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莉一看事情这么凑巧,马上说:“既然嫂子都这么说了,那咱们还等什么呀?到哪个饭馆去吃,嫂子您说话。”
“是啊,婶婶,”包圆赶快接过话来,“我本来一进城就应该先去家里看望您,可是我一看都中午了,还是别麻烦婶婶了,于是我就先到这儿来了。您要不过来,我这就准备给您打电话呢。”
“我看今儿咱哪儿都不去,都跟我回家去吃。”小曼打断他的话。
“得了吧嫂子,”薛晓莉赶快抢过话来,“您这又是何苦啊!好不容易宰他一回,咱们干吗不好好地乐和乐和?再说了,您家虽说该去,但不应该在今天。您看,天都到这个时候了,您拿什么招待我们呀?”
“这倒不用你担心,”李小曼笑道,“菜我早就准备好了。”
“真的?”薛晓莉当然以为她在开玩笑,“这么说您真有未卜先知之明了?”
“那倒不是。”李小曼很认真地说,“家里炖了满满的一锅鱼,别说去你们两位客人,就是再去上三个五个的也未必吃得完,你说是吧当家的?”
石梦见问,知道小曼是在打趣他,他不由得羞愧起来。刚才从家里出来得匆忙,鱼还炖在锅里,如果不是小曼及时赶到,那锅鱼怕是全烧成灰了。不过这倒令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儿:“临来的时候,你好像说过有件天大的喜事儿要告诉我,现在能告诉我吗?”
“你想听,可我还不想说了呢。”其实李小曼何尝不想说,她只是想让大家的注意力更集中一些罢了。
“你说不说?不说,谁都不跟你回去。”石梦要挟道。
“是不是还保密?”薛晓莉凑趣道。
“保什么密?说出来你肯定也替我高兴。”李小曼很愉快地说。
“那你还不赶快说?”薛晓莉好像有些等不及了。
“我被调到完小来了。”李小曼一字一板地说。
“恭喜您了。”薛晓莉虽然也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但决不是李小曼想象中的那种超乎寻常的兴奋,倒让李小曼觉得这好像是她预料之中的事儿。
相比之下,石梦倒显得喜出望外。不过,他高兴了没两分钟,就怀疑起来:“有这种事儿?你有没有搞错?我怎么觉得你在说梦话?”
“她决不是在说梦话。”薛晓莉非常肯定地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开学以后你肯定教小超那个班。”
石梦听了,立刻恍然大悟起来:“我说哪,这种积德的好事儿,教育局的那帮哥们怎能替咱想到了。”
李小曼是聪明人,不用再问她也听明白了薛晓莉话里的意思。
其实,薛晓莉的话里分明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李小曼调动的事情,是在潘玖的关照下办成的;第二,潘玖之所以帮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孙子。
然而,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他们三人谁都明白,可是谁都不想说出来。
石梦隐隐感觉到,他的对手已经向他出招了,他没有退缩的余地,只有接招。
由此可见,今天的这顿饭无论在哪儿吃,都无关紧要,最要紧的是,这样的饭早在他们浑然不觉中就已经有人安排好了,而且这样的饭他们还会经常地吃下去。
第六十一章 避难(1)
那天晚上,庞巡从潘家大院回来的路上是受了点儿伤,可是还达不到住院的程度。他之所以躺在医院里装出要死的样子,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他不知道潘家因何闹起了乱子,更无从知晓这乱子到底闹得有多大,会不会引发到他的头上,他得躲藏在暗处观察一段时间;第二,莫副市长最近要到北京送礼,送礼时要让薛晓莉跟着,有关这方面的工作莫副市长要求他去跟潘玖谈,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这件事只准成功,不能失败。
天,这两件事儿都是要他的命的事儿,他虽然每天躺在医院里,但心里一刻都没有安宁过。
有关莫副市长的是是非非,在这里请容我简要交代一下。
莫副市长今年刚刚四十岁,是半年前从省里直接下派过来的干部。据可靠消息透露,这位年轻的副市长在姬城这个穷地方多则呆上两年,少则呆到一年,就会重返省里接任更高一层领导职务。这中间,不管他有没有政绩,以及民意如何,省里都会兑现诺言。这要借用会计上的一个术语,就等于说,早在半年前省里就为他开据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
尽管姬城这地方不是他久留之地,但是,对于一个正在青云直上的年轻干部而言,平平而来,平平而去,这是大忌中的大忌。
那么,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在这短短的一到两年的时间内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他想不出别的门道,而只能在权术这个在官场上最实用的手段上多下点工夫。这里仅仅举一个例子。
混过官场的人都知道,会议无论大小,当会议开到最后时,负责全面工作的领导都会站出来“说两句”的。按照惯例,轮到这位领导“说两句”时,他不能推托,也不能装做肚子疼。他要是满肚子里也找不到两句话,说一句也行;要是说一句话也困难,那也不能出现空白,哪怕他像鹦鹉学语一样把别人说过的话重复一遍,或者把另一个会场上的话拿到这个会场上背诵一遍,他也得罗嗦一会。不说,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不够权威;不说,人们就看不起他,至少会认为他是一位不会当领导的领导。
可是自从莫副市长来到姬城以后,这种会议风气就变了。人们很快就发现,凡是有莫副市长参加的会议,甭管市里的一二把手参没参加,最后说两句的都是莫副市长,而不是其他领导。
对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