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城门大开,汉军蜂拥走进了这座城。
自从出兵兴安郡以来,这已经是他们夺下的第五座县城了,宋军的抵抗意志就像他们预料的那样薄弱,最多只是稍微试着守了守,在发现汉军战斗力远胜他们之后,就选择了投降。
即便如此,汉军所花费的时间依旧不能算少,完全可以说是放松的攻城战也就到此为止了,之后的战斗将不会再这么轻松,因为宋军的援军已经抵达了兴安郡。
刘端和张维才站在汉军的最后,等到几乎所有汉军都入城之后,两人才缓缓走向城门。
“大名鼎鼎的宋禁军啊,真是一个不错的垫脚石。”
刘端脸上满是自信,不过他确实也有骄傲的资本,此时的羽林军对标的可是全盛状态下的宋禁军,而不是现在这支已经失去了军号,不再是特殊军团的军队。
宋国禁军名气虽大,但也只是和未蜕变完成的羽林军相比罢了,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的确不需要过分看重这支军队。
一旁的张维才听到这句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也是这样想的,甚至还为宋国禁军的到来感到了一丝欣喜。
虽然羽林军在边林郡一战击溃了宋国的大军,但在很多人看来,依旧不能真正算得上是三国第一精锐,毕竟没有和先前公认最强的宋国禁军交过手。
战场上影响胜负的因素有许多,万一汉军只是运气好去获胜呢?许多看不清现实的人嘴上虽然未必会说,但心中不免有些许这种想法。
唯有堂堂正正、彻彻底底地碾压他们,羽林军才能真正在所有人心中登顶,这不完全是意气之争,也是在给其他两国的军队施加一种心理压力,同时也振奋汉国自身的军心。
张维才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宋禁军敢在平地上出现在他们面前,那就直接指挥着羽林军一战打废他们,让这支军队永远退出战场,这对未来汉国和宋国之间的战争也会有帮助。
然而,他也为宋禁军的到达而产生了一丝疑惑,按照汉国对于刘淞的了解,仅仅是一个兴安郡,应该还不足以让他出动这支军团才对。
五年前张维才利用宋国的自大,将宋国的五万大军付之一炬,比刘端这次取得的战果还要更大,但并未伤到宋国的根本。
按理来说,只要出动宋国的这支禁军,再加上从其他地方零零散散调集出来的一些军队,彼时的汉国依旧无法抵挡,有着不小的可能性会被灭国。
但刘淞并没有这样去做,刚开始所有人还以为是他小心谨慎,并且畏惧张维才,不愿意去冒巨大的风险。
但看到他登基之后几年来的动作,所有人都否认了这个猜测,刘淞绝对不是一个谨慎的人。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另一个疑惑,对方当时为何不那样去做呢,说不定现在的汉国就姓刘了呢……虽然姓氏没变,但也是汉刘和宋刘之间的差别。
没有人会认为是刘淞不懂军事,不知道可以这样去做,当时宋国的一水的主战派绝对是向刘淞提议过的,只不过被他给否决了。
这个疑问直到张恩民和刘淞进行联络之后才解开,在取得刘淞的信任之后,他告诉了张恩民禁军补充困难的真相。
张恩民自然不会隐瞒自己的儿子,张维才很清楚刘淞对于禁军的宝贵程度,哪怕是他们拿下了兴安郡,只要没有直接进攻鸿京,那么刘淞几乎没有让禁军上前线的可能。
说实话,在得知刘曙军中竟然混杂着禁军的时候他还震惊了一下,现在对方竟然把整支禁军都派出来了,还是这种有概率有来无回的战斗。
当然,现在张维才完全没必要知道刘淞的想法,既然对方这支军队抵达了兴安郡,那么最好的情况自然是现在就冒出来和汉军野战,然后他就会给他们用生命上一课。
不过,作为主帅的仲振雷显然不会这么愚蠢,把自己手中最大的王牌派出去送死。没错,伴随着禁军一同抵达的是刘淞的命令,仲振雷依旧是这次战争的主帅。
至于对发生在边林郡那场大败的处罚,刘淞并没有选择告诉仲振雷,只是让他宽心,好好守住兴安郡。仲振雷很清楚,自己的处罚很大程度上和接下来的表现有关。
指挥得当,守住了兴安郡,那一切都好说,但如果丢了兴安郡的话,那么他所迎来的必然会是极为严厉处罚,丢掉性命倒不至于,但自身的爵位肯定是保不住了。
至于说自身的官职,仲振雷倒是有足够的自信,刘淞只要不犯蠢,就不可能将他一口气变成白身,哪怕是最坏的情况,最多也就是在朝堂上的官位被剥夺。
事实已经证明过了,要想挡住张维才的压力,仲振雷是唯一的人选,其他人和张维才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连守城都无法好好完成。