭到了皇帝的通缉。一个穷酸秀才哪里有闲钱去享受那所谓能够开启智慧的福寿膏呢?不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智慧”,反而促使了一些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寒门子弟逐渐崭露头角,得以崛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尔会有人因为过度吸食福寿膏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当这样的悲剧发生时,那些贩卖福寿膏的人却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他们告诉那些还在吸食福寿膏的人们,福寿膏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使用方法不当而已。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钱财来继续购买福寿膏,那么一旦停止吸食,就会面临生命危险。相反,如果有足够的金钱支持,持续吸食福寿膏,活到一百岁都不成问题。
这种荒谬的言论,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福寿膏的泥沼之中。原本应该以学业为重的书生们,开始沉迷于福寿膏带来的虚幻世界;本应养家糊口的男人们,也渐渐变得颓废不堪。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福寿膏的存在。
这个世界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轮回之中,每一次循环都让人痛心疾首。那些吸食鸦片的家庭,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然而,有人贫穷便有人富裕,而这些富有的人们却也染上了毒瘾,再次重演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如此循环往复,就像一把无情的镰刀,将人们的生命和财富收割殆尽。
这把“镰刀”就是鸦片,它成为了那个神秘人的专属工具,专门用来收割富人的财产和生命。这种恶性循环似乎永无止境,让人心生绝望。自此以后,因为富的人都不长久,极少有富过三代的人。
乾隆十六年,庄有信南阳知府期间发生了一件奇事。当时,一些贩卖福寿膏的人为了积攒功德,打算在南阳建立一所书院。然而,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地点却始终无果。正当他们陷入困境时,一个神秘人物悄然现身,并与庄有信进行了一场秘密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