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妙法莲华经白话文讲解 > 第39章 第39集(第2页)

第39章 第39集(第2页)

这段标题叫做“抑扬发起”。这什么意思呢?抑就是佛陀先压抑,就先责备,先一段的责备。就是请你们注意,责备一下;然后再扬,再称叹他们。透过一种畏爱兼抱的方式,来使令大家专心地听闻以下的法义。

我们看佛陀先责备。

“尔时,佛告舍利弗。”佛告这些舍利弗们说:我先前在〈方便品〉不是说过吗?三世诸佛,所谓的五佛:过去、现在、未来、释迦佛跟十方佛,出世说法都是用因缘说、譬喻说跟言辞说,来宣说三乘的方便法门。三乘的方便法门,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趋向涅盘,都是趋向无上菩提。我在〈方便品〉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三乘法门虽然下手不同,但每一个都是趋向佛道的,“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法”。所以,在佛陀的观念、在佛陀的规划,其实没有声闻、缘觉这两个词,那是一种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道,其实通通是成佛之道。在我的观念只有成佛之道,只是说你是直趋佛道,还是阶段性的成就佛道。没有所谓的声闻道,也没有所谓的缘觉道;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佛道,所以所有人都是菩萨。我在〈方便品〉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个地方是先一个责备:讲那么清楚,你们还没有听懂。先责备一下。

然后再赞叹。然而,舍利弗!我现在再以种种譬喻的方式来发明这个“会三归一”的观念。毕竟,即便是有智慧的人,还是要以譬喻来得解的。这个地方也是先责备再鼓励。这里等于是把前面的〈方便品〉的核心思想,所谓的一佛乘,开出四一——教一、理一、行一、人一,就是蕅益大师说的“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就是你修四谛、十二因缘,虽然成就了涅盘,这个是暂时的;其实你继续走,还是可以成佛的,这个成佛的路没有断绝的。

辛二、正说譬喻分二:壬一、长行;壬二、重颂

没有断绝要怎么理解呢?我们看以下的佛陀的正说,看辛二的“正说譬喻”。正说譬喻等于是讲出两个譬喻:先讲三界火宅,再讲三车一车。先说明三界的问题是什么,第二个再说明解决之道是什么,三车一车是解决之道。这个地方有两段。

壬一、长行分二:癸一、立喻;癸二、合法

第一个是长行,壬一的长行。

癸一、立喻分二:子一、总喻;子二、别喻

长行当中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里面又分成总喻跟别喻。先一个简略的譬喻,再一个详细的譬喻。

子一、总喻分五:丑一、长者喻;丑二、舍宅一门喻;丑三、五百人喻;丑四、火起喻;丑五、三十子喻

丑一、长者喻

我们先看总喻的第一段,长者喻。看经文。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这整个譬喻当中的主角,就是这个大富长者,所以要把这个长者的情况做一个解释。

佛陀告舍利弗说:若国、邑、聚落。这个长者他同时有三个地方: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比较大,这个比喻实报庄严土;邑就是这个国家里面的某一个县市,这比喻方便有余土;聚落比较小,就是一个小乡村,这个比喻凡圣同居土。这个长者,就是佛陀的法身遍满三个国土:实报庄严土,教化十地菩萨;方便有余土,教化二乘人;凡圣同居土,现出丈六比丘相来教授凡夫。

那么,这个长者有三个功德:

第一个,“其年衰迈”。就是这个长者他不是年纪轻,是年高德重,见多识广,年纪很大了。这个地方从法上来说,是譬喻佛陀的内德,内在的功德,也就是佛陀的实智,真实的智慧,就是一心三观的中道智慧。“其年衰迈”是指的佛陀智慧。第二个,“财富无量”,是指的佛陀的外德。佛陀有广大的福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的功德庄严,这个是外德。而且“多有田宅及诸僮仆”,这个田宅是不动产,这表示禅定三昧。你一般人经过田宅可以休息,佛菩萨是用禅定三昧来养息身心,所以就是比喻这个禅定三昧。“及诸僮仆”,僮仆就是方便波罗蜜。佛陀能够观机说法,种种的善巧方便。这个田宅跟诸童仆比喻佛陀的权智。

首先先解释这个譬喻里面的主角,就是这不是一般人,内有智慧,外有财富,面对众生又能够善巧方便。那么这个地方是要说明什么事呢?首先建立一个观念,告诉所有声闻人,我今天是准备好了以后才出现于世间的。这一点跟《阿含经》里面的佛陀是不太一样的。声闻人看佛陀,从《阿含经》来看,佛陀跟我一样。您老人家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凡夫,所以您也有烦恼跟业力。所以您老人家也是有生,生了以后,您长大了也是娶妻生子,中间还示现生病,只是您后来在菩提树下一念相应而成佛了。所以在《阿含经》里面来看佛陀,如果你其他经典都不要看,就看《阿含经》,你会认为佛陀的生命分两块:成佛之前就是一个标准的凡夫;成佛以后就开始成佛,然后死了以后就跟我们一样入涅盘,入偏空涅盘。

所以,佛陀要说明这个法的特色之前,先把人讲清楚,就是我是有资格来施设方便的。就是说,这个三乘的法门,我在没有成佛之前,我就已经规划好了,我不是临时想到的。所以佛陀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佛陀是成就中道的实相智慧以后,才示现成佛的。意思就是说,我今天来到人世间来教导你们,我可是准备好了,是这个概念。先把人讲清楚。

这一块在前半段的开权显实讲得不多。有关佛陀这个人是怎么回事,《法华经》的后半段,“约本门开近显远”,佛陀的法身、报身这一块,有广泛的说明,讲到普门示现。这一段先把主角的这个人,先做一个简要说明。

丑二、舍宅一门喻

我们再看丑二的“舍宅一门喻”。看经文。

其家广大,唯有一门。

佛陀的应化身来到了世界,为了度化众生,他把广大庄严的报身收起来,而现出丈六的比丘相。就是身高跟我们差不多,长相也跟我们差不多,只是比较庄严而已。他怎么样?他有一个家,这个家是三界之家。佛陀是以三界为他的家,就是整个三界都是老人家的教化区。这个家很特别,只有一道门。就是你要进要出,只有一道门。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佛陀讲三乘法的目的,都是要先出离生死。你修四谛也好,你修十二因缘也好,修六度也好,你要成佛,第一关先了生死再说,所以“三乘共坐解脱床”。那这样子讲应该有三道门才对,因为声闻有声闻的门,缘觉有缘觉的门,菩萨有菩萨的门,各有各的门,怎么说只有一道门呢?我们解释一下。

蕅益大师解释,声闻、缘觉、菩萨来看,各走各的门;但是佛陀来看,其实这三道门就是一道门,它是重叠的。这三道门虽然有小大的不同,但这三道门就是同一道门。离开这道门没有其他的门,就是这一道门而已,就是我空的真理。我不管你是用四念处,我不管你观十二因缘,还是你修六度法门,总之,你要过三界这一关,你就要知道“照见五蕴皆空”。你要知道五蕴无我,五蕴是不可以主宰的,这个是通关密语。

那么这个地方的一门,古德用四种差别来说明,就是迷、悟、出、入这四种差别。

我们先看迷、悟。

凡夫因为迷惑了我空,就什么事情都想主宰,就是我们对于人生的所有事情都要表达意见。你看,你教小孩子你也想主宰,你的事业你也想主宰。可能运气好,你成功了;但是你要运气不好,你没有那个业力,就失败了。其实这些跟主宰都没有关系。但是凡夫因为主宰,迷于我空之理,所以堕入了轮回当中,这个门消失了。对凡夫来说,找不到这个门,就是迷我空。

三乘的圣人因为悟得我空,所以这道门打开了,悟。所以这个门,虽然只是一道门,它有开合的不同。对凡夫来说这道门是关起来的,外道也一样。外道不简单哪,他修了苦行,修了禅定,但是他这道门就出不去。因为他成就禅定的时候,他还想主宰,他要主宰禅定里面的定境。主宰的结果,就把这个门关起来。所以这个门有开合的不同。这叫迷、悟的一对。

第二个,出、入。这个门,它有时候是只可以出去,单向的;有时候是只可以进来。我们解释一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