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焕
战争进程
蒙古大汗蒙哥死后,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争得汗位,他面临着扩张的选择。
此时欧亚大陆的情况是:北方蒙古草原,是蒙古人的大本营,东部是大海,西部是蒙古人的其他汗国,忽必烈向南扩张,是唯一的选择。
忽必烈已经占领的的华北地区,先是北宋联合金国灭掉辽国,然后金国灭掉北宋,后来蒙古联合南宋灭金国,可谓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华北地区的资源远远不够蒙古人的开销,而南宋当时是世界最富裕的地方。
当时南宋的GDP已占世界的50%,最大的城市临安(杭州)的人口已经突破了百万,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远洋的商船可以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的人民惊叹不已。
1260年忽必烈派遣特使郝经到南宋要求南宋投降;蒙古可以给南宋一定程度的自治。这也是蒙古人作战的第一步:先诱降。南宋这边的反应很激烈:扣留并关押特使郝经。
忽必烈开始制定攻打南宋的战略方针,过去蒙古对南宋采取的从四川、湖北、安徽全线出击的布局,效果不佳,大汗蒙哥也死于钓鱼城之战。现在必须要调整战略,那就是:集中兵力,进攻襄樊,突破一点,直取临安(杭州)。
襄阳和毗邻城市樊城位于今湖北省的北部边界,坐落在汉水两岸,二城隔水相望,汉水在更南部的武昌汇入长江。其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它们是进入长江流域途中的最后堡垒,守护着通往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南和西部地区的交通要道。夺取这两座城镇将为蒙古人提供一个基地,可对南部其他地区发起攻击。
襄阳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别,两面环水,江面宽数百米,而没有江河的2面则由90米宽的护城河守护着。樊城的四周也修筑了同样级别的护城河。蒙古军队的机动力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而蒙古军队的水军又不怎么样。对蒙古最不利的是,襄阳和樊城用浮桥连接在一起,互相支援。
1267年,忽必烈派阿术率军攻打襄樊,南宋则开始6年的襄樊保卫战。
蒙古军队来了,他们一上来就拿出最猛的武器…投石器。隔着护城河,投石器将一块块大石头砸向城墙,大部分都落入护城河,小部分重量轻的石头砸在城墙上,城墙安然无恙。更要命的是,南宋这边也有投石器,他们把投石器架在高高的城墙上,将生化武器投降蒙古人。
城中没有足够的石头供投石器使用,但是南宋的工匠很聪明,他们发明了古代版的生化武器。他们将粪便晒干磨成粉,混合砒霜粉和少量火药,装到瓦罐里,然后点燃用投石器投出去。瓦罐在空中爆炸或者落地摔碎后,漫天的粉末随处飘扬,粉末中的砒霜有剧毒,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东西吹到人五官中,不死也要脑瘫。
蒙古军队面对襄阳和樊城竟然无计可施,但他们也没有放弃,他们在襄樊外围修筑10余处城堡,建立起长期围困襄樊的据点,完成了对襄樊的战略包围。
蒙古人攻城喜欢围城,目的是切断城中物资供应,并且不放走城内一人,而且可以防止城内敌人偷袭,还可以防止外围敌人的接应。因此围城是攻城的好办法,但是,襄阳和樊城是围不住的。
南宋大量的物资通过汉水运进襄樊,蒙古人没有看到襄樊守军绝望,反而士气高涨。
蒙古人意识到要战胜对手,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上作战部队,于是改变战术,开始造船。
南宋这边也没闲着,襄阳和樊城城内不断组织突围,城外则组织救援。
随着蒙古人的船只越来越多,水军也组织起来了,蒙古人基本封锁了水路的支援。
襄阳和樊城的南宋军民却没有丧失士气,他们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水供应,只是缺乏衣物、盐以及其他非生活必需品。因此,他们能承受长时期的围困。
1271年,襄阳和樊城得城墙纹丝未动,忽必烈派人到西亚波斯的伊儿汗国可汗阿八哈汗求助,希望得到投石器专家,帮助攻下樊城和襄阳。阿八哈给忽必烈送来了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这父子两个随即在1272年研发了反重力长射程的投石器。
1272年12月,新型的反重力投石器应用于攻打樊城。这种新式武器可以将巨型投石器的射程由原来的100来米提高到200…300米,原来巨石都投到护城河中了,现在巨石砸在城墙上,就跟撕纸一样。
打开缺口后,蒙古军队坐船涌入樊城。南宋樊城守将牛富率军巷战,终因寡不敌众,牛富投火殉职,偏将王福赴火*,樊城陷落。
1273年2月,襄阳守将吕文焕迫于投石器强大威慑力投降。
襄阳守了6年,终于陷落了。襄阳为什么被攻破,主要原因还在于支援不力。蒙古是倾全国之力在攻打襄樊,而南宋这边虽然也不断的支援,但都是中小规模的支援,南宋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试想,南宋如果派出强大的水军扫荡汉江,襄樊在物资供应上将得到永久的支持。再加上南宋还有几十万的军队驻扎在其他地方,如果调遣20万过来,再派一个文天祥来率领这支军队,我想上帝可能会再次折鞭。退一步讲,蒙古人即便获胜,也只能是惨胜,日后也没有能力攻打南宋其他地区了。
可惜历史不是这样,蒙古人和平解放襄阳后,不多久就占领南宋全境。
百战中国之46_元朝_东征日本
百战中国之46_元朝_东征日本
得分项得分权重
战略意义2730
战争规模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