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什么意思 > 第五章 获得财富的机会无处不在(第2页)

第五章 获得财富的机会无处不在(第2页)

到最后,他想到,若是教授随时会到来,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面不整洁,终于小学生想清楚了,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随时欢迎教授的光临。

老教授虽然并未带着神秘礼物出现,但这个小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礼物。

假如你希望获得成功,就要为它创造条件。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神往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应该时刻保持心灵桌面的整齐,为把握机遇做好准备。

查理在被问及是什么导致了你的成大事?你怎样取得了最大的成大事的问题时。他这样回答:“我能确切地告诉你,因为这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在大学读书期间,我与一个从衣阿华州来的同学同住一间寝室。一天晚上,当我们一伙人团团围坐谈论生活时,他走了进来。我敢说他很兴奋,但是在大家离开前他没说什么。人们刚走,他就禁不住脱口而出:“我家发财了!我的母亲今晚打电话给我,说今天早晨,她去信箱取邮件时,发现一张票额89000美元的支票。”

“最初的惊奇之后,我的反应是难以掩饰的嫉妒。我向他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

他说:“我了解的也不够确切,但是我猜测是这么一回事:我父亲在30年代经济萧条时买了一些股票,后来全忘了。最近这公司正好拍卖了,这钱就是他的份子。”

这位成大事人士继续说:“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很久睡不着,在想:‘为什么这事发生在他家里,而不是我家里?为什么是他得到了钱而不是我得到了钱?’最后,我试图系统地分析这件事。

“我想:在我的生活中有什么机会可能给我带来这样一笔横财呢?我悲哀地意识到什么机遇也没有。我没有能涨值的股票,而且,据我所知,我家也没有。我既没有一块或许会突然发现储藏石油的土地,也没有可能被证明是名作的藏画;我也没有什么才能能让人在一个夜晚奇迹般地发现了,从而一举成名——我没有任何能使我马上发迹的东西。躺在床上,我默默告诫自己:‘查理,假如你希望在你的生活中也获得那样的机遇,你必须播种,而且最好多播种,因为你尚不清楚哪一粒种子会发芽。’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播种。有几粒种子已发芽了。因此我才有今天这样的境况。”

这就是计划者。他们通过播种,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成大事。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果你想体味收获的惊喜,那么不要徒羡别人的运气,以后你想得到什么,现在就开始为将来的收获播种吧。常言说:“与其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播种机会就像蜘蛛布下八卦阵般的蛛网一样,捕捉飞来的猎物将是指日可待。

3.风险孕育机会

风险孕育着机会,敢于冒险就意味着成功的可能。

歌德年轻时希望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幻无穷的世界十而难以自拔。40岁那年,歌德游历意大利,看到了真正的造型艺术杰作后,他终于恍然大悟过来:放弃绘画,转攻文学。虽然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一种冒险,但他认为自己已无退路。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歌德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才史,大多数人都有过冒险的经历,马克思曾经是诗人、鲁迅曾去日本学医、安徒生曾是演员,但他们比常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们不怕冒险,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

从冒险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痛苦的、付出了艰辛代价的探索过程。歌德曾感慨道:“要发现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光阴。”他又说:“这需要很大的神智清醒,它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学会什么应该追求和什么应该避免。”

机会只属于能够积极发掘机会和敢于冒风险的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争先恐后地追求这种机会;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甚至连想都不敢想,这是少数敢于冒风险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好时机。所以,也可以说,时机就是对人们所承担的风险的相应补偿。

当然冒险不等于莽撞,在冒险叫,需有谨慎的态度。有了谨慎的态度,跌的跤肯定会少一些。当然,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处处谨小慎微过分谨慎,就像有的人,不敢去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过的高峰,当然就无从体验冒险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结果只能是永远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卜保罗·格蒂是石油界的亿万富翁、一位最走运的人,但早期他走的却是一条曲折的路。他上学的时候认为自己应该当一位作家,后来又决定要从事外交部门的工作。可是,出了校门之后,他发现自己被俄克拉何马州迅猛发展的石油业所吸引,那时他的父亲也是在这方面发财致富的。搞石油业偏离了他的主攻方向,但他想试试自己的运气。

格蒂通过在其他开井人的钻塔周围工作筹集了些钱,有时也偶然从父亲那里借些钱(他的父亲严守禁止溺爱儿子的原则,他可以借给儿子钱,但却从不白送钱给儿子)。年轻的格蒂是有勇气的,但却从不鲁莽。如果一次失败就足以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的话,这种冒险事他从来没有干过。他头几次冒险都失败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产油井,这个油井为他打下了幸运的基础,那时他才23岁。

是走运吗?当然。然而格蒂的走运是应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错。那么,格蒂怎么会知道这口井会产油呢?他确实不知道,尽管他已经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资料。

“机会总是存在的。”他说,“你必须相信这种机会的存在。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走运的人一般都是大胆的。除了个别的例外情况,最胆小怕事的人往往是最不走运的。幸运可能会使人产生勇气,反过来勇气也会帮助你得到好运。

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平庸的人相信命运,因而随波逐流,最终被命运的漩涡扼住了咽喉。成大事的人相信机会,更能看准进机并把握它,将它变成现实的行动,惟有行动才能抓住机会。

德国的一家报纸上有这样一则广告:“有一辆宝马车,八成新,需要卖一马克。”凡是看到这则消息的人都在暗笑,怎么会有这种事,绝对是商家的圈套。但偏偏有一位青年,按照广告下边的地址,找到了售车的主人。

女主人笑道:“你肯定是美国人,而不是德国人。”小伙子很是奇怪,心想:她怎么会知道我是美国人,女主人接着说“德国人太刻板,严谨,而美国人则喜欢追求刺激,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原来,这位女主人的丈夫去世前在遗嘱中说,财产分配时要给他情人一辆宝马跑车,八成新,于是乎,女主人出于嫉恨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将宝马车变成现金送给那位“第三者”。

因此,这位敢于尝试的小伙子,用一元钱便买到了一辆宝马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人都会说这句话,但有很多人只有等到机会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急得上蹦下跳。

“那天晚上碰到了不幸的‘中美洲’号。”一位船长讲述道,“天正渐渐地黑下来。海上风很大,海浪滔天,一浪比一浪高。我给那艘破旧的汽船发了个信号打招呼,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忙。‘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糕。’亨顿船长朝着我喊道。‘那你要不要把所有的乘客先转到我的船上来呢?’我大声地问他。‘现在不要紧,你明天早上再来帮我好不好?’他回答道。‘好吧,我尽力而为,试一试吧。可是你现在先把乘客转到我船上不更好吗?’我回答他。‘你还是明天早上再来帮我吧。’他依旧坚持道。我曾经试图向他靠近,但是,你知道,那时是在晚上,夜又黑,浪又大,我怎么也无法固定自己的位置。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中美洲’号。就在他与我对话后的一个半小时,他的船连同船上那些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地沉入了海底。船长和他的船员以及大部分的乘客在海洋的深处为自己找到了最安静的坟墓。”

亨顿船长在曾经离他咫尺却被他忽略了的机遇变得遥不可及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机会的价值,然而,在他面对死神的最后时刻,他那深深的自责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盲目乐观与优柔寡断使得多少乘客成为了牺牲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又有多少像亨顿船长这样的人,他们在最欢乐的时刻又是多么地易受打击,多么的盲目,在命运的面前又是多么的软弱无力啊!只有在经历过之后,他们才顿然清醒地明白那句古老的格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这时已经迟了。

这种人在他们着手的事情上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要么是太早了,要么是太迟了。“这些人都有三只分开的手。”约翰·古夫这么说,“一只左手,一只右手,还有一只迟到之手。”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就老是迟到,做家庭作业和交作业也总是比别人要晚。就这样,他们迟到的习惯慢慢地养成了。

到了现在,需要他们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才开始后悔,他们想如果能再回到从前,让生命再来一次的话,他们一定会好好地把握住机会,也许他们还会有一个崭新的明天。他们又回忆起以前,自己曾经白白浪费了多少可以赚钱的机会,或是白白放过了多少可以弥补这些损失的机会,而现在却是已经无法弥补了。他们懂得该如何在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完善自身,或是帮助别人;然而,他们却看不到此时此刻有什么机会。他们永远无法抓住机会,无法把握机会。

5.困境可能就是机会

成功的道路上充满挫折和机遇。每一次挫折都孕育着希望,机遇不因挫折而失色,在奋斗中寻找机遇,在奋斗中向成功进一步靠拢。

挫折是人人都会遇到的。挫折只是命运的附带品,它绝不能决定命运。可是同样的挫折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对于甘愿平庸的人来说,挫折只需一击便可打倒这种人;而对于有雄心成大事的人来说,挫折只会激起他更大的斗志。他会检讨失败的原因,然后重新上路。

侯晓军就是这样一个永不言败的人,就是在他下岗的那一年开始了白手起家。他卖过电风扇,干过印刷,最后在汽车装饰领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梦想。

自打高中毕业后就在西安电讯元件厂里工作的他,从学徒到班长、工段长、直到车间主任,一干就是20年。侯晓军说,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下岗,下岗后整整两个星期,他足不出户,不是蒙头大睡,就是灌酒。

这时,侯晓军的一位朋友给他提供了一个活。这位朋友手里有批积压的菊花牌落地电扇,让他推销,每卖出一台可收入10元。在国企呆惯了,哪会推销,但是不走出去咋办?尽管从没干过推销的活,但为了生存,侯晓军还是决定试试。他挨家挨户地上门推销,可大多数人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摆摆手拒绝了。七月的西安热浪滚滚,侯晓军背着一个大挎包,在西安繁华的市中心,一家一家商场挨着询问。半个月过去了,侯晓军没推销出一台电扇。直到七月下旬的一天,在解放路一家综合商店里,一位女经理询问了价格和进货渠道后,竟当场订货200台,并要求第二天送货。侯晓军几乎是一路跑回朋友处去提货。尽管因故他只提了100台,但也净赚了1000元,这比他当车间主任时400多块钱的月薪高出一倍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