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调教初唐收了几个 > 第47部分(第2页)

第47部分(第2页)

“哦?”杜甫奇怪的问道:“什么事说的这么郑重?”

“关系到会试结果,人生前途的事。”杨钊走进去坐下,道:“你说严重不严重?”

“那你说吧。”杜甫好整以暇的道:“虽然你的话十有**都不怎么靠谱,但哥哥我还是听听的好。”

“这句话就四个字。”杨钊一字一顿的道:“放低姿态!”

杜甫听到眉头邹成一小把:“什么意思?”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别人往往就把他不当一回事。”杨钊指着那本策论大全道:“看见没有?上面有则故事很有意思。说是孟浩然于三年前参加科举会试之时,最后一题赋诗,卷上要求要写一首六句诗。结果他老大文人脾气发作,十分仗己的愣是只写了四句。于是落榜了,冤的两眼发青,还没地儿说理。”

“你那意思就是让我少点棱角,不要标新立异对吧?”

杜甫笑着道:“子午,你不觉得,我能和你成为至交好友,还不能说明我脾气很好吗?”

“@#¥%%&;*”

………………………………

开元十七年,七月初八,按照黄历上来讲,这是个大好的日子。

杨钊起了个大早,洗刷停当,带着一应工具,在马车的护送之下,同杜甫一起,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便乘着马车,向着试院而去。

试院在城东,靠近国子监和四门学。那里原本是太学的学府。后来张说任国子监祭酒的时候,将太学迁到了靠近泽水岸边,空出来的学府变成了试院。

全国凡是秀才以上的学子,大概有进三万人左右,三万多人齐集京城。就为了争夺那二百来个进士名额。竞争程度可谓是激烈异常。而大唐进五千万人口,每年也仅仅只有一个状元郎。

看着天还没亮,已经熙熙攘攘,布满来往行人的朱雀大街,杜甫跟杨钊两人都没有说话。

车水马龙,学子们如同过江之鲤一般,快速的涌向四个试院。其中有多少人可以鱼跃龙门就很难说了。

马车紧赶慢赶,刚好在日出之时,来到了试院。

试院的前方是一排御林军把守,兵丁们衣甲鲜亮,身形威武。试院高墙森森,大门深宅,气象威严。

杨钊跟杜甫两人只好提着箱子,在后面慢慢的往前蹭。人流排除老长一队。等到近卯时的时候,才轮到两人入场。

负责检查的兵丁,冷着一张苦瓜脸,恨不得将所有人都扒光了里里外外都检查三遍才过瘾。放考具的箱子,被另外一队兵丁给翻来覆去的检查。就连带进去的干粮都包括在内。

幸运的是,杨钊和杜甫都分配到了乙字号房,条件不算很差,也好不到那里去。

等到所有学子都入场以后,试院大门正式关闭。迟到的,早退的一律不得放行。会试三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防备这些学子作弊,绝对堪比大内宝库那样森严。

将考桌收拾一番,杨钊又将那个硬板床也收拾了一下,草草吃了点东西,便静静的等待着。等待午时一刻,分发试卷。

不同于乡试的是,在每一位的考生面前,都会有一个单刀的士卒寸步不离。每两个时辰换班一次,每次换班均在国子监四门学太学等等,派出的监考官的全程监视下才可以。

这些人的宗旨就是防火防盗防作弊,盯梢盯人盯考试。一旦某个倒霉蛋被发现,刑部大牢就会在第一时间给他腾出一个单间来,至于什么时候能出去,就要看罪行轻重了。

午时一到,一帮子老夫子便精神抖擞的捧出了尚未开封的试卷走了出来……

第116章:第一场

会试进士科,一共考取三场,三天三场,学子不得外出。

其中第一场考诗和赋,根据以往的情况,或是以诗为主,或是以赋为主。当然诗赋不分家的情况也有,但两者的形式毕竟不同。

第二场考经文。大抵上是是帖经和墨意两种,其中又以墨意为主。墨意,一为默写,随便从经文上找个由头,然后默写之后的一大段,能全部默写出来,错字在三个以内,为甲等;在这个标准线之下,道默写对百分之八十,错别字在十个以内,为乙等;两个标准都没有达到,为丙等。

墨意的意为解释经文,比较随意,解释流畅正确的为甲等,解释流畅,但在主旨上稍有些偏离的为乙等,两样都达不到的为丙等。

第三场考对策;这个相当于议论文写作,一般是两篇,但三篇四篇的情况也有过,根据时政或者某些经文来回答问题。写成议论文或者别的文章。文笔流畅,论据充实,论点明确贴合主旨的为甲等,其下为乙等,再下为丙等。

考官会根据文章的字体,文采,内涵等等的做出不同的判断,评定时主观性很强。

三天之内考完三场,考生在这三天,都只能窝在那个长三米,宽两米的考房中,吃喝拉撒睡都不能离开。至于气味啊,蚊虫啊什么什么的,一个字:忍。

接过分发下来的试卷,杨钊二话没说便翻看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