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知进退懂的人,他有才更不缺觉悟,每每立功后,就会故意给自己找些过错,让人恨得牙痒痒。
如此,他虽名声受损,但却保全了这份君臣之间的体面。
“那这法子可好?”
赵祯想通后轻松不少,就下意识问了一句。
这意思是,此法可能盛行?
张之白面色古怪的道:“陛下,这所谓的刷题就是……勤奋,可天下读书人不缺勤奋,若以后人人都这样,那现有的科举制度就不能用了。”
谁都想做官,谁都想被人养着。
这本无可厚非,反正每年也就那么多人而已。
可若是大家都学了这种刷题之法,那朝廷每年要养多少人?
而想做官就得读书考试,得勤奋学习。
“呃……”
赵祯也有些无语的摇摇头。
这以后的大宋读书人怕是要变了。
变成了考试的人偶。
什么微言大义背了就是,每日不停做文章,再有老师点评,不长进的就是蠢材。
可这样出来的学生……
以后入了朝廷,他们能有什么作为?
总不能让这些人以后专门练习文章吧?
……
不过这并不能影响今日学子们的狂欢。
那些过了的正在欢呼,没过的也要借酒消愁。
汴梁各家酒楼一时间人满为患。
欧阳修没有去参加庆功,他在放榜之后,就一溜烟就跑了。
丢下了一群等着庆功的国子监的师生们。
“他这是欢喜厉害了。”
世事难料啊!
众人唏嘘着,然后各自庆祝去了。
……
汴河。
姚氏一如往常端着大盆在河边浣衣,周围几个妇人正在谈论着今天的放榜。
“听说今日贡院热闹的狠呢!”
“是啊!三年才开一次的科举,过了就是官员,妥妥的吃皇粮了!”
“诶?欧阳他娘,听说你家儿子也参加省试了,你怎的一点儿也不关心呢?”
姚氏停下手里的活儿,笑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不想给他压力呢……”
有人却小声讥讽道:“切……说的好听,怕是知道过不了,才不想去丢人吧?”
“就是,某听说这次科举,有不少天才学子来京,他家那儿子看着憨痴得不行,怎可能过了……”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